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他人?乞求認同?你之所以脆弱,是因為沒有學會構建存在感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經常迎合別人?你是否特別在意別人眼光?你是否經常乞求別人認同?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又為什麼如此脆弱?

讀完《缺愛》,我找到了答案,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構建存在感!

迎合他人?乞求認同?你之所以脆弱,是因為沒有學會構建存在感


所謂的“存在感”,就是自己挺立在人世間的精氣神,是一種自我鼓勵,“存在感”一旦它垮了,這個人的精神就會瀕臨崩潰。所以,我們要構建自己的存在感,夯實自己精神世界的地基。

迎合他人?乞求認同?你之所以脆弱,是因為沒有學會構建存在感


“存在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旨在幫助我們避開最本能的焦慮。”正如羅伯特·納伯格在《缺愛》中所說,避開焦慮,強大自己,就需要構建存在感,那麼究竟該如何構建自己的存在感?

一個人要告別脆弱的自己,構建存在感,就需要構建跟外部世界的連接,因為只有把自己跟外部世界連接起來,你才能找到歸屬感,找到自身的價值。試想一下一個將自己封閉起來的人就會特別神經質,特別沒有安全感,整天處於焦慮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迎合他人?乞求認同?你之所以脆弱,是因為沒有學會構建存在感


人是社會的人,我們只有把自己跟社會連接,我們才能更好地貢獻自己的價值。也正因為我們創造價值,所以我們跟這個世界,跟他人的關係更深入。因為關係更深入,所以他們的存在感也就更強。

我們可以從一個反面的例子中,看一下連接跟存在感的關係。在二戰期間,有個比利時的心理學家被關到了納粹的集中營。在這種地方,要想生存下去,按理說人們應該是報團取暖,互相安慰。

迎合他人?乞求認同?你之所以脆弱,是因為沒有學會構建存在感


但是,根據這位心理學家的回憶,在納粹集中營裡,他一直恪守一條準則,那就是,絕對不要與人建立關係,就是他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部發生連接。

他為什麼這麼做呢?一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今天跟你同鋪的人,明天是否活著。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太煎熬了。第二個原因,是不跟人聯繫,會讓你的存在感降低。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痛苦和恐懼,也多少會減緩。換句話說,你抹除了一部分承受痛苦的對象,痛苦也就自然減少了。

迎合他人?乞求認同?你之所以脆弱,是因為沒有學會構建存在感


總之,要告別脆弱的自己,就需要跟外界建立連接,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建立自己的存在感,使自己驕傲自信地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