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揪心一幕惹眾議,你的無視,真的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幸福源於父母,但最大的不幸也始於父母。

熱播劇《重生》中,婁頤年輕時是市公安局定點醫院的主任,她曾經用她的雙手拯救過無數的戰鬥英雄,卻親手創造了一個“惡魔”。

婁頤在範凱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和丈夫離婚,卻常常因為工作而疏於照顧小凱的生活,甚至很多時候都忘記去幼兒園接小凱回家。

父愛的缺失和母親的無視最終導致範凱自暴自棄,長大之後多次因各種犯罪被拘留判刑,吸毒,開酒吧賣淫,可謂是社會毒瘤。

婁頤心中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有把兒子教好,還給社會添了麻煩。

於是在退休之後,一手創辦了專門收容服刑人員子女的學校,以此為自己和孩子贖罪。

可是她拯救了那麼多人的孩子,卻依然拯救不了自己的孩子。

最終範凱還是成了殺人犯。

在追捕兒子的過程中,婁頤拿出刀想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來結束這個錯誤,再殺了自己以贖自己對兒子的虧欠。

看出母親的意圖,範凱歇斯底里的樣子讓人既可恨又心酸。

《重生》揪心一幕惹眾議,你的無視,真的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原來逞性妄為,只是因為早已心灰意冷。

婁頤對著兒子一遍一遍地說:“我錯了”。面對兒子的指責,她是真心悔悟,卻已然太遲。

《重生》揪心一幕惹眾議,你的無視,真的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作為母親的她本來應該為兒子遮風擋雨,卻沒想到自己才是兒子痛苦的根源。

小時候的範凱,一定是渴望被愛的,但都被無視了。

在這樣無視下長大的孩子,成長以及未來的道路都只能聽天由命,如果孩子一旦自暴自棄,那他的人生道路就會一路下滑,直至掉入深淵,再也爬不起來。

01.無視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沒有存在感

對於這一點,我本身最有發言權。

我的母親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可惜被放在了一般貧苦的家庭當中,這種主見就變成了“強勢。”

當心理強勢的母親遇上身體強壯的父親,大戰一觸即發。

無數次,我躲在房間的角落,聽著他們用這世間最惡毒的話來咒罵彼此,我極度恐慌。

我恨我自己,因為他們吵架的源頭永遠是我,看似為我著想,卻從來沒有顧及過我的感受,我甚至懷疑,如果沒有我的存在,他們將過得多麼幸福。

自我否定,是我的父母留給我永遠無法去除的傷疤。

沒有什麼比無視孩子本身更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它能輕而易舉地讓孩子的世界分崩離析,再也建不起來。

02.無視孩子的求助,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哭泣是孩子對父母能做的唯一抵抗。

前段時間閨蜜向我抱怨,為什麼她家6歲的兒子總是愛哭?

讓他取個東西,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轉,結果東西就在他腳底下,我都不敢說他,一說就掉眼淚。

教他出門見人要懂禮貌,結果真到了人前,死活不開口,說得緊了,扭頭就跑。

讓他寫作業,磨磨唧唧一個多小時,一張數學題還沒寫完,我催了半天,結果又哭了。

看著閨蜜一臉煩躁,我問她:“你讓孩子取的東西孩子認識嗎?你讓孩子叫人,語氣溫和還是命令?你嫌棄孩子寫作業慢,那你有沒有問他是不是哪道題不會做?”

閨蜜訕笑:“這個我倒是沒注意?”

是沒注意還是不在意?

範凱對母親說:“我該在學校受了同學委屈回來找你訴苦,可是你總罵我啊!”

《重生》揪心一幕惹眾議,你的無視,真的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為什麼有的孩子有了困難不再找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向父母求助,得到的要麼是視而不見,要麼就是責罵。

當孩子出現害怕,害羞,喜歡逃避,膽小怕事這些現象時,做家長的就要注意了,那都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感。

當他犯了錯,沒有人幫他改正。

當他遇到挫折,沒有人鼓勵他

當他遇到困難,沒有人幫助他,給他支撐。

久而久之,孩子變得小心翼翼。

父母是孩子與這個世界唯一的紐帶,當孩子遇到困難了,會第一時間想你求助,這個時候,請不要視而不見,不要讓你的孩子失去在這個世界上獨自行走的勇氣。

03.無視“熊孩子”行為,會讓孩子沒有邊界感

邦達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所謂沒有邊界感,就是缺乏分寸感,沒有原則。

而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的行為總是會給別人帶來麻煩和負擔。

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人,包括他們的父母。

如果不想讓你的孩子被所有人討厭,那麼首先就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熊孩子。”

知乎上問什麼是熊孩子?有個網友一語破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重生》揪心一幕惹眾議,你的無視,真的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他們什麼都知道,就是故意唱反調,並以此為樂。

微博上有這樣一則新聞,西班牙一年輕小夥,去探望住院的爺爺,為了給手機充電,竟然拔掉爺爺床頭的呼吸器電插頭。然後將在病房拍攝的爺爺的照片傳到臉書,讓親友們瞭解爺爺的病情。

《重生》揪心一幕惹眾議,你的無視,真的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幸運的是,老人勉強按下病房緊急電鈴,才挽回一條命。

這位大齡“熊孩子”的行為簡直讓人毛骨悚然,如果老人當時沒有力氣按鈴呢?是不是老人就為此丟掉一條性命。

這些孩子無所顧忌的背後就是父母的對這種行為的置之不理。在他們的認知裡,損壞東西,有人替他們賠償;打了人,有人替他們道歉。

而這種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嚐到的變態樂趣,更是讓他們食髓知味。

提起熊孩子,總是罄竹難書。父母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無視他們過分的行為,無條件地替他們收拾爛攤子。

卻不知道,他們不會適可而止,只會變本加厲,越來越沒有邊界感,終有一天會觸碰到法律的邊緣。

04.鼓勵和支持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

泰國有一個公益廣告叫《豆芽引發的夢想》,短片中小女孩的母親靠買菜為生,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卻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了科學家。

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t0172d7095e&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copy

剛開始小女孩跟著母親在市場賣菜,小女孩對豆芽攤前為什麼那麼多顧客很是疑惑,母親告訴她:“因為只有那一個攤賣豆芽。”小女孩就提出:“我們也種豆芽吧!”

她們找來豆子和種植的工具興致勃勃地開始播種,第一次以失敗告終。母親對小女孩說:“我們再試試。”

母親找來專業的書籍,和女兒一起學習,一起探索,開始了第二次種豆芽,結果又失敗了。

家裡條件簡陋,一下雨屋子就漏水,母親抬頭看著屋頂,發現了問題所在,她對小女孩說:“我們再試試吧!”

於是她們撿了幾個塑料瓶,在瓶子上紮上洞,仿照屋頂漏雨的原理,做了一個簡易的澆水裝置。終於在母女二人不斷探索下,成功地種植出了豆芽。

《重生》揪心一幕惹眾議,你的無視,真的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就像短片裡所說的,媽媽的一句“我們試試”就像一種神奇的養料,滋養著小女孩的好奇之心,激勵著女孩不斷地探索。最終,長大之後的小女孩成為了一名博士生。

孩子就像一棵幼苗,鼓勵和支持就是最好的養料,精心栽培,終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每個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成長只有一次,沒有再次選擇的機會。

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對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能給予他們陪伴,關注他們的內心,以及給他們正確的教育和指引。不要讓範凱的悲劇發生在你孩子的身上,不要把無視當成常態而忽視孩子的成長,不要等孩子出現問題才想辦法彌補,到那時一切都已經覆水難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