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向左 馬化騰向右 新零售誰將吊打誰?

馬化騰終於開始在新零售領域進行大規模佈局。春節前,騰訊斥資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14%的股權,並用25億元與海瀾之家結為合作伙伴,這是騰訊第一次單獨進行的新零售佈局,將一場持續兩年的暗戰變成了刺刀見紅的白刃戰。

馬雲向左   馬化騰向右    新零售誰將吊打誰?

自2016年,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這種集合移動互聯、供應鏈、智能化、大數據等技術,能整合消費場景,縮短遞送時間,預測消費行為,塑造消費習慣的零售模式就廣受關注。一年多以來,阿里先後收購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大潤發、居然之家等零售巨頭的股權,累計花了640億元。京東則啟動“無界零售”計劃與阿里角力,繼續打磨自有物流,強化生鮮供應鏈建設。唯獨騰訊反應平平,除了與京東合作收購永輝超市15%的股權之外幾乎沒有大動作。如今,馬化騰開始新零售領域展開拳腳,擺出了與阿里相庭抗理的架勢,誰會是這場“二馬之爭”的贏家?我認為在新零售領域,阿里至少在三個方面比騰訊優勢更強。

馬雲向左   馬化騰向右    新零售誰將吊打誰?

在新零售上,阿里的戰略規劃很清晰,行動更快。新零售的核心是數據及分析、供應鏈與物流體系整合,線下零售點整合,從滿足消費者向管理消費者躍進,提供更好的服務。新零售要成為現實首先需要數據,其次需要進階的物流與供應鏈技術,其三需要擁有龐大的線上線下零售點。阿里的戰略是線上線下雙重佈局,並用供應鏈、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將兩者串聯,形成對消費場景的全覆蓋。因此阿里一方面通過收購改造推動傳統零售巨頭走向線上,一方面推進“阿里零售+”計劃,推動淘品牌和網絡大店走到線下。還推出了“零售通”,聚焦中國鄉村大約660萬家小賣場,用新的供應鏈技術為其賦能。更重要的是,阿里的盒馬鮮生已經成功打造了消費場景類新零售的樣本。返觀騰訊,只能看到“利用自身優勢幫助零售商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之類的描述。兩者相比,騰訊似乎並沒有想明白。

阿里的基因就是零售,而騰訊的基因則是社交。阿里更懂得消費者行為,而騰訊更懂社群與內容。為了新零售,馬雲至少從2012年就開始做準備工作。通過淘寶和天貓蒐集用戶的消費數據,通過支付寶、螞蟻金服蒐集用戶的金融數據,馬雲現在擁有全中國最大的消費數據庫。阿里建設的菜鳥網絡其實是新零售物流體系的基礎設施,並且已經深入社區。當馬雲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馬化騰正在把微信變成最牛的社交軟件,雖然騰訊也研發了許多人工智能、雲平臺之類的技術,但是缺少基礎的消費者數據和物流體系,做新零售就會變成無米之炊。與此同時,阿里擁有海量的線上店家資源和淘品牌,馬雲可以登高一呼而萬者應。騰訊則不具備這樣的優勢。

馬雲向左   馬化騰向右    新零售誰將吊打誰?

阿里選擇合作伙伴比騰訊更高明一些。佈局新零售時,阿里收購的企業都是業內翹楚,不是在電商領域已經很出色就是很想進軍電商,在股權設計上,阿里保證自己具有一定話語權,從而便於進行改造。2016年開始,馬雲在這些企業中都啟動了供應鏈體系變革。但是騰訊選擇與萬達商業合作卻未必能實現好的效果,萬達非常傲嬌,在收購之後就發佈公告稱繼續擁有萬達商業的最終決策權,這可能會對騰訊的新零售走向線上構成障礙。

馬雲向左   馬化騰向右    新零售誰將吊打誰?

目前來看,阿里在新零售領域想做實事,而騰訊則想搭建平臺,提供技術和資源。筆者總有一種騰訊被迫倉促應戰的感覺。因為如果放任阿里的新零售持續做大,移動互聯的支付入口、流量入口、數據入口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這一點才是最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