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初見成效,國外的疫情卻開始了大肆蔓延

如今意大利取代中、日、韓,成為新的疫情重災區,而法國、西班牙也岌岌可危。

在意大利民眾水深火熱之時,身為盟友的歐洲諸國非但沒有提供援助,還在火上澆油??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經濟一體化——指德國吃盡好處卻無須轉移支付,事實上的經濟殖民。

人員流動一體化——指東歐移民廉價勞動力,難民擴散衝關。

安全一體化——“歐盟軍隊”只在嘴上,一遇危機各掃門前雪。

就像英國媒體描述的那樣:將團結扔進了垃圾桶


在旁人看來這或許是英國脫歐之後的幸災樂禍之詞,其實不然,歐洲尤其是歐盟內部壓根就不團結,不僅不團結,大國欺負小國的局面屢屢發生。


歐盟從成立以來經歷了六十多年的波瀾,如今卻已搖搖欲墜,歐洲各國之間從來不是鐵板一塊,歐盟的裂縫早已初見端倪。

脆弱的歐洲,繁榮猶如皇帝的新衣。


歐盟成立之初便帶著“原罪”


歐洲統一的思想,在20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破後,波希米亞國王喬治就於1646年建議,歐洲基督教國家應該組成聯盟,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當時就有歐洲人設想歐洲仿效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歐洲合眾國。


歐洲土地上的戰爭帶來的破壞,讓許多人開始支持某些形式的歐洲統合。


因此,歐盟建立的基礎,其實是一個夢想,就是要擰成一股繩,成為世界上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然而,歐盟從建立初期就已經開始遠離這個夢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它們喪失了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西歐各國要重新在戰後的國際事務中發揮有力的影響,就必須聯合起來,實現歐洲的統一,而法德的和解是歐洲聯合的關鍵。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法國擔心西德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恢復會對其他歐洲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此,法國首先考慮的是建立一個國際機構,將西德和法國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重工業統一管理起來,以便從物質基礎上防止德國再次成為軍事強國。這就是歐洲煤鋼共同體的雛形。


1989年,東歐形式發生了鉅變,這個時候蘇聯拋出了燙手的民主德國使得德國恢復統一。

在這幾十年的歷史當中,德國人的韌性體現了出來,逐漸從一個戰敗國成為了歐盟中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法國,英國,意大利緊隨其後。

可是從一開始共同體就是為了約束德國,這些事情尤其沒能讓有些國家忘記,所以德國對歐盟的成員國一直若即若離。

在法國提出了西歐煤鋼聯營計劃時,英國一開始被邀請作為與會國來進行談判,可是高傲的英國人顯然沒能瞧得起,用非常冷淡的態度在談判桌上來顯示自己大國的地位,最終退出了談判。

之後幾年,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仍然在做“大英帝國”的美夢,在他們看來英國是一個在世界上具有絕對話語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全球性國家。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二戰之後美英的經濟體系當中,英國一直處於劣勢,美國根本沒有把這位盟友的利益放在心上。全球脫離殖民國家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使得“大英帝國”的美夢逐漸破滅了。


1960年,為了維護自身在歐洲事務中的地位隨後主導成立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最終失敗。


1961年英國申請加入歐共體,卻被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斷然拒絕,並且拒絕了兩次。他無法相信仍然與美國有經濟協議的英國不會成為歐共體中間的絆腳石和間諜。


直到1973年英國才加入了歐共體,還不得不接受《羅馬條約》給自己的不利條款。

但是在加入之後英國也並沒有完全放棄重歸“世界大國”的夢想,這一點從英國多次拒絕在本國推行歐元就可以看出來。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英法德作為歐盟的三駕馬車,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往一個方向走。


吸血的“歐豬五國”,南北分化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歐洲也難能倖免。2010年以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嚴重衝擊了脆弱的歐盟經濟,歐盟實力整體性下降。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引發債務危機的主要原因在於歐盟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分離。


簡而言之,就是政府發行紙幣的權力被掌握在歐盟手裡,而財政政策還都掌握在各個國家手裡。也就是說,一個成員國想要刺激經濟發展,卻無法使用貨幣手段(比如調整利率),只能靠財政,比如發債。危機發生之後,歐元區只能通過貨幣手段調節,而財政政策只能嘗試說服成員國實施。


主要陷入經濟危機的是被稱為“歐豬五國”(PIIGS)的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愛爾蘭(Ireland)、希臘(Greece)和西班牙(Spain)。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這幾個南歐國家本身經濟增長乏力,近些年來南歐一些國家經濟結構出現失衡,經濟缺乏增長點,實體經濟虛弱,只能靠旅遊業等產業和借債支撐。所以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後,希臘政府被曝出了高額的政府財政赤字,三大評級機構下調了它的主權信用評級,借不到錢,沒辦法發展經濟,還不了債,惡性循環。


沒辦法,只能轉頭向歐盟求助。


為了避免累及其他歐盟國家,以德國為代表的富裕國家只能被迫為此買單,結果就是富裕的北歐人,和貧窮的南歐人之間的經濟差距也就是貧富差距更大了。而各個國家採取財政緊縮,導致了歐洲發展停滯,引發了高失業率,也在意大利、希臘以及西班牙這幾個歐盟成員國引發了公憤。


南歐人認為,德國是歐洲一體化最大的受益者,要知道,德國現在超過一半的出口是在歐元區境內發生的,也就是說,歐元區是德國這個出口導向型國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德國依靠歐元區優勢在歐洲其他國家大肆擠兌他國商品,在經濟危機發生後,德國一鼓作氣,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取得了歐盟國家最大的話語權。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經此一役,意大利、希臘等南歐國家遭受重創,被迫推行財政緊縮政策,大幅削減福利,民眾利益嚴重受損,民意發生重大變化,導致民粹勢力的興起,揭開了歐盟南北分化的蓋子。


難民衝擊之下,各懷鬼胎


如果說面對歐債危機,歐盟諸國還能團結一致粉飾太平,那麼龐大的難民潮則是撕裂歐盟的信號燈。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阿拉伯之春”爆發後,美歐等西方國家打著“民主改造”的旗號進行軍事幹預,歐盟國家以“保護的責任”為由衝在第一線。


2011年初,法、英等國率先對利比亞發動空中打擊並最終推翻了卡扎菲政權;敘利亞爆發政治動亂後,美歐把巴沙爾總統作為獨裁者加以打擊,並試圖扶持反政府力量取而代之。


然而,西方國家的干涉並沒有為阿拉伯國家帶來“民主的曙光”,反倒是歐洲各國自食其果。


數以萬計的難民湧入歐洲,極大地衝擊了歐洲社會秩序。同時,伊斯蘭國(ISIS)崛起,他們把打擊目標對準了歐洲……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在2015年,德國一個國家就接納了110萬的難民。面對如此規模的難民,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是敞開了大門。而面對接收歐盟分配難民的其他國家,則似乎有很多怨言。


歐盟的其他國家如荷蘭、奧地利、波蘭等國從上到下都非常不歡迎難民。這些國家紛紛表示看不到難民對國家經濟的促進作用,在有限地展現了人道主義精神之後,逐漸關上了接納難民的大門,任憑德國獨自面對中東的難民人潮。


隨著中歐和東歐的幾個國家公然反對歐盟安置難民的決議,2015年開始的難民危機,進一步加劇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隔閡。同時,激進分子在法國和比利時發動的一系列恐怖襲擊,動搖了歐盟的和平和安全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歐盟多國的民粹勢力也因難民危機而崛起甚至上臺執政;意大利也加入“反移民陣營”,接近捷克、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的立場。


伴隨外來移民、難民的持續湧入,歐洲族群間的文化、宗教矛盾日益尖銳,原有的“歐洲認同”逐漸被拋棄。


無論哪個歐盟國家,都不能再接受更多的難民了,這是歐盟每個國家領導人和每個民眾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2015年德國打開迎接難民的大門後,想再次關上,已經非常困難。


英國脫歐,下一個是誰?


英國在歐盟的定位仍然是處於組織內部的“外者”角色。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一直以來,法國與德國等歐陸大國對英美親密同盟關係也存有疑慮,擔心美國藉助英國力量在歐洲大肆擴張,從而削弱歐盟與美國博弈籌碼,歐陸國家與英國也因此一直保持若即若離關係。


開頭曾說過,英國一開始加入歐盟的目的就不純,舉國上下都瀰漫著一股疑歐的情緒。

小商品業者害怕價格更低廉的產品衝擊,漁民不希望豐饒的英國漁區向歐洲開放,工人害怕“波蘭水管工”來搶走自己的就業機會。


於是在1975年,僅僅加入歐盟兩年後,英國就提出了第一次脫歐公投。當時的投票結果是67%的人支持留在歐洲,此後全國似乎暫時結束了去留的紛爭。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但在撒切爾夫人上臺後,英國對歐盟的態度又再次出現了反覆。


英國作為歐盟中的比較富裕的的大國,一直以來向歐盟支付大量的會費,撒切爾夫人上臺後,曾直接在歐共體都柏林峰會上放出豪言:“把我的錢還給我!(We want our money back)”,要求歐共體退還英國繳納的部分資金。而領導人對歐洲這種不甚明朗的態度也昭示了英國與歐盟貌合神離的事實。


歐洲債務危機之後,歐洲內部分化矛盾凸顯,作為歐盟核心成員的英國卻不願出手救助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盟友以及承擔債務風險國轉嫁的風險。相反,債務危機引發了英國國內對歐盟經濟體化的質疑,“疑歐”情緒逐步蔓延。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社會關係的失衡與分化又為民粹主義滋長提供了理由,孤立主義情緒泛起並在民眾間逐漸獲得支持。2015年以後席捲歐盟各國的難民危機則成為壓垮“留歐派”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引發英國脫歐地震。


2016年6月首相卡梅倫在歐債危機和移民問題的雙重衝擊之下,孤注一擲再一次發起了脫歐公投,而這本以為又是一場噱頭的的政治活動居然以微弱的優勢勝出了。這對歐盟來說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重大倒退,而伴隨著英國的離去,整個歐洲反全球化、疑歐的情緒也開始不斷蔓延。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民粹主義,從此盛行歐美國家。


“散裝”歐盟的新冠危機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本就搖搖欲墜的歐盟雪上加霜。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在意大利爆發疫情後,歐盟各國的表現可不像是作為盟友那樣友善。


為了爭奪醫療資源,歐洲各國開始玩起來“宮鬥”。這其中,最慘的還屬瑞士。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雖然人口僅800多萬,但2017年人均GDP高達80189美元,比美國高2萬美元,比英國高4萬美元,比中國高7萬美元。如果全世界用價高者得的辦法來決定誰擁有口罩等防疫物資,瑞士的採購能力會比美國還高,更是碾壓中國。


瑞士雖然富裕,但幾乎不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高度依賴進口,而全世界這類商品的大部分產能,都在中國。


但中國願意賣,卻不代表這物資就能送到瑞士。

3月8日,瑞士進口的24萬隻口罩,被德國扣下。

3月11日,瑞士進口的一大批消毒水,被意大利扣下。

3月11日,瑞士進口的一批醫療手套,被德國扣下,這批貨被扣時甚至還在免稅倉庫裡,尚未入關。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瑞士雖然沒有加入歐盟,但也是歐洲申根區的盟友。三番五次的醫療資源被劫,是當他冤大頭,逮著一隻羊薅羊毛嘛?


據路透社本月16日報道,當天,德國單方面宣佈對法國、奧地利、瑞士、盧森堡、丹麥等國實行邊界人員封鎖。路透社指出,

德國此舉成為摧毀歐盟數十年建設所達成的邊境開放的最新一顆炸彈。


而意大利更是直言“我們請求醫療物資援助,歐盟委員會將請求轉給了成員國。但毫無用處。”


在醫療系統癱瘓時,意大利曾向全歐盟求助。

歐盟26個成員國,對意大利的求助無動於衷,甚至德國和法國還迅速出臺了限制醫療防護物資出口的法案。意大利自己花錢購買的83萬隻醫療口罩,被德國扣留。在意大利抗議後,德國方面聲稱這批口罩找不到了。。。

與此相反的是,3月11日,中國的抗議專家攜帶著31噸物資從上海直飛羅馬。

意大利的媒體發文稱,“感謝中國,沒有像歐盟那樣拋棄我們。”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隨著疫情發展日益嚴重,歐洲各國迅速打響了物資爭奪戰,各國都開時出臺了醫療用品出口禁令,封鎖邊境,以法德為首的歐盟大國紛紛自保的行為讓“歐洲夢”徹底破碎。

正如塞爾維亞總統所說“歐盟團結不過是寫在紙上的童話。”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歐盟“塑料情”簡史:說個笑話,歐洲一體化


病毒沒有國界,環球同此涼熱。

“現在需要歐洲人團結,放下各國的私利,樹立歐洲大局觀念”,才能拯救歐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