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醉我獨醒:袁項城與丙午改制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日俄戰爭的陰雲剛剛散去,經歷過庚子事變的慈禧太后,對這場發生在大清龍興之地的大戰心有餘悸。

沙俄在戰爭中派出了排水量超過萬噸的恐怖戰艦以及古老而兇殘的哥薩克騎兵,不甘示弱的日軍投入巨型火炮,每尊需要三百人才可以推動,使用的探測氣球更是牢牢把握戰局,雙方九十餘萬兵力在大清的土地上慘烈搏殺,清廷的廟堂之上在關外的隆隆炮聲中寢食難安。其後日軍取勝,後起之秀戰勝老牌強國沙俄,更是刺激了廟堂之上麻木的神經,慈禧欽點的五大臣領命出洋考察投石問路,帝國的求變之路似乎即將步入通途大道,梁啟超、張謇等能人志士躍躍欲試,各界一呼百應,朝野上下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只有一個人感到並不樂觀,他就是手握重兵又洞徹清朝國情的袁世凱。

眾人皆醉我獨醒:袁項城與丙午改制

經歷過丁戊奇荒以及庚子事變的袁世凱,作為求變的急先鋒久經宦海,深知積重難返的清廷廟堂,各方角力才剛剛開始。一場被稱為“丙午改制”的會議,背後隱藏著了太多的的刀光劍影。這場涉及清朝官改的御前會議,廟堂大腕兒雲集,矛盾在焦點在於帝國責任內閣的設立以及軍機處的存廢。在晚清廟堂翻雲覆雨的軍機大臣們,除了已經撈夠本的慶親王奕劻,其餘人都視袁世凱是來砸飯碗的刺頭。

眾人皆醉我獨醒:袁項城與丙午改制

作為光緒皇帝的親弟弟,不久之後的大清末代攝政王,軍機大臣中的醇親王載灃,更是當場爆炸,怒斥元袁世凱:“讓軍機大臣捲鋪蓋回家,你怎麼不讓皇上也靠邊站,目無聖上,你袁慰庭竟然說的出口!”盛怒之下,拔出腰間的佩槍直指袁世凱,眾人驚詫之餘連忙相勸,長袖善舞的袁世凱開始明白,他與這些皇親國戚的裂痕已經無法彌補,然而更驚悚的敲打還在後面。此次商討最終不歡而散,慈禧卻接著單獨召見袁世凱進宮。端坐著的慈禧平靜地問道:“大清官改,何以久未定稿?”袁世凱坦言:“意見分歧,不易一致。”豈料此時的慈禧,突然冷笑著來了一句:“怕什麼,你有的是兵,不會殺了他們嗎?”

眾人皆醉我獨醒:袁項城與丙午改制

脊背發涼的袁世凱,腿軟得幾乎站不起來,以至跪安後下臺階差點崴到腳,這也是日後因“足疾”開缺的前戲。然而不死心的袁世凱又聯合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再次奏疏,飛蛾撲火般堅持求變。最終慈禧龍顏大怒,在軍機處的會議上將彈劾袁世凱“疆臣攬權”的奏疏遍示群臣,心領神會的言官們對袁世凱群起而攻之,袁世凱想起了那個臨終時仍目炯不瞑的舊主李鴻章,在慈禧的嚴斥之下,袁世帶著遺恨返回天津,但是袁世凱看似在這場求變之爭中失勢,殊不知大清失去的,卻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參考資料:《清史稿》、《晚清七十年》、《大清滅亡啟示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