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米制品時隔8年重返歐盟市場

山東大米制品時隔8年重返歐盟市場

近日,菏澤博勢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的10.08噸葡萄葉大米包罐頭在保加利亞順利通關。這是自2012年歐盟對中國輸歐米制品中轉基因成分採取加嚴檢驗措施以來,時隔8年山東大米制品再度重返歐盟市場。

幾年前,歐盟揮舞技術壁壘的大棒,大幅度提高我國大米制品進入門檻。2012年2月1日起,歐盟要求出口商必須在出口前提交米制品檢測報告,證明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並制定了499項農藥檢測限量。

青島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副處長徐海濤介紹,為應對此項要求,同時避免歐盟對我國出口的米及米制品全面封關,我國要求輸歐米及米制品生產企業必須建立自有原料種植基地並進行備案。由於缺少符合條件的種植基地,山東省8年來米制品對歐出口完全停滯。

“出口歐盟最大的難題就是轉基因問題,包括建立自有原料大米基地,生產過程杜絕交叉汙染以及後續的檢測出證等等,這些問題對我們企業來說都是前所未遇的。”菏澤博勢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VassatisAntonios表示。

這是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主要生產葡萄葉大米包罐頭、葡萄葉罐頭,產品暢銷美國、希臘、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近萬噸。受制於歐盟檢測新規,企業產品無法出口歐盟,發展受到較大影響。

要擺脫困境,就必須找到合適的大米種植基地,並提高大米種植、採收、運輸等生產環節的安全防護能力。經過調研,博勢瞄準了常年種植水稻的魚臺縣,並向濟寧海關提出申請,幫助選擇和備案符合要求的大米種植基地。

儘管自然條件優越,但找到條件適合的輸歐大米種植基地並不容易。濟寧海關立即成立了專家組,前後20多次深入田間,從選址到試種,從建立管理制度到規範生產過程,手把手指導企業。功夫不負有心人,歷時四年,這裡終於長出了符合要求的水稻。

經過評審,該基地成為山東首傢俱備輸歐資質的水稻種植基地。2018年開始正式種植後,為嚴把生產質量關,菏澤、濟寧海關通力合作,制定了基地原料採收、加工、運輸、產品生產、儲存全鏈條的監督查驗方案,確保從每罐成品到大米原料的完整可追溯。

最終,博勢的產品一次性通過了歐盟檢驗,實現順利出口。有了第一單的成果,公司又相繼拿下英國、瑞典、希臘等歐洲國家900多噸的訂單,貨值超過千萬歐元。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代玲玲 通訊員 葛嵐 李靜 解卉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