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最後的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從石敬瑭廢唐稱帝以來,北方政權經歷了梁、唐、晉、漢、周,後代史學家均冠以後字。

廣順三年(953)年十二月,後周太祖郭威因病去世,次年正月初一,柴榮繼大統登基,史稱周世宗。

五代最後的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像

柴榮如何當得了明君之稱?

第一節,乾綱獨斷高平勝

柴榮繼位時34歲,剛即位便是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北漢聯合契丹南侵,意欲一舉吞滅後周。

當時北漢國主劉崇趁周太祖郭威病逝、新主剛立、國內民心不穩的有利時機,御駕親征。

柴榮得知北漢軍入侵,欲自統大軍迎擊,但群臣勸阻,其中就有五朝元老馮道。馮道勸柴榮說:”一、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二、人心易搖,不宜輕動,宜命大將統兵前往;三、劉崇自平陽戰敗以來,士氣衰落,必不敢親來。”

柴榮堅毅篤定,不為群臣所動,只說:“劉崇趁我先帝大喪,輕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來,朕不可不往。”可見柴榮見識卓著。

北漢與後周軍在高平遭遇,是時柴榮顧慮北軍遁走,揮軍急進,其後軍尚未到達。而漢軍有契丹之助,軍威嚴整。雙方交戰不久,率領右軍的周將樊愛能、何微引騎兵先退,右軍崩潰。周軍步軍千餘人解甲倒戈。

柴榮見形勢危急,不顧危險冒矢督戰。趙匡胤引馬軍二千奮力衝殺,張永德引神射手佔據左側高地,射住敵軍陣腳。周將馬仁瑀、馬全義受到鼓舞,也隨後領兵衝殺。危機化解。

漢軍將領張元徽因坐騎摔倒,為周軍所殺,士氣被奪。這時漢軍逆風以北擊南,周軍乘風勢奮擊,漢軍潰敗不能止。契丹軍畏懼周軍後援,不敢相救,引軍退去。

周軍逃將樊愛能、何微引千騎南返,沿途散步周軍潰敗謠言,並且擄掠輜重物資,運夫逃亡者眾。柴榮派使者制止,反而被軍士殺死。

漢軍敗退後依澗重新列陣,此時尚宇萬餘人。傍晚間,周軍後軍趕到,全軍出擊,漢兵又敗。漢主劉崇率百餘騎逃回晉陽,高平之戰結束。

五代最後的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高平之戰示意圖

戰後柴榮整頓軍紀,誅殺了樊愛能、何微所部大大小小軍吏70餘人,自此,驕將惰卒始知有所畏懼。

這一戰不僅後周的生死存亡,對柴榮來講也是一次重大的政治考驗。柴榮不僅大獲全勝,而且樹立了君王權威,而且順利的完成了禁軍的全面新舊更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