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至,那些腦洞不一定適合你

新年將至,那些腦洞不一定適合你

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回家”一詞寄託了全世界華人的情緒,更是任何行業的品牌都無法忽略的重要的營銷節點,但要想在所有品牌都拼盡全力搶曝光,用戶自動屏蔽商業廣告一心想回家的關鍵節點吸引住用戶目光的停留,創意一定是關鍵!

我們今天不聊具體的腦洞,因為我們主張一個人的腦洞不夠用,一群人才夠,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這件事情。

新年將至,那些腦洞不一定適合你

既然要將腦洞,那我們可以從場景、人群、和情緒三個維度出發去思考。

場景一

春運

先從數據說起:

2020年春節是近八年來最早的農曆新年,從1月10日開始,2月18日結束,共40天。根據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綜合分析,2020年春運總體呈現如下特點:

客運總量基本持平;預計2020年全國春運客運量約30億人次,與去年基本持平;

旅客出行結構顯著變化;高鐵、民航、水運、以及私家車出行量持續增加,比例持續提高,長途客運量持續下降。

旅客出行目的更加多樣;務工流、探親流、學生流等是春運客流主體,反向春運、旅遊過年逐漸成為閤家團聚、慶祝節日的新方式、新選擇。

節前客流高峰明顯;預計節前學生流與務工流、探親流等多種客流高度疊加,運輸保障壓力較大,節後客流相對平緩。

在內容側,我們除了可以關注傳統意義上的“回家”,可以把更多的目光留給過春節的方式、走親訪友的契合點,從另一個視角去尋找用戶共鳴。

在傳播側,我們不能只關注到旅客出行結構中傳統火車與客車的人群下跌,更需要結合自己的產品主要針對的用戶群體,不同的用戶群體選擇的出行方式不同,所接觸到的媒介渠道自然也是不同。

在情緒方面,近鄉情怯的心理認知,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口號,到底是不是還真正具備直擊心靈的效果,或者說,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發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樣的朋友圈?但我們是否可以找到另一個角度去講生活的細節?《爸爸開著小摩托來接我回家》、《硬座對面的小孩踩了我2020腳》,或許在更多的春運細節面前,能夠更打動我們的用戶。

場景二

相親

關於相親的吐槽我們聽得太多,但卻沒有哪一個品牌的內容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很多人都認為相親是一件被迫的事,但身邊真的就有朋友在埋怨家裡不給安排相親。

所以當我們在做洞察的時候,不能只單獨去思考相親帶來的“被迫感”,可以從另一個視角去思考更多的心理形態。有人堅持不將就,也有人不想一直獨處。

場景三

同學聚會

常言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五世修得同窗讀。但近些年關於同學會的營銷踩點好像都落在了各種攀比、初戀相逢的種種狗血劇情。

但這些真的能夠引起共鳴嗎?答案是:不一定。

敘舊緣、聊未來的美好場景也是同學聚會的一個主題,或結伴而行看望老師,或開開心心吃個飯唱次歌,或許還就真沒了過去一年在社會中經歷的世俗紛雜。

同學結婚

搶新娘、邂逅伴娘這樣的場景只是九牛一毛,這些只是發生電影裡的情節,其實要針對同學這個概念去講是打不透人心的,因為用戶成了看戲的,而不是真正的體驗者。

場景四

家人團圓

提示一個細節的角度,用數字量化;

提示兩個角度:

《從2019年到2020年,老母親的白頭髮多了6289根》;

《過年回家,女閨蜜胖了20斤》

我們認為,腦洞這件事是無法短時間培養起來的;它的形成模式一定是很多人有很多人的腦洞,而不是一個人有很多個腦洞,一個人的腦洞絕對撐不起任一的創意或內容。

關於春節的腦洞,我們就提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分享更多你們的想法。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春節期間的品牌營銷案例,看看它們都是怎麼做的?

好時×黃子韜:為你解答“怎樣的年才是好年”

新年將至,那些腦洞不一定適合你

好時邀請品牌代言人黃子韜拍攝新年廣告,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把“分享”作為了關鍵詞,片中黃子韜與朋友和家人相互分享傳遞好時產品,把愛融進年味,在團圓的氛圍中演繹幸福。

2020支付寶賀歲短片《到哪兒了》,回家就是“福”

新年將至,那些腦洞不一定適合你

支付寶今日推出2020 五福賀歲短片《到哪兒了》,講述了一支“回家”的故事。從回家路上家人關心問候的一句“到哪兒了”出發,展現過年回家的艱辛和溫馨,告訴大家最好的福氣就是全家福。

金典×王菲:攜手十年,2020一起「敢於真實」


新年將至,那些腦洞不一定適合你

金典以「敢於真實」為主題開啟 2020 有機新生活,並攜手王菲邁入品牌代言的第十年。金典日前發佈了為王菲打造的「敢於真實」人生三段式品牌大片,從自我、作品、生活三個篇章講述王菲的「真實」故事。金典還將推出「新年我敢」態度瓶新包裝,為真實態度發聲。

關於春節的腦洞,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夠想到很多,希望大家的腦洞都是來源於洞察,而不是拍腦門。

內容轉自廣告人腦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