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時他是兵團司令,第二年升志願軍副司令,兩年後當志願軍司令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第一個入朝作戰的是王牌的第十三兵團,然後呢是宋時輪的第九兵團,再然後就是陳賡的第三兵團,還有華北戰場的第十九兵團。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叫楊得志,湖南醴陵人。

在革命史上,楊得志的名氣非常大,這位鐵匠出身下過煤礦的苦孩子,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跟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迅速成長為紅軍主力將領。他是強渡大渡河時的紅一團團長,中央紅軍的開路先鋒。

入朝時他是兵團司令,第二年升志願軍副司令,兩年後當志願軍司令

八路軍成立,楊得志是343旅主力團長,很快接替徐海東擔任344旅的代旅長。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是楊羅耿兵團的司令員,威震華北大地,後來他擔任第十九兵團司令員。

1951年2月,楊得志帶領第十九兵團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當時前三次戰役已經勝利結束了,彭老總也沒有讓他第四次戰役,先做足準備工作,全力以赴打好第五次戰役。

在第五次戰役中,楊得志兵團打得很辛苦,其中有一個軍堅守住了陣地,卻也損失慘重,彭老總來看他們,發現戰士們已經是衣不蔽體了,有些連只剩下一兩個人,彭老總非常感動,說立刻給你們補兵,發裝備。

入朝時他是兵團司令,第二年升志願軍副司令,兩年後當志願軍司令

(李志民和楊得志)

到1952年夏天,朝鮮戰場進入談談打打的階段,一方面在和談,另一方面還在打仗。楊得志的工作變動了,他改任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第一副司令員是誰呢?鄧華,可是鄧華的主要精力在談判上,所以啊,志願軍的軍事工作主要由楊得志負責了。

楊得志來到了志願軍司令部,那誰來接任他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的職務呢?韓先楚去了。所以基本上,楊得志是和韓先楚對換了一下位置。韓先楚同時還是志願軍的副司令員之一。

戰場上平靜了一段時間,嗅覺靈敏的楊得志隱隱約約地覺得一場大戰在即,果然很快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了。說起這場惡戰,有人記得王近山,有人記得秦基偉,還有李德生,有楊得志什麼事嗎?

當然有了,楊得志當時是志願軍的第二副司令員,彭老總回國了,楊得志和鄧華一起全面負責朝鮮戰場的戰事。他可以說是上甘嶺戰役的最高總指揮。戰前,楊得志就叮囑負責防守上甘嶺陣地的第三兵團,叮囑王近山,一場惡戰就要到來,要準備付出巨大的犧牲。

入朝時他是兵團司令,第二年升志願軍副司令,兩年後當志願軍司令

(楊得志和李志民在朝鮮戰場)

這場惡戰犧牲了多少人?就不再多說了,那是載入世界史的戰役。楊得志對朝鮮戰場還有一個巨大的貢獻,就是坑道工事建設,他曾經親自到前線檢查挖好的坑道,發現效果不錯,然後全面推廣。

在他回憶錄中專門記載此事,楊得志說,志願軍挖出的坑道長度相當於連雲港到西安的距離,各種壕溝加一塊,可以與萬里長城相媲美。這是人類的又一個奇蹟。

1954年冬,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鄧華回國擔任瀋陽軍區司令員了,彭老總也已經回國工作,志願軍的軍事工作全由楊得志負責了。11月,楊得志正式接任志願軍司令員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