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比人強,但人不能投機取勢

喬冠華二十世紀的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評論家。他的名字,與新中國的許多重大外交事件連在一起: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中美建交、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這樣一個貢獻卓著的外交風雲人物,本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然而事實上,他卻是一個譭譽參半、褒貶不一的人,生前身後都頗受爭議。

喬冠華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用他的兩句話來概括:“形勢比人要強”,“識時務者為俊傑”。他的人生興衰浮沉,也都與時勢發展和他的選擇緊密聯繫。

喬冠華生於1913年,自幼天資聰穎,才學超群。1929年,16歲的他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在同屆學生中年齡最小。大學畢業後,喬冠華於1933年東渡日本,在東京帝國大學繼續攻讀哲學。1935年,喬冠華又赴德國圖賓根大學留學,一年多後即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當時他年僅23歲。

雖然讀的是哲學專業,但喬冠華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在日本期間,他參加過革命活動,也因此被驅逐出境。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遠在德國的喬冠華決定回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先是輾轉到香港,參與辦報做新聞,撰寫政論、國際評論文章,並於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喬冠華前往重慶,在周恩來領導下的《新華日報》繼續從事新聞工作。在此期間,他寫了許多新聞作品和時事評論,由於視野開闊、思想銳利、文采斐然,產生了很大影響,喬冠華因此聲譽鵲起。毛澤東很賞識他的文筆,稱讚他的文章“可以頂得上幾個坦克師”。

在重慶期間,喬冠華出版了幾部國際評論集,其中《形勢比人還強》署名“於懷”,出版於1943年。“形勢比人還強”這個書名,也是收錄於書中的一篇評論的標題。對這本書,喬冠華很是自許,40年後的1983年,他去世前在回憶裡還提到這本書。


形勢比人強,但人不能投機取勢

《形勢比人要強》一書封面,出版於1943年,署名“於懷”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喬冠華進入外交部,開始了叱吒風雲的外交生涯:

1950年10月,作為伍修權的顧問,參加聯合國安理會,控訴美國武裝侵略中國臺灣;

1951年7月,作為李克農的主要顧問,參加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

1954年 4月,隨同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

1955年4,作為周恩來的顧問之一參加萬隆會議;

1955年7月,出任外交部中美會談指導小組副組長,促成錢學森等科學家回國;

1971年11月,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併發言,標誌著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在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與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共同負責中美聯合公報的起草工作;

1973年5月,陪同鄧小平訪問法國;

1974年11月,擔任外交部部長。

可以說,喬冠華能有這麼多輝煌成就,除了他過人的才華外,還因為他善於判斷國內國際形勢,並能夠順勢而為。


形勢比人強,但人不能投機取勢

喬冠華(左)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26屆聯大,右為黃華


時勢變幻,潮流轉折。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或許喬冠華的職業生涯不會以悲劇終結。

“文革”期間,“四人幫“對外交部插手很深,外交部成為文革的重災區。喬冠華作為外交部副部長,也被列為"打倒"對象。1973年,經毛澤東提議,喬冠華恢復了工作。此後,他與江青一夥走的很近,1973年底,四人幫發起對周恩來的批判,喬冠華參加。

喬冠華根據形勢發展,判斷江青將會得勢,便投到江青旗下。1974年冬,時任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的章文晉(文革結束後任外交部副部長)和夫人張穎回國,向喬冠華彙報工作。據張穎所著《外交風雲親歷記》一書回憶,當時,喬冠華和夫人章含之請章文晉夫婦到家裡去,喬冠華對他們說,江青領導文化大革命,很受毛主席稱讚重用,又說江青認為張穎很能幹,要調張穎去文化組負責工作。喬冠華對張穎說:“當前文革的形勢你知道,周總理病重,看來不久於人世。識時務者為俊傑嘛,應該好好想想,何況江青那麼看重你。”章含之也對章文晉說,江青對他有好感,很欣賞他。顯然,喬冠華認為時機將到,就拉幫結夥,為江青收羅人才。

喬冠華看好江青,江青也賞識他。據後來查出的四人幫擬定的“組閣”名單,喬冠華被定為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1976年10月,“四人幫”倒臺,搶班奪權的迷夢被粉碎。喬冠華受到牽連,很快被免去外交部長職務,從此失勢。

接任外交部長職務的,是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黃華。黃華回國任職後,應邀去見李先念。李先念對他說:“喬冠華太不像話,陷入四人幫的泥潭,已經沒到了這裡了。”李先念說著,舉起手來指了指耳朵上面。

黃華與喬冠華長期共事,對他有全面深入的瞭解。在《親歷與見聞——我的回憶錄》一書中,黃華這樣評價喬冠華:

“喬冠華頗有文采,所寫時事述評受到讀者歡迎,得到組織上的重用。但他的毛病缺點也非常突出,強烈的個人主義和名利思想,不思改造,反而怨天尤人,這嚴重阻礙了他的進步,也影響了他同領導和同志的關係,曾受到周恩來、董必武和李克農同志多次的嚴肅批評。文革後期,他在‘識時務者為俊傑’的人生觀支配下,終於投靠江青一夥。”

喬冠華被撤職後,遭到兩年多的隔離審查。外交部也對他和夫人章含之開展了揭露批判。喬冠華鬱郁不振,不久患上肺癌。幸虧有鄧小平過問,使他免於牢獄之災。

1982年底,在胡耀邦等人關懷下,喬冠華被安排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擔任顧問。可惜的是,此後不到一年,他便因癌細胞擴散去世,享年70歲。

喬冠華臨終前回憶自己一生,講到“形勢比人還強”時,不知他作何感想。

“形勢比人還強”,“識時務者為俊傑“,大體上講,這話沒毛病,正所謂“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形勢如潮水,作為芸芸眾生的普通人,就像水滴、浪花,而堪稱時代風流人物者,一定是處在潮頭之上,他們在風頭浪尖審時度勢,做出自己的選擇。

只是,形勢的潮流並非總是向前發展,也會有曲折反覆。喬冠華的身世浮沉昭示後人,潮流面前,必須端正心性、放長眼光、堅定信念,當出現歪風逆流時,決不能為一時風向所迷惑,投機取勢,隨波逐流,而應該“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這樣的識時務者,才是真正的俊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