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跟当期主编一起 看平常风景


关于这次疫情,很多人在做自己的记录,从名家到普通人。记下生活摇摇欲坠时的观察和感受,记下风景被遮蔽时的回忆与盼望……

历史学者施展,在疫情期间也读了这些记录。在他看来,这种个人的生活叙述,非常重要:

“由于中国经济极为迅猛的发展,人们过于急切地去追逐一些东西,把很多基层的那种有灵性的、有反思的、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时候遮蔽掉了。”

“社会的活力基础都在微观层面上。个人叙事能够被表达出来,是社会继续往前获得新出路的一个前提。”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越是个人用心看到的风景,越是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这是Lens与雷克萨斯共同策划的“平常风景”栏目,作为当期主编,除了对个人叙事的珍惜,施展也想和大家聊一下:如何用历史的眼光来理解正在经历的事情,包括“全球化”和中美关系。


< 01 > 隔离在家两个月里,你最关注哪些事情?


毕竟我是历史学者出身,我会非常关注人们对于历史是如何记忆、如何讲述的。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好多人都在从个人的角度,对疫情做出他的记录。
不仅仅在湖北,也不仅仅在中国。比如前几天,纽约一个华人女作家遭遇车祸去世了。而她之所以遭遇车祸,就是要出去拍照,为她所写的疫情日记收集一些素材。
实际上“我们是谁”这个事儿是由你如何记录自己、叙述自己,来表达的。而过去这二三十年所看到的记录,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单方向的宏大叙事,你初看起来会觉得很过瘾,气象磅礴,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里面缺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就是自下而上的微观层面。


在这样大的时代当中,个人是如何感受的,如何体验的,如何寻找到自己的价值的?这些在宏大叙事里面,给遮蔽掉了。而这个社会往前不断地演化,它的活力基础实际上都是在微观层面上。
这次疫情中个人叙事的出现我非常重视。它对于我们去反思灾难、帮助我们的文化做适应性的演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2020年初北京立交桥下。“不管未来如何,抓住人间一抹美好,恒久有价值的东西依然在。哪怕一瞬间。”



< 02 > 疫情对全球化有什么影响?我们再恢复不了“正常”了吗?


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目前而言,疫情并没有使全球化遭遇到一个实质性的挑战,停摆并不意味着在它再次启动的时候,就会每个国家都自成一摊了。
但是在政治层面上,在这次疫情当中,全球化确实会带来一些影响。 很多国家开始自扫门前雪了,各国彼此之间开始某种意义上相对孤立了。这是一种囚徒困境。
在囚徒困境里面,人们都会是首先从我自己怎么最划算这个角度来出发,它会导致合作的失败。
在政治层面合作的失败,跟经济层面、全球化之间会形成冲突很大的张力。这个张力可能是我们必须要有效回应的。 需要出现一个全人类层面上的一个新的往前迭代演化。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施展在越南对当地的中国企业做田野调查。


< 03 >

中国和西方如果平行生产,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刚才我提到经济的全球化,它不会发生一个实质性的逆转,但这里有个前提:各国之间的基本信任度还在。


为什么我会如此强调基本信任度,原因在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它们的制造业主要是高端制造业,它的基础是技术优势。技术你不会就是不会嘛,那是很难被替代掉的。而中国的制造业主要处在中低端制造业层面,它依赖的基础是什么?实际上是成本优势。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在日常状态里面,人们是从成本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只要是从成本出发考虑问题,那么中国的这种制造业上的优势就是无可匹敌的,但前提是彼此之间基本的信任都还在。


一旦彼此之间的信任破裂了,那么人们就不再从成本出发考虑问题了,而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可以不惜成本、不惜代价来做一些事。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它是有可能重建起它的生产体系的。
这就有可能形成中国跟西方之间的两套平行的生产体系。因为中国的体量,因为中国过去的优势,我们依靠惯性往前再继续发展个十几二十年,问题也不是太大,但十几二十年之后可能会出现真正的问题。
因为这种两套平行的生存体系,它会带来一个效应,中国跟西方之间在技术层面上也会开始脱钩,而在发展新技术的能力上,西方的创新能力在今天仍然远远强于中国。
一旦出现技术脱钩,到20年之后,西方完成了技术迭代,它进入到下一代技术了,中国仍然停留在上一代,那么中国的经济就会遭遇到严重的麻烦。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施展赴越南广泛调研。他,制造业从中国向越南的转移,并不是从中国转走,而是中国供应链网络的一种溢出。


< 04 >

如何降低信任破裂的影响?


因为很多原因,西方对中国肯定会有怨气。反过来,中国在疫情里面挣扎的时候,看到西方的那些怨气,中国内心肯定也会不舒服。
而这些不舒服,又因为我们这边的一些宏大叙事被不断地放大,不断地点燃,于是对西方又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怨气,双方之间的怨气对中国跟世界之间的这种信任关系有非常大毒害。
所以各国从它的这种舆论表达上,从情绪化解上,都是有很多事情值得做。
还有一个层面是,经济空间跟政治空间已经高度不重合了。这种不重合它有一个特征就在于,经济空间在今天的运行主体实际上已经不是国家了,而是商人。


在今天,这些商人,相当大部分都已经是跨国性的活动。这就在国家的政治空间之外,形成了另外一个空间,商业空间。它是一个规则空间。
但很可惜的是,目前的规则仍然远远没有到位,因为国家的秩序,我可以称之为一种政治秩序,它只能以物理上的这种特定的国界为它的边界,而商人所活动的我可以称之为一种“商人秩序”,今天已经高度跨国界的了,它所需要的规则是无法以国家为主导来把它给生成出来的
这些商人秩序已经高度地穿透国界了,那就意味着你过去的宏大话语对它的遮蔽,会带来很多治理层面的问题,因此商人需要重新浮出水面,商人秩序需要创新,浮出水面,来做一个国家更不可能去做到的事情。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 05 >

美国真的衰落了吗?怎么看待当下的中美关系?


现在国内有很多人在谈,说美国要衰落了,美国要失去它的领导力了等等。我们对于美国力量的理解可能有误区,实际上,美国力量的基础是在它的立国精神,就是清教伦理。过去说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都是从它的经济伦理角度出发的,但实际上清教伦理里面还有很强的政治伦理。
清教徒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个体的价值、我的意义、我的人生追求,都是由上帝直接地、个体性地赐予的。它不会因为你是什么民族的人,因此你就有价值了。清教徒完全拒绝这一点。所以清教伦理,本质上是一种个体主义的伦理,本质上就是拒绝一种集体主义。它认为每个人之所以有价值,都是因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种主张会穿透国界,穿透民族、种族的界限。
所以个体主义就会呈现为一种普世主义的面向。但他还有可能会表现出另外一面,就是孤立主义,这又跟清教徒特定的心理结构有关。


究竟表现出普世主义还是孤立主义?这取决于美利坚合众国,它作为一个清教共同体,无论它的相对力量是强还是弱。
清教徒他都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留在世间的种子。那么在他们力量很弱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已经堕落了,上帝在世间就留下我们这么一点种子,那么我们一定要把上帝留下的种子守护好。我们要跟那些肮脏的旧世界,尽可能切断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表现为一种孤立主义的状态。
一旦它的相对力量足够强了,他又会觉得上帝拣选了我,那么我很干净,我都这么干净了,我希望世界跟我一样干净,因为上帝拣选我不会是无道理的,他一定给了我特殊使命。于是此时美国又会表现为一种普世主义的取向。
力量强了,它就普世主义;力量弱了,它就会孤立主义。 这两个它是可以来回切换的。
而民族主义的特征是什么呢?它没有办法切换。它永远就是那么大点,永远就被自己给局限在特定的民族、特定的国界当中。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舆情期间随手拍北京。“整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道路尽头,未知却充满期待。”


现在很多人说美国开始民族主义了,拒绝当世界领导了,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实际上美国现在是从过去的普世主义开始往孤立主义有所回归。
它的相对力量弱了,不是说它相对于中国的力量弱了,而是有可能摊子铺得过大了,大过了它国力的支撑范围。


川普上台之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往回撤,往回收缩。这种孤立主义从外观上来看,跟民族主义是很像的,但是一定要意识到,第一,它随时是能够再转化为普世主义的,只要它已经收缩到一个它认为合适的摊子的规模之内。第二,在这种转化的过程当中,有可能它会打造一个不以全球为单位、而以西方为单位的相对小的共同体。
一旦打造出来的话,就会造成中国跟西方之间的信任度有可能被破坏掉。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但这并不是它单方向的事儿,因为还涉及到欧洲会怎么想问题,也取决于中国在怎么行动。
所以,这些始终是一个世界秩序演化的过程。在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绝不能一厢情愿、津津自喜地以为美国衰落了,中国要怎样了,这一天远远没有到来。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北京智珠寺随手拍。“心中依然要有光,才能看到光的暗面。”



没有人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也没有人知道它推倒的这盘多米诺骨牌,最终会演化出怎样的未来。


很多人试图预测疫情结束后世界的样子,观点林林总总,反而增加了人们的困惑。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对此,施展的观点非常理性而冷静:“未来是不可能被预测的。”“但我们可以对未来做某种期待”,关于“明天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价值”。

但要回答这些问题,得先回答:“今天你是谁?今天你在哪?”而要说清楚今天,又必须去弄清楚昨天。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就是未来学。”


无论是今天的很多症结,还是对于未来的想象,都是基于对过去的理解。而疫情,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


当我们这样去看历史和现实,其实就像是一路去看风景,所有的触动和思考,都会滋养在身心,在未来的很多关口突然跳出来,影响着你那时的生活。


任何的路途和探索,都会充满挑战和动荡,重要的是冷静理智,并充满勇气。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雷克萨斯的“探享家”们,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充满创造力,在追求新鲜体验的同时拥有独到的品味和审美,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关注个人的精神世界,并保有对宏大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


雷克萨斯提供的不仅仅是舒适、高品质的驾乘体验,更是要在精神上支持“探享家”们的生活方式,用充满匠心的工艺,和启发感受的设计来陪伴他们的探享之旅。


雷克萨斯LS行灯式内饰氛围灯,以光而不耀的暖意,照亮“探享家”们内心的温度。ES以“车内有山水 ”的灵韵,陪伴每一位“探享家”领会高山沉稳、静水流深的智慧;UX内室当中,和纸纹理饰面营造温馨而清爽的质感,以匠人对人对物的敬意,为驾乘者提供温暖的触觉和视觉体验;并通过雷克萨斯标志性的“清澈而深邃”的驾驶质感,一起自在感知更丰富的世界。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雷克萨斯LS行灯式内饰氛围灯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雷克萨斯ES “车内有山水 ”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雷克萨斯UX和纸纹理饰面


这是一段迎接变化的旅程,“探享家”们用心收藏一路看到的风景,在意自己的感受与表达。如果说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脆弱”和“不确定性”,那么,始终在路上的“探享家”们,一直都懂得:没有崎岖,就没有风景;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不能拥抱变化,也就无法体会生活最丰富的滋味。


到漫长的时间里去体验,“领未见,探非凡”……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关于未来的生活,你最期待或最担心哪些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