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春去春又回》:人本性是善是惡,隱示因果輪迴。

韓國電影《春去春又回》:人本性是善是惡,隱示因果輪迴。

快10年之久了。

一天下午,我正在電腦前工作,突然QQ閃動了,一位朋友發來信息,告訴我一定要看一部電影。因為她覺得,我很適合看這部電影,並一定能從中得到啟發。果然,我看完了以後有種莫名的超脫,亦或有種來自心底恐慌式的壓抑,說不清自己從中到底得到了什麼,總之,難以忘懷。

這是一部韓國電影,名字叫《春去春又回》。

1⃣ 無聲

這部電影以禪道精神為主題,畫面唯美、語言極少。這種“語言極少”不是卓別林電影的無聲,而是有環境音,很少有人物對話,基本都是肢體語言來表述,觀看的時候需要有心的共鳴。

更多的人對電影的理解為——因果報應!

我看到了人性中那與生俱來的、原始的獸性衝動與佛教教義的完美及現代社會道德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繫與激烈衝突。

即使在佛門之中,小和尚在“佛性”尚未完全感化“人性”的時候,在一種自我為中心、蠻荒時代的虐他情緒驅動下,給魚身上綁上石頭,看著那種失去自由的搖擺無助的樣子而取樂,打發無聊時光。

韓國電影《春去春又回》:人本性是善是惡,隱示因果輪迴。

這種原始的虐他性被師傅看到了,師傅用佛門的方式同樣在小和尚的身上綁了塊石頭,希望他能夠在“感受”中頓悟。

小和尚揹著石頭蹣跚著去尋找被他虐待的動物,試圖釋放它們。當看到有些動物因此而死亡,小和尚淚流滿面,懊悔不已。

至此,我們為“佛”的渡人拜服。

2⃣ 出逃

直至小和尚成為一個成熟個體的時候,機緣巧合,一位彷彿得了抑鬱症的姑娘前來醫治。深山空谷,缺乏身處社會群體中的羞澀感,兩人便發生了一段完全由原始衝動導致的赤裸關係。小和尚的原始衝動被服化,抑鬱症姑娘的病症也得到了疏導。

有些結症,需要陰陽調和,需要由“愛與被愛”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來證實。而這,與佛教道義的個人修行稍有相悖——有些偏激,佛教也講求和諧。

韓國電影《春去春又回》:人本性是善是惡,隱示因果輪迴。

故事本非發生在甚囂塵世上,與人無尤。然而峰迴路轉,成熟的小和尚為了繼續尋求愛情或者我們認為“難以割捨的感情”——之所以這樣說,在後面故事中將有所交代(因女人與第三者私奔)。小和尚偷偷離開世外桃源般的修行之地,去花花世界找尋那位姑娘。

多年以後,當地有一新聞,30多歲的男人殺死了自己的妻子。

已經白髮的師傅彎腰縫製著衣服,等待多年前離開這裡去過塵世生活並犯下罪行的弟子。

出逃弟子在恐慌中篆刻著師傅寫下的般若佛經,試圖平靜心靈。或許,此刻,他想得到的不是“佛”的佑護,而是站在自己眼前的師傅。

3⃣ 原點

又是多年以後,這位刑滿釋放人員回到了已經破落的修行之地,他收拾了殘垣斷壁,安坐好佛像,打掃了佛堂,空遠的木魚聲又在這深山空谷中響起。

這時,有一包裹著面部——讓人遐想與這迷失的修行之人有關的婦女來到這裡。放下男嬰,夜間慌忙出逃時掉進了修行之人洗臉的冰窟窿。

韓國電影《春去春又回》:人本性是善是惡,隱示因果輪迴。

修行之人忍不住揭開了蒙在這位已死婦女臉上的面紗,不禁失了顏色,慌了手腳。他立刻請出紫檀觀音,背拖石磨,翻山越嶺,來到地勢最高處,俯視修行之地,在夕陽下與佛共沐金光。

至於那位婦女是誰,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已經繼承了師傅的行為方式,用一種自我懲罰的方式尋求心理上的平衡。

可不是,這“春”來了,又一個四季的輪迴。那位婦女留下的男嬰如同當年的“我”,在成長初期,用石頭塞進魚的嘴裡,看著魚的痛苦表情而洋洋自得……

人的痛苦不在於一生中犯了多少錯誤,而是這種錯誤在身上不斷重演。佛的寬容與偉大能否說清這糾纏不清,反反覆覆的感情?人的原始性、社會群體價值、宗派道義說教,最終,我們應歸宿於哪裡?大概電影給了些許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