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練字最好?

蕙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從事書法教學十幾年了,應該有點發言權。

出題者之所以會有疑問,我想並不是真的不知道正確練字方法,而是遇到了瓶頸,最近一段時間進步不明顯,造成了思想壓力。其實這種情況是經常會出現的,沒有必要太在意,堅持練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大的突破。不過我還是要囉嗦幾句練習書法的方法

一,要注意選帖。選帖過程中,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喜好。好之者才能樂之者,只有選了自己說喜歡的書法字帖,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有很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成年人。

三,要注意臨帖。有的人在練帖的過程中,大致看一下字後就任意發揮,甚至以此為能,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真正的臨摹應該是尊重原帖,儘量按照原帖的形狀臨寫,只有這樣才能夠慢慢領會書家的筆法,以至於神韻。臨帖所能達到的最好的效果是"重影",當然,這一點至今還沒有人達到。

現代有一些醜書惡札的作者,他們以創新為藉口,棄原帖於不顧,惡搞書法作品,引起書法界一些認知上的混亂。我希望初學者應該提起注意。想一想,如果不尊重原帖,你還要字帖幹什麼?

臨摹又分為對臨,背臨,單臨和通臨。對臨,就是對照著字帖進行臨摹。背臨是憑記憶進行臨寫。單臨是挑選字帖上的字臨寫,通臨是指按照原帖大段大段臨寫,一般情況下,先單臨,再通臨,先對臨,再背臨。

背臨是臨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以後所採取的進一步做法。這一做法,可以檢驗臨帖所取得的成果。如果背臨也非常滿意的話,那就可以進到最後的階段一一創作了。

三,創作是書家最後自由發揮階段,也是他們書法進入到一定境界的體現。我希望所有的學習書法的朋友們,都能夠進入到自由發揮,揮灑自如的王國。


萍風竹雨123


題主描述自己學習書法很努力,但是每次書寫完畢都感覺不滿意,甚至對自己學習書法的方法都產生了懷疑,問正確的練習方法是怎樣的。

我看到題主的字,感覺寫的非常的到位,題主這首詩寫的是唐代詩人韓韓翃的《 寒食日即事》,內容為: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功底很深厚、書寫也非常的順暢,看著還是像學習了古人的字帖,有王羲之書法的味道。我覺得題主能寫出這種字來,肯定學習方法是正確的,不用自我懷疑,當然還有一些細節的地方需要改進一下。

比如有好幾個字處理的不是很清晰,筆畫裡面的連帶也比較模糊,不是很好看懂,比如傳蠟燭的傳字,最後落款時寒食的食字。其它的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作者寫成這樣,再接著進步其實已經很難了,硬筆書法就是這樣,處理好基本的章法和字體的結構,真的很難再進步。

除非選擇一本古代的字帖學習,在古代字帖裡尋找新的突破,我覺得題主現在是遇到了一個瓶頸期吧,不要懷疑自己的方法和能力,你已經寫的很好,只是暫時沒有進步罷了。

建議你學習古代字帖,比如王羲之的《聖教序》,從古代字帖裡尋找突破,希望你取得進步。


不二齋


肯定的說,大多數朋友練字,已經有一定“連筆字”的功底了,雖然書法性有限,而且大多也就是想寫一手好字!基於此,我說下個人經驗:

1.練實用硬筆行書,先選支適合自己的筆,我認為凌美狩獵者,就挺好,我之前也用了很多鋼筆字,大多總是不滿意。

網上很多人說,凌美的美不適合漢字,只適合寫英文,我倒不這樣認為!


凌美狩獵者,書寫流暢,而追求速度、流暢的實用硬筆行書,完全可以利用凌美的流暢性!不單單英文需要流暢性,實用硬筆行書也需要!

2、選好貼,每個人的字的原生態不一樣的。

我曾經想學吳玉生老師的字,卻學不來,我字的習性過重了。但一直喜歡吳玉生老師的行書!

吳玉老師作品:

所以,我建議有能力的,學下吳玉生老師的行書,他的字簡練自然,漂亮實用!楷書,建議選田英章的字貼!

對於古貼,也可以選臨一些依然能為硬筆實用的字,通臨古貼基本上屬於硬筆書法藝術!實用硬筆行書,通臨古貼意義不大,建議選臨:蘭亭集序、靈飛經都好!

3.堅持堅持!每天都練點,時間在1個小時左右,練字要突出實用性。沒基礎的先臨常用字,有基礎的可以多點隨抄!

隨抄的好處太多了:隨抄能讓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知道該怎麼改進!

也可以鞏固所臨過的字,通篇寫字的手感,實用性,都是這樣練平的!附隨抄:





行書一點通


你發的圖片應該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凹槽字帖。如果只是寫著玩玩,那未嘗不可,但若是真心喜愛書法,那我勸你不要使用這種字帖。

學習硬筆書法,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1、選擇古代經典碑帖臨習。能流傳到現在的碑帖,都是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經典,對我們學習書法會大有幫助,現代人寫的字帖也都出於古帖,那我們學書法何不直接取法古帖呢?



2、工具的選擇。理論上,學習硬筆書法用鋼筆、中性筆、圓珠筆等都可以,但我更建議用鉛筆,這樣寫起來更圓暢,用筆更細膩,同時筆畫粗細變化更大。

至於臨習用的古帖,可以複印放大或縮小後臨摹。


3、臨習的方法。臨帖時不要從第一個字臨到最後一個,可以將其按結構或偏旁分類,一類一類地臨摹,這樣效率更高。

4、加強集字訓練。可以把原帖中的一些字拎出來組成一些新詞,進行集字訓練,逐漸增加字數,這樣可以增強創作能力,避免臨帖很好,甩開帖就不會寫的情況。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不論是練鋼筆字,還是毛筆字,練字最有效的方法是:70%時間練習+20時間思考+10%時間套模。

倒過來說。

10%時間套模。形成母版。

套模的時間不須太多。只需要做一件事,用透明紙把碑貼中的字雙鉤出來,形成母版,母版非常非常重要。可以發現一本書的作者是否有水平,可以檢測練字區的雙鉤製作得怎麼樣。個人很謹慎買印有字的水洗布的那種,怕雙鉤的字不負責任。

鋼筆須復形(單鉤),套描時,要特別特別小心、慢、細緻,不要丟失細節,如(起筆、收筆)頓筆之處、折劃的拐角處的處理。這時需要邊描邊揭開透明紙觀察描的字與實際字有哪些細微的誤差,再修改。

如果一本貼中相同的字很多,建議集中套在一起,觀察同一個字,作者如果變化處理。也可以把部首相同的字套在一起,自己靈活把握。

現在很多字帖,已經工業化了,都是方格集字形成文章,不論是行書、楷書、草書所形成的文章都方格化處理(如司馬彥的行書楷書)。建議選擇一些沒有方格集字文章示範的字帖,這時可以觀察章法的處理,因為練字,不僅僅是練字,還要練字群的處理。

20%時間思考。用於觀察分析並總結。

觀察。

首先是總覽全貼。對其有一個整體印象,總結出該貼的特點。然後對字的觀察。 對字的觀察要製作一些輔助工具:透明板(上畫米字格)。透明板(上有小正方格)。或透明板(上畫有縱橫5:3:5的九宮格)。

分析。

先分析貼字的筆法。方圓、藏露(鋒)、中偏(鋒)、頓挫、折轉、重輕、提按,等行筆。這裡很多是無形的東西,有時需要老師指導,或者是去網上搜索視頻,看一些筆畫教程、筆法教程。

透明板套在貼字上,分析筆畫本身:長短、粗細、直曲、位置與姿態、筆畫的組合特點(點橫、撇捺、折彎、二點三點四點、三橫四橫等)、相互比例。觀察筆畫間關係:主次、迎讓、穿插、正斜、配合關係。觀察字的整體:造型、重心、展(開)(收)斂、方圓、起伏、俯仰等等。

70%時間練習。

練習需要時間,才能形成手感,才能形成肌肉記憶,才能脫手而出。

一要臨摹。臨摹完後,要用雙鉤“母版”來套所寫的字,分析字的哪些細節有誤差。用鉛筆標上誤差,再重新寫。一開始肯定有很多誤差,經過不斷修正,會越來越少,與原貼字越來越形似。

如果字的大小與母版不一致,可以距離投影式,看看影子是否重合。

二要背書。參照臨摹進行。

三要放大縮小來寫貼字。

四要日常使用。在日常中可以集一些字來創作。如“大展宏圖”等字,進行創作,這樣有成就感。

=====

最重要的是堅持。不懈怠。

慢慢由形似,轉成神似。再及時出貼,對筆畫進行誇張處理,形成自己的探索風格。


urna風之度0



kk浩


寫一手好字,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就能見效的,須長時間進行練習。關於練字快速出效果的說法,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練字,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辦法就是臨摹字帖。如果不臨摹字帖就想寫一手好字,那是不可能的!

那麼,怎麼練字才能快速出效果呢?簡單的辦法就是:臨帖!臨帖!臨帖!還有就是:寫!寫!寫!不臨帖,不寫,是練不出效果的。



在臨帖和書寫的同時,還要認真讀帖!還要不斷領悟!當然,這些都是輔助功能,但是,如果把這些輔助功能與臨帖和書寫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就會出效果快的。反之,進步會慢。



實際上,道理很簡單的,練字,練字,字,若不練,能會出效果嗎?所以說,題主一定要把“臨帖!臨帖!臨帖和寫!寫!寫”牢記在心,並做到堅持不懈,堅持三五年後,必有小成,也就是題主說的“出效果”。



要想把字練好,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經驗。古今的書法家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向他們學習吧!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首先,可以說字是永遠不可能練出來,一手好字是靠自己學出來的。因此,在我看來正確的方法是學字。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學習呢?

一.樹立學習觀念,打破練字誤區

我看到過太多的人了,他們很勤奮很努力的去練習書法,可是他們這種所謂的盲目練習只是一個讓他們越來越失敗的行為。因為你不去學習,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什麼是所謂的正確,你盲目的練習只是將你自己所認為的真理一再的鞏固,因此,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至於失敗而灰心。因此,寫字是要靠學!

二.學習寫字的具體操作方法

先讓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學習。學習說白了就是一種反思、進步、總結和提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通過不斷的總結錯誤,獲得新認知。

因此,一個書法的學習過程也應該是如此。書法的學習途徑是靠臨帖,而主要的方法就在於臨帖之後我們自己的總結、對比、反思、提高上了。

你可以問這樣幾個問題:

我這樣寫的好看嗎?

和原貼相比有幾處不同?

這些不同是讓這些字好看了還是難看了?

是不是這個地方再換一種寫法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了?……

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自己對於自己所寫的字的反思總結,這是學習寫字的核心與關鍵!

三、寫字中的堅持和毅力

許多人都覺得,學習寫字,堅持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我承認這一點確實是對的。但是在真正的學習過程中,堅持和毅力不是指將一個字進行機械的重複和描摹,而是在臨帖過程中這個對比、總結。、反思的過程比較折磨人、比較枯燥,因此我們要堅持的,不是一味的悶頭苦練,而是寫一遍之後,及時的進行對比、反思、總結、提高,這樣才更有效率,才能更快提升!


松風閣書法日講


這 個問題很好很現實。也是見仁見智,沒有一定之規,也沒有一個完全準確的答案。我有點不一定成熟正確的看法,僅供大家一笑。

一、必須對書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科學的認識。比如基本詳盡地瞭解大篆,小篆,漢隸,簡帛,魏碑,唐楷,行書,小草,大草,狂草的區別,基本的造型規律和用筆,章法及用墨的異同,找準自己和這些書體的心性契合點,就是更喜歡那一種,以及這種書體中那個流派,才能從這個點上打入。如果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學習和個人的心性相違,則會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廢。

二、學習書法要破除迷信,不蹈世俗。大小篆,隸簡帛,楷書,行書,小大狂草,其結構,用筆,章法,雖有互通之處,但絕不是以一個書體為另一種書體為基礎的。世俗所謂楷書是所有書體的基礎,是反科學,反藝術的謬論,至今害人不淺。形成這一謬論的社會基礎,一是唐以後科舉幹祿字以及古代印刷術不普及時所有正式使用文字的需要所致;二是楷書易學易教,適於童蒙識讀寫,成人後學以致用。其實我們知道唐以前無唐楷,但各體書法都己完備成熟,那他們是拿什麼作基礎的?這個謬論就會不攻自破。學唐楷容易一生進入牢籠可入不可出者,比比皆是。初學的小青年,退休的老幹部,三五年就能寫一手精準的歐柳,身邊例子不少,但就止步於此,絕大多數再無尺寸之進,分毫之變,淪為字匠,還有啥意思?這就是被世俗謬論所害。

三,確定入門的書體及流派,除大小篆,草書要識篆識草,要多加一門學識外,其餘書體,根據個人喜好完全可以直接入門臨習。臨習的方法是分別課題,各個擊破。首先是明構架之理,即研究這一類書體在結構的特點並能理解,逐步掌握應用,只有結構準確並能以已意造型,變型,學書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是筆法的日益精確,為結構錦上添花,同時會形成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古人書論幾乎清一色是論筆法的,是因為古人沒有受過橫平豎直的所謂規範字教學,因此寫字的大小,正側,錯位等關係出於自然,比現代人優勢在此。三是在前兩項基本熟練的同時,開始注重加以章法,墨法上的組織,變化。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在筆,墨,章,構四大課題中,有數不清的小課題,只有一個一個的課題被一個一個攻破,才會終生有所未解之題,終生有所追求而樂此不疲。

三,書法是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靠自學,理解不可能系統全面。一些法則技巧,一點就通,但自學會視而不見,靠悟,靠背,靠熬時間死學,基本是浪費時間,勞而無功。即便不想成名成家,只是想玩一玩,因為不得法,不通竅,不會玩,日久則索然無味,自已放棄。因此,有一個好老師或好同道幫帶,是必不可少的。釣個魚都要問問行家,何況學書呢。不是嗎。

四,持之以恆,不急不躁,日進一寸,日解一字一題,不久就有大收穫;急功近利,快就是慢甚至不進反退。這是天道。書法就是一輩子的興趣,沒有終點,沒有止境,這才好玩呢。


快樂書法營


看到今日頭條通過我的文化問答達人 ,我自己感覺到誠惶誠恐。都不敢怎麼在頭條上回答問題了。因為深深地感覺到自己的水平還差的很遠。再者,苦於沒有時間去查閱資料。回答一個較有理論深度的問題。

練字到底應該怎麼練?有人帶著功利性的性質去練字,因為字不好看嘛。有人是因為喜歡,就圖個身心愉悅,不管是因為哪一種情況,總歸要練出一個名堂。那麼我告訴你兩條,

一是要學古人;二是要拜今人師。

學習書法和練字是一樣的。臨帖是不二法門,從古人的作品裡面,得到營養才會使你的字你的書法不至於走向歪門邪道。所以我們看到現在很多寫字漂亮的。都是先入古,然後在出古。別具一格。學習古人的字帖首先要懂得臨帖的方法,會有老師教,今天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在古代,識字的人不多,能寫好字的人在古代就更少,莫不是人中龍鳳而難為之。而書法呢?在古代又被稱作是密不外傳的,雖是小道,但卻不是一般人能窺其全豹的。

在今天我們這樣一個信息交流非常發達;社會分工非常精細的社會里,書法已經成為一種職業,有學的,就有教的。

如果你想要練字學習書法。不管是愚笨也好,還是聰明也好,不管是天賦高,還是天賦低。總歸會經歷一個當局者迷的一個困境。隨著練習的深入,你會出現或是驕傲,或是沮喪等種種感受,怎麼辦?練字如果想要練的好,那些筆法與技巧,如果靠自己都能悟出來的話。那會是遍地書法家了!


所以練字,真的需要有一個高明的旁觀者來幫助你提高和給你建議。如果有個老師能夠教你的話。勢必會事半功倍拜,不同層次的你,在不同層次拜不同水平的老師,認老師師不一定從一而終,要想得到更大的局面,就必須要廣約而博取,厚積而薄發。

學古人臨帖可以使你的字入古得規矩,有看頭不至於成為俗書和野狐禪。

學今人可以使你的練習事半功倍,易出成績。認字為人,拜師為世。拜明師,走正路,祝你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