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說明美國為什麼打擊華為:你們中國不按常理出牌

故事:美國開了一家超市,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是這家超市的僱員,負責收銀。美國的打算是我是經理,什麼都是我說的算,我給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發工資,你們就安心領工資,然後在我的超市內消費,我美國永遠處於領導你們的經理地位。問題是美國遇到的是中國,是個能吃苦耐勞有不甘於收銀員工作的僱員。在給美國打工的同時攢著每一分錢不花,其目標是自己開家超市,領著窮兄弟,自己幹。


一個故事,說明美國為什麼打擊華為:你們中國不按常理出牌


這個故事說明了美國打擊華為的原因,也說明了美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地位的變化情況。

經濟全球化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繫而形成的全球範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其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多數人認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發生在16世紀,第二次從19世紀初期到一戰前,第三次從二戰後到現在。

美國一開始是第三次經濟全球化的領導者,因為其有優勢。

二戰後,美國建立起佈雷頓森林體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佈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於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結束。),資本的全球化使美元的觸角伸向世界各地,沒有誰能逆全球化潮流而行,換言之,只要與經濟活動有關,或多或少都要與美元掛鉤,美國則通過操縱美元發行,操縱匯率等獲取利益,轉嫁經濟危機,為美國的經濟服務。除此之外,全球化是方方面面的全球化,諸如市場,政治等。而市場則包括人力市場和商品市場。美國將耗費人力的商品生產轉移到不發達的國家地區生產,比如鋼鐵生產,服裝生產,組裝等,美國則引進高端人才進行高端產品生產,比如芯片,高端科技產品等,通過這種方式,美國人才愈發集中,而其他國家則相對匱乏,美國的利潤多,且不破壞環境,而作為美國輸出的發展中國家,則利潤微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此消彼長之下,美國愈發發達,其他國家則逐漸拉大了與美國的差距。商品市場也是如此,美國通過其強大的國力成了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世貿組織就是最好的例子,通過世貿組織,美國不費一槍一彈打開了世界市場的大門,將美國的高端產品高價賣出,而低價購買發展中國家的原材料,通過這種方式,美國獲得了高額利益,而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則只能含淚接受美國的剝削。

從一開始的故事可以看出事情的發展突破了美國的預期。美國讓中國加入進來的目的就是讓中國做初步的、低級的工作,不是讓中國發展高科技來挑戰美國的地位的。

所以,我們現在明白了,美國為什麼要反對我國的“中國製造2025”和“一帶一路”計劃了,當然還有華為。因為這些挑戰了美國的高科技。

美國現在成立全球化的阻礙者。

因為其覺得全球化浪潮沒有給其帶來好處,其財產向海外勞動力更廉價的國家和地區轉移。美國工廠一個個倒閉,產業工人不斷失業,傳統工業化城市不斷破產。在國際上,美國沒有獲得“一統天下”的地位,相反,美國面對的是一大批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美國之外多力量中心陸續出現,世界出現了多種政治經濟模式,改變了長期由歐美主導世界的地緣政治格局。

美國將長期擁有一定的優勢,扮演“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去全球化”領頭羊的角色。

那麼,我們怎麼辦呢?

利用優勢發展自己,利用全球化,順應其優勢。

我們要全方位開放,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重點發展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工程、互聯網、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當然,華為應該加大開發力度,使自己處於技術領先的地位,注重創新,使自己的技術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我們應該順應歷史發展,推動全球化的發展,這也是咱們的一次機遇。

以華為為首的中國企業加油呀!

來源:http://a.mp.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id=6a8c099242be4b4d8da65d416c8278f7&wm_aid=6a8c099242be4b4d8da65d416c8278f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