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今天接孩子,曉曉媽向我大倒苦水:

“通通媽,我都快更年期了!這些天,一陪孩子寫作業就上火。那麼簡單的題都寫錯了!急了我就衝他吼:這麼簡單都不會啊!”

然後呢?

“然後?人家咬完鉛筆咬手指頭,氣得我眼前直冒小星星。再這麼下去,我真快更年期了。”

我不由想到一個詞“恐輔症”:當代病,父母輔導作業像渡劫,一輔導就情緒失控血壓上升。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你也有“恐輔症”嗎?別急,讓“近攻遠交”法則來幫你。

什麼是“近攻遠交”?

“近攻遠交”出自《戰國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意思是說:讓秦王攻擊相鄰的韓國和魏國,交好較遠的齊國,才能迅速攻城掠地。

“近攻遠交”體現在輔導作業上是說:孩子寫作業時,家長離得近了就忍不住去攻擊。離孩子遠點,等孩子不會了再來詢問,反而能高效地交流。

近距離輔導孩子寫作業,有哪些弊端?

我們覺得孩子年紀小,控制力差,希望陪在孩子身邊,提高寫作業的效率。再者也希望通過輔導寫作業,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雖然想法是好的,弊端卻非常明顯。除了家長“恐輔症”,對孩子的壞影響更大。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 陪娃寫作業,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百度百科釋義:注意力是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力的基本特徵。

家長陪在身邊,本身就是孩子最大的干擾。

孩子年齡小。家長一邊監督一邊指導,孩子的心會非常緊張:怕出錯、怕被批評、怕惹家長不開心。

結果越緊張越出錯。根本不能把注意力指向並集中到作業上。

  • 陪娃寫作業,會破壞孩子的自制力。

家長坐在旁邊,孩子專心寫作業,看似很好。

可這時的專注是外力維持的,孩子並沒有進行自我管理。這樣培養起來的,不是自制力而是他制力。

一旦家長不在身邊,外力消失,孩子就會故態重萌。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 陪娃寫作業,會破壞孩子的規劃能力。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往往會忽視孩子本身的節奏。

學習了一天,孩子迫切需要放鬆一下。除了寫作業,他們更願意看會兒電視,吃點兒東西,或到處跑跑跳跳。

就像我們上了一天班,回到家是否也想休息呢?這個時候談加班,當然要把一干待辦事項規劃一下。

直接讓孩子按家長的節奏來,就會導致孩子對時間規劃沒概念。不利於孩子規劃能力的培養。

  • 陪娃寫作業,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家長陪在身邊,不單要求作業寫完,還會要求寫對寫好。否則,孩子就會遭到批評和斥責。

是誰在為寫作業這件事負責?顯然是家長。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作業是給家長寫的。

孩子沒有機會為自己負責,就無法培養出責任感。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 陪娃寫作業,會導致孩子厭學。

孩子對作業是一種什麼情感呢?形象地說,就像家長對加班的情感。

在學校學了一天,孩子對作業,會有先放一放的逃避心理。寫個作業磨磨蹭蹭,家長第一反應是什麼?催!!!

坐在書桌前,孩子心理既抗拒又緊張,就特別容易出錯。出了錯,家長就開始說教甚至吼叫。

作業總是和吼叫一起出現,就會在孩子心裡建立一種連接:寫作業等於吼叫,等於不愉快的經歷。

這樣,不管作業難不難,孩子都會有一種壞情緒: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

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不緊不慢沒規劃,沒有責任心,甚至厭學,都是影響學習成績的直接因素。這樣,你輔導的越多,孩子成績就會越差。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近攻”不如“遠交”,這樣輔導孩子寫作業,省心又高效。

想偷懶的家長不要太開心。

不手把手輔導,不等於不管孩子。“遠交”要求遠得恰到好處,可以和孩子良性交流。具體怎麼做呢?

1、“抓大放小”,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按照”遠交“法則,”抓大“是指抓完成度、抓正確率、抓截止時間。“放小”則是放下一切小的細節。

抓完成度:孩子寫完作業後,我們要檢查是否全部完成,是否書寫工整。

抓正確率:孩子的作業,首先要自檢。同時我們也要進行把關,指出錯誤的地方。

這裡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孩子馬虎出錯。我們指出錯誤的地方,讓孩子自己改正。第二種是孩子對題目不理解,解題錯誤。為孩子講解難題,才是我們重點投放精力的地方。

抓截止時間:提前和孩子約定時間。比如說九點睡覺,九點之前我們解答難題,檢查作業,簽字。超過九點就要上床睡覺,不能無限拖延時間。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抓大放小”的意思是說,我們只負責睡覺之前集中解答難題,檢查作業簽字。其他細節讓孩子自由管理,我們要給孩子信任和自由。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人必須是自己的主人。當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時候,當你主動追尋某種生活準則的時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力了。

2、讓孩子承擔享受自由的“邏輯後果”。

美國教育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指出:

邏輯後果是在自然後果基礎上,施加人為干預。為孩子創造更有意義的學習體驗,鼓勵孩子選擇負責任地合作。“邏輯後果”要同時滿足四個要素。

邏輯後果的四個R1、相關(Related)2、尊重(Respectful)3、合理(Reasonable)4、預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比如我們輔導多位數乘法。孩子不會背乘法口訣,怎麼講都聽不懂。您衝孩子吼:“笨蛋,這都不會啊!”

孩子聽不懂和您發火,並不是相關因果,讓孩子去背乘法口訣才是。所以發火罵孩子不是邏輯後果,是羞辱。

那好吧:“去抄100遍乘法口訣,寫不完就別吃飯!”

這也不是邏輯後果,因為您的方式不合理啊!抄寫100遍就變成了懲罰。

我們可以尊重地對孩子說:“乘法口訣是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口訣不會,多位數乘法就學不好。我們先補習乘法口訣吧!”

再比如檢查作業。提前告訴孩子,晚上九點之前檢查作業並簽字。到時候無論是否寫完,都要按時睡覺。

給了充分自由之後,孩子貪玩沒寫完作業,就要承擔“邏輯後果”:

“媽媽知道,沒完成作業你很著急。但睡覺時間到了,就要去休息。”

沒完成作業是貪玩兒的邏輯後果。第二天上學被老師批評,是沒完成作業的邏輯後果。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這些後果,孩子提前是知道的,並和貪玩的前因是相關且合理的。

也就是說,相關、尊重、合理、提前告知四要素齊全,才是邏輯後果。

體驗邏輯後果,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方式。有了邏輯後果,孩子有選擇的自由,局面也不會失控。

3、小心“齊加尼克效應”,別再為孩子“增負”了。

“齊加尼克效應”,源自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的實驗。

“齊加尼克效應”表明:接受一項任務時,人會產生一定的緊張心理。任務完成緊張才會解除。阻撓任務完成,工作中的人不停受到任務疊加,就會疲憊不堪。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軒軒媽是個負責任的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不僅報了輔導班,還在網上買了學習材料。如果孩子作業完成的早,就會給孩子加一些習題。

結果發現,孩子作業寫得越來越慢,甚至拖拖拉拉完不成。這就是“齊加尼克效應”在作怪。

作業寫的快,額外訓練加的多,使孩子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疲憊不堪。慢慢地,對老師留的作業也磨磨蹭蹭,效率低下。

作業在精不在多。寫完作業後讓孩子跑跑跳跳,反而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

孩子成績不好?是你輔導太多了!“近攻遠交”法則讓學習更高效

寫在最後。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績優異,長成棟樑之才。

只是,您輔導作業用力過猛幹預過多,就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自制力、規劃能力以及責任心,導致孩子厭學。

內驅力與學習力破壞殆盡,期待中的好成績無異於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與其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

我們不妨“抓大放小”,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並讓孩子承擔享受自由的邏輯後果。寫完作業也不要為孩子隨意加碼,不讓“齊家尼克效應”出來作怪。

享受的權力越多,承擔的責任越大。當寫作業徹底變成自己的事,孩子的各項學習力就會得到充分提高。

學習能力有了,還怕沒有好成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