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挫折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兒子今年初二,這個學期他的青春期特徵愈發明顯:情緒多變、一回家就關門、容易衝動,有時又特別脆弱。

儘管這麼多的狀況,但如今的我淡定從容、不疾不徐,再也沒有了前幾年的焦慮不安和手足無措了。

把時間拉回到兩年前,一切截然不同。

那時候,剛開始青春期苗頭的兒子,多次跟我控訴我帶給他的傷害。

小學三年級下學期開始 ,他的成績開始落後,那時他喜歡玩遊戲。

我和老公認為是遊戲影響了他的成績,只要看到他玩遊戲,就嚴格管控他,經常輪番批評他,天天讓他看書做作業。

我們用自以為對的方式在兒子身上持續了一年,結果,四年級上學期結束,兒子的成績從上游掉到了中下游。

那時,我和老公只是一味的讓他做作業看書,這讓兒子覺得,學習生活枯燥乏味,他經常是書看了幾頁就看不下去,做作業也提不起興趣。

那時的我,焦慮不安,頭髮直掉,每晚做惡夢。

那個在“挫折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我想盡各種方法改變兒子,心裡每天都想著兒子的事:他怎麼不用心學習?我們說他怎麼老是不聽?

我跟老公溝通、找兒子老師聊、問同學同事她們遇到這種狀況怎麼辦,病急亂投醫是對我最好的描述。

我把查到的、看到的、問到的方法,全部用在兒子身上。

但,一切都無效。

轉機在我參加完兒子學校舉辦的一堂講座之後,開始出現。

那堂講座是幸福雙翼義教老師講授的,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聽。

聽著聽著,講座內容吸引了我,我心裡那叫一個激動:這不正是我要找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嗎?有完整的系統,有老師指導,有努力的方向。

講座結束後,我迫不及待了解了幸福雙翼更多的課程。

我心想:若能全面瞭解它,當我再遇到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就能有多一條思路去考慮問題?兒子的問題是不是都可以有方法解決了?

就這樣,我開始加入幸福雙翼《家學》課程學習,一開始我是奔著解決兒子問題去的,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發現,最應該學習改變的是我自己。

學習後,我覺察到,自己以前只顧著兒子的成績,他沒達到我們的要求的時候,就批評他。

儘管有時候,他的成績也不錯,但我們關注的永遠是他的不足。

我和老公一直自詡自己高學歷,成績不好那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家兒子就應該是學霸、優秀學生。

教育兒子的過程中,木桶原理被我們用到極致:補短板是我們對兒子的要求,兒子在我們眼中問題越來越多。

我們對兒子不斷打壓,卻美其名曰“挫折教育”,兒子在我們的“挫折教育”之下,越來越自卑敏感、毫無活力。

那個在“挫折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滿是心疼和後悔,但過去的已經無法挽回,我能做的只有用成長改寫未來。

經過兩年《家學》的學習和踐行,我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當兒子面對挑戰和壓力時,肯定情緒、表達關心,我都信手拈來。

兒子的成績,也在我這兩年的改變之下,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除了成績的改變,更重要的我和兒子之間愛的連接,越來越好了。

如今,我經常得到兒子的認可,他經常說:“幸福雙翼就像天使一樣拯救了我們的家,我愛現在的媽媽。”

當然,學習和成長並不意味著問題不再發生,而是當問題來臨時,我有了方向和方法從容面對和處理。

這不,最近兒子又給我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他因為對課代表不爽,在教室裡把自己的書給撕了。

那天我下班回家,兒子的門破天荒第一次是開著的,我正在納悶,他就喊我,讓我到他房間坐坐。

我放下包,換了鞋,洗過手後就來到他的房間。

他示意我坐下,我坐在他床邊,問他有什麼事嗎?

他說有件事想跟我說說。

我說:“好呀,媽媽就喜歡你跟媽媽聊聊。”

然後,兒子就開始訴說。

昨天下午,課代表拿著兒子的生物知能作業給他,說他為什麼不訂正作業呢?

兒子沒理會課代表,把他的生物知能作業拿過來一看,被扣了16分,兒子一下就火了,一把抓住知能作業就用力撕。

撕成兩半還不解氣,他繼續把作業撕成了好幾半後丟進了垃圾簍,那一瞬間整個班都安靜了下來。

隨後,好些同學都為他鼓掌,說他是真男人。

兒子說到這裡,自己也特別自豪。

兒子說他晚上要去書城買本生物知能作業,以後再也不交生物作業了。

在描述整個事件的過程中,兒子是憤怒的,他一直強調,若重來一次,自己還是會選擇撕書。

那個在“挫折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我說:“媽媽感覺到你心裡還是很不爽,來,我們可以繼續撕書。”

我在他房間找了一本故事會給他,讓他撕,他拿著書說:“媽媽,你真讓我撕?”

我說:

“撕吧,你沒有打人,沒有傷害自己,通過這種撕書的方式去排解情緒,已經很棒了!”

聽了我的話後,兒子就開始撕書,但明顯在撕書的過程中有些小心翼翼。

撕了幾頁,兒子笑著說:“我沒想到我在學校撕書,會有那麼大的爆發力,那麼厚的書,我竟然能毫不費力的撕掉,現在撕這本書,我感覺有些困難。”

我說:“是嗎?可想而知你當初有多憤怒。能跟媽媽說說,為什麼那麼憤怒?”

兒子說:“媽媽,你知道嗎?我花了三個小時把所有的知識點背完了,信心滿滿的把作業交上去,三個小時耶!竟然扣我16分,你說我生不生氣?早知道我就不交了。媽媽,你跟老師說說,我以後都不交生物作業了。”

我回答他:“老師給了扣分原則,9個家長簽名,每個1分,10個訂正批改1分,解析1分,一共29分,你被扣了16分,說明你還得了13分,若你有疑問可以去問老師。你交不交作業是你的事,媽媽不會去跟你老師說的。”

溝通到這裡,似乎進行不下去了,我們就先去吃飯。

吃完晚飯,兒子想一個人去書城買書,我說媽媽和弟弟陪你去,順路我們再聊聊,兒子同意了。

路上我問兒子:“當你看到自己被扣了16分的時候,你的心裡有什麼想法?”

“我心裡有三種想法——


一是,好想打生物課代表,她們的數學成績那麼差,還用教訓的口氣對我說話,有本事她們數學物理超過我呀!她們還想方設法的給我扣分,真的很想揍她們。


二是,好想把書撕了,把那些碎紙片從樓上扔下去。


三是,把書撕了,丟到垃圾簍中,我最終選擇了第三種。”

聽到兒子的話,我說:


雖然媽媽不贊成你撕書這個行為,但媽媽為你的做法點贊,因為你選擇了不傷害同學、不傷害自己、影響最小的方式來宣洩情緒。


媽媽發現你長大了,媽媽建議你,下次再遇到憤怒或是情緒無法排解的時候就去運動。


到你們操場上跑幾圈,既宣洩了情緒,又鍛鍊了身體,多好,下次試試。”

兒子說好。

那天,兒子跟我溝通後說:“媽媽,幸好你是我媽媽,我撕書這麼嚴重的問題,若不是你一直都支持我,我都不敢回家,你這麼理解我,你真是我的好媽媽。”

我告訴兒子:“寶貝,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媽媽都希望你能跟媽媽溝通,媽媽願意幫助你,我們一起去面對。”

第二天早上,兒子因為被扣分的原因又鬧著不想上學,說現在去上學也遲到了,又要被扣分,還說讓我去跟老師說說。

我淡定的跟他說:“寶貝,上不上學是你自己的事,媽媽不會去幫你跟老師說,你考慮清楚是否要上學,上和不上媽媽都尊重你。但是,若不去上的話,老師上新課,你會跟不上的哦!”

兒子聽後,又拖拉了一下才出門,到學校自然是遲到了。

第二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思考著如何引領兒子,讓他的負面情緒得以轉化。

我想起這段時間學習的心理年齡,黃老師講到對錯模式,我自己面對問題時時常會陷入其中,兒子這兩天糾結在被扣分這件事上,不正是陷入對錯模式中嗎?

本以為回到家兒子會愁眉苦臉的面對我,沒料到,兒子很開心的迎接我,我問他:“早上不願意上學,晚上回來精神不錯呀!”

兒子說是呀!

我問:“你是怎麼排解自己情緒的?”

兒子回答我:“我在學校找同學聊天,心情就好了。”

我說:“看來去上學也有很多好處嘛!你能告訴媽媽,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能通過幾種方法去排解?”

兒子說:“道法裡提到排解不良情緒有四種方法: 一是看書,二是找同學朋友宣洩,三是自我調節,四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我說:“你這道法學得挺到位的呀,媽媽昨天說的還有運動,是不是還有撕書呀?”我調侃到,兒子衝我笑笑。

那個在“挫折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看著兒子心情比較愉悅,我就跟他說,我發現他這兩天被扣分後很不認同班級的積分制度及監督機制,並且問他:

“寶貝,從這幾天被扣分的情況來看,你們課代表及老師百分百錯了嗎?她們有沒有可取之處?


你百分百對了嗎?你還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以後,再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多想想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兒子聽後不說話,看來他還糾結在對錯模式中。

隨後兩天,我又找時間跟兒子溝通了他在學校的負面情緒源頭到底在哪裡。

兒子說:“被扣了那麼多分,又被小組成員罵我拖後腿,被別人看不起,所以我才有了這些負面情緒。”

我說:

“寶貝,從你的描述中,被扣分和被小組成員罵及被別人看不起,那都是表象,有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是你沒好好完成作業?


你認真的完成了所有作業,老師和課代表會扣你的分不?”

兒子:“不會。”

我繼續說:“想一想,你之前在學校的負面情緒,90%是不是跟作業相關?若把作業問題解決了,負面情緒是不是少了很多?你現在知道接下來你的努力目標了嗎?”

兒子:“知道了,好好學習,先從認真完成作業開始。”

聽到兒子這樣回答,我感到很欣慰。

縱觀整個撕書事件,若我未學習過幸福雙翼《家學》課程,面對兒子撕書的行為,我肯定是上綱上線——

這行為太嚴重了!

這學習態度太不端正了!

再不收拾你,你就更無法無天了!

除此之外,我還會在後續對他嚴格管控,兒子本來就有的負面情緒,不僅得不到疏解,反而會因為跟我們之間的雞飛狗跳,愈發加劇。

作為一個比較順利陪伴孩子迎接青春期的媽媽,我想跟每個父母說:不要在孩子心底感受到充分愛的連接之前,給孩子挫折教育。

否則,孩子只會越挫越自卑、越挫越沒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