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跟當期主編一起 看平常風景


關於這次疫情,很多人在做自己的記錄,從名家到普通人。記下生活搖搖欲墜時的觀察和感受,記下風景被遮蔽時的回憶與盼望……

歷史學者施展,在疫情期間也讀了這些記錄。在他看來,這種個人的生活敘述,非常重要:

“由於中國經濟極為迅猛的發展,人們過於急切地去追逐一些東西,把很多基層的那種有靈性的、有反思的、有價值的東西,很多時候遮蔽掉了。”

“社會的活力基礎都在微觀層面上。個人敘事能夠被表達出來,是社會繼續往前獲得新出路的一個前提。”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越是個人用心看到的風景,越是意味著更多的可能。

這是Lens與雷克薩斯共同策劃的“平常風景”欄目,作為當期主編,除了對個人敘事的珍惜,施展也想和大家聊一下:如何用歷史的眼光來理解正在經歷的事情,包括“全球化”和中美關係。


< 01 > 隔離在家兩個月裡,你最關注哪些事情?


畢竟我是歷史學者出身,我會非常關注人們對於歷史是如何記憶、如何講述的。我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好多人都在從個人的角度,對疫情做出他的記錄。
不僅僅在湖北,也不僅僅在中國。比如前幾天,紐約一個華人女作家遭遇車禍去世了。而她之所以遭遇車禍,就是要出去拍照,為她所寫的疫情日記收集一些素材。
實際上“我們是誰”這個事兒是由你如何記錄自己、敘述自己,來表達的。而過去這二三十年所看到的記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單方向的宏大敘事,你初看起來會覺得很過癮,氣象磅礴,但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裡面缺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就是自下而上的微觀層面。


在這樣大的時代當中,個人是如何感受的,如何體驗的,如何尋找到自己的價值的?這些在宏大敘事裡面,給遮蔽掉了。而這個社會往前不斷地演化,它的活力基礎實際上都是在微觀層面上。
這次疫情中個人敘事的出現我非常重視。它對於我們去反思災難、幫助我們的文化做適應性的演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2020年初北京立交橋下。“不管未來如何,抓住人間一抹美好,恆久有價值的東西依然在。哪怕一瞬間。”



< 02 > 疫情對全球化有什麼影響?我們再恢復不了“正常”了嗎?


從經濟層面上來說,目前而言,疫情並沒有使全球化遭遇到一個實質性的挑戰,停擺並不意味著在它再次啟動的時候,就會每個國家都自成一攤了。
但是在政治層面上,在這次疫情當中,全球化確實會帶來一些影響。 很多國家開始自掃門前雪了,各國彼此之間開始某種意義上相對孤立了。這是一種囚徒困境。
在囚徒困境裡面,人們都會是首先從我自己怎麼最划算這個角度來出發,它會導致合作的失敗。
在政治層面合作的失敗,跟經濟層面、全球化之間會形成衝突很大的張力。這個張力可能是我們必須要有效回應的。 需要出現一個全人類層面上的一個新的往前迭代演化。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施展在越南對當地的中國企業做田野調查。


< 03 >

中國和西方如果平行生產,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剛才我提到經濟的全球化,它不會發生一個實質性的逆轉,但這裡有個前提:各國之間的基本信任度還在。


為什麼我會如此強調基本信任度,原因在於: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它們的製造業主要是高端製造業,它的基礎是技術優勢。技術你不會就是不會嘛,那是很難被替代掉的。而中國的製造業主要處在中低端製造業層面,它依賴的基礎是什麼?實際上是成本優勢。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在日常狀態裡面,人們是從成本出發來考慮問題的。只要是從成本出發考慮問題,那麼中國的這種製造業上的優勢就是無可匹敵的,但前提是彼此之間基本的信任都還在。


一旦彼此之間的信任破裂了,那麼人們就不再從成本出發考慮問題了,而是從安全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可以不惜成本、不惜代價來做一些事。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它是有可能重建起它的生產體系的。
這就有可能形成中國跟西方之間的兩套平行的生產體系。因為中國的體量,因為中國過去的優勢,我們依靠慣性往前再繼續發展個十幾二十年,問題也不是太大,但十幾二十年之後可能會出現真正的問題。
因為這種兩套平行的生存體系,它會帶來一個效應,中國跟西方之間在技術層面上也會開始脫鉤,而在發展新技術的能力上,西方的創新能力在今天仍然遠遠強於中國。
一旦出現技術脫鉤,到20年之後,西方完成了技術迭代,它進入到下一代技術了,中國仍然停留在上一代,那麼中國的經濟就會遭遇到嚴重的麻煩。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施展赴越南廣泛調研。他,製造業從中國向越南的轉移,並不是從中國轉走,而是中國供應鏈網絡的一種溢出。


< 04 >

如何降低信任破裂的影響?


因為很多原因,西方對中國肯定會有怨氣。反過來,中國在疫情裡面掙扎的時候,看到西方的那些怨氣,中國內心肯定也會不舒服。
而這些不舒服,又因為我們這邊的一些宏大敘事被不斷地放大,不斷地點燃,於是對西方又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怨氣,雙方之間的怨氣對中國跟世界之間的這種信任關係有非常大毒害。
所以各國從它的這種輿論表達上,從情緒化解上,都是有很多事情值得做。
還有一個層面是,經濟空間跟政治空間已經高度不重合了。這種不重合它有一個特徵就在於,經濟空間在今天的運行主體實際上已經不是國家了,而是商人。


在今天,這些商人,相當大部分都已經是跨國性的活動。這就在國家的政治空間之外,形成了另外一個空間,商業空間。它是一個規則空間。
但很可惜的是,目前的規則仍然遠遠沒有到位,因為國家的秩序,我可以稱之為一種政治秩序,它只能以物理上的這種特定的國界為它的邊界,而商人所活動的我可以稱之為一種“商人秩序”,今天已經高度跨國界的了,它所需要的規則是無法以國家為主導來把它給生成出來的
這些商人秩序已經高度地穿透國界了,那就意味著你過去的宏大話語對它的遮蔽,會帶來很多治理層面的問題,因此商人需要重新浮出水面,商人秩序需要創新,浮出水面,來做一個國家更不可能去做到的事情。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 05 >

美國真的衰落了嗎?怎麼看待當下的中美關係?


現在國內有很多人在談,說美國要衰落了,美國要失去它的領導力了等等。我們對於美國力量的理解可能有誤區,實際上,美國力量的基礎是在它的立國精神,就是清教倫理。過去說清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都是從它的經濟倫理角度出發的,但實際上清教倫理裡面還有很強的政治倫理。
清教徒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個體的價值、我的意義、我的人生追求,都是由上帝直接地、個體性地賜予的。它不會因為你是什麼民族的人,因此你就有價值了。清教徒完全拒絕這一點。所以清教倫理,本質上是一種個體主義的倫理,本質上就是拒絕一種集體主義。它認為每個人之所以有價值,都是因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種主張會穿透國界,穿透民族、種族的界限。
所以個體主義就會呈現為一種普世主義的面向。但他還有可能會表現出另外一面,就是孤立主義,這又跟清教徒特定的心理結構有關。


究竟表現出普世主義還是孤立主義?這取決於美利堅合眾國,它作為一個清教共同體,無論它的相對力量是強還是弱。
清教徒他都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留在世間的種子。那麼在他們力量很弱的時候,他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已經墮落了,上帝在世間就留下我們這麼一點種子,那麼我們一定要把上帝留下的種子守護好。我們要跟那些骯髒的舊世界,儘可能切斷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表現為一種孤立主義的狀態。
一旦它的相對力量足夠強了,他又會覺得上帝揀選了我,那麼我很乾淨,我都這麼幹淨了,我希望世界跟我一樣乾淨,因為上帝揀選我不會是無道理的,他一定給了我特殊使命。於是此時美國又會表現為一種普世主義的取向。
力量強了,它就普世主義;力量弱了,它就會孤立主義。 這兩個它是可以來回切換的。
而民族主義的特徵是什麼呢?它沒有辦法切換。它永遠就是那麼大點,永遠就被自己給侷限在特定的民族、特定的國界當中。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輿情期間隨手拍北京。“整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道路盡頭,未知卻充滿期待。”


現在很多人說美國開始民族主義了,拒絕當世界領導了,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實際上美國現在是從過去的普世主義開始往孤立主義有所迴歸。
它的相對力量弱了,不是說它相對於中國的力量弱了,而是有可能攤子鋪得過大了,大過了它國力的支撐範圍。


川普上臺之後,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往回撤,往回收縮。這種孤立主義從外觀上來看,跟民族主義是很像的,但是一定要意識到,第一,它隨時是能夠再轉化為普世主義的,只要它已經收縮到一個它認為合適的攤子的規模之內。第二,在這種轉化的過程當中,有可能它會打造一個不以全球為單位、而以西方為單位的相對小的共同體。
一旦打造出來的話,就會造成中國跟西方之間的信任度有可能被破壞掉。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但這並不是它單方向的事兒,因為還涉及到歐洲會怎麼想問題,也取決於中國在怎麼行動。
所以,這些始終是一個世界秩序演化的過程。在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絕不能一廂情願、津津自喜地以為美國衰落了,中國要怎樣了,這一天遠遠沒有到來。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北京智珠寺隨手拍。“心中依然要有光,才能看到光的暗面。”



沒有人知道疫情還會持續多久,也沒有人知道它推倒的這盤多米諾骨牌,最終會演化出怎樣的未來。


很多人試圖預測疫情結束後世界的樣子,觀點林林總總,反而增加了人們的困惑。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對此,施展的觀點非常理性而冷靜:“未來是不可能被預測的。”“但我們可以對未來做某種期待”,關於“明天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追求什麼樣的價值”。

但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先回答:“今天你是誰?今天你在哪?”而要說清楚今天,又必須去弄清楚昨天。

“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就是未來學。”


無論是今天的很多癥結,還是對於未來的想象,都是基於對過去的理解。而疫情,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


當我們這樣去看歷史和現實,其實就像是一路去看風景,所有的觸動和思考,都會滋養在身心,在未來的很多關口突然跳出來,影響著你那時的生活。


任何的路途和探索,都會充滿挑戰和動盪,重要的是冷靜理智,並充滿勇氣。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雷克薩斯的“探享家”們,正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充滿創造力,在追求新鮮體驗的同時擁有獨到的品味和審美,在任何時代背景下,關注個人的精神世界,並保有對宏大社會問題的獨立思考。


雷克薩斯提供的不僅僅是舒適、高品質的駕乘體驗,更是要在精神上支持“探享家”們的生活方式,用充滿匠心的工藝,和啟發感受的設計來陪伴他們的探享之旅。


雷克薩斯LS行燈式內飾氛圍燈,以光而不耀的暖意,照亮“探享家”們內心的溫度。ES以“車內有山水 ”的靈韻,陪伴每一位“探享家”領會高山沉穩、靜水流深的智慧;UX內室當中,和紙紋理飾面營造溫馨而清爽的質感,以匠人對人對物的敬意,為駕乘者提供溫暖的觸覺和視覺體驗;並通過雷克薩斯標誌性的“清澈而深邃”的駕駛質感,一起自在感知更豐富的世界。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雷克薩斯LS行燈式內飾氛圍燈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雷克薩斯ES “車內有山水 ”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雷克薩斯UX和紙紋理飾面


這是一段迎接變化的旅程,“探享家”們用心收藏一路看到的風景,在意自己的感受與表達。如果說疫情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脆弱”和“不確定性”,那麼,始終在路上的“探享家”們,一直都懂得:沒有崎嶇,就沒有風景;沒有波動,就沒有穩定;不能擁抱變化,也就無法體會生活最豐富的滋味。


到漫長的時間裡去體驗,“領未見,探非凡”……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關於未來的生活,你最期待或最擔心哪些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