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倡導26年的教育理念,在家就能教孩子做“負責任的學習者”

小編解讀:廣泛研究表明,社會情感教育可以促進學業成績和積極的社會行為,減少行為問題、社交問題和情緒困擾,對學生短期和近期產生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CASEL曾經組織過面向幾十萬學生的大規模研究和評估,發現社會情感教育讓孩子們提高了11%的整體學業成績,還提高了學生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改善了學生與、家人、同學和老師的關係,減少了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攻擊行為,降低了他們的焦慮和壓力。

關注貝途無憂

專注幼兒,無憂成長

一場突如其來疫情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包括所有的孩子。


挑戰是機遇,變化是考驗。


我們常說疫情是一本立體、豐富的教科書,無論是疫情本身,還是居家學習,帶給孩子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帶給我們社會情感教育的視角。


社會情感教育關乎人的幸福


說起社會情感教育,估計不少家長會有點陌生。然而,說起PISA測試,絕大多數關心教育的家長肯定了解些大概。


PISA測試是國際上頗具影響力、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組織的大規模教育評價項目,三年組織一次測試,考察的領域是數學、閱讀和科學。


其實與此平行的還有另一個項目:社會與情感能力評估項目。此項目發端於一個重要的教育,那就是社會情感教育。


早在1994年,美國CASEL機構就提出了“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的概念,簡稱SEL。2002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了實施SEL的十大基本原則,從此SEL項目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得到推廣。


到目前為止,SEL已經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數以萬計的學校得以開展和實施,中國的一些學校也在推廣和實施社會情感教育。


要理解社會情感教育是什麼?我們可以從模型和定義,瞭解些情況。


SEL主要包含5個維度


·自我意識、

·自我管理、

·社會意識、

·人際關係技能、

·負責任的決策。


這五個緯度組成了大家熟知的社會情感教育模型。


還有定義:“社會情感教育是指幫助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發展所必須的對自我、他人、集體的認知與管理的意識、知識和技能,培養自信心和責任意識,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定義有點長和複雜,說的簡易明瞭點:社會情感教育要培養孩子做一個能夠管理自己情緒、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人,一個能夠與他人相處的人,一個能夠負責任,擔當社會公民的人。


這,難道不是我們朝思暮想所要培養的人嗎?


美國倡導26年的教育理念,在家就能教孩子做“負責任的學習者”


廣泛研究表明,社會情感教育可以促進學業成績和積極的社會行為,減少行為問題、社交問題和情緒困擾,對學生短期和近期產生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CASEL曾經組織過面向幾十萬學生的大規模研究和評估,發現社會情感教育讓孩子們提高了11%的整體學業成績,還提高了學生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改善了學生與、家人、同學和老師的關係,減少了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攻擊行為,降低了他們的焦慮和壓力。


這些軟技能就是社會情感技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


家庭是社會情感教育的第一所學校


許多人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


其實,所有的教育,都應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尤其是非認知教育,如行為習慣、心理健康、品行道德、與他人交往等等。


《推進社會情感學習》一書,認為孩子在家應該表現為:


成為真正的家庭成員;

做一個會體諒他人和樂於助人的人;

能夠對他人表示關心;

具有與家人培育親密關係的能力;

能對家庭做出貢獻,如承擔家務;

與同輩人,如兄弟姐妹相處,如共同承擔責任、分享、合理處理爭議、幫助他人、表示善意;

認同和內化家庭的價值觀;

對自己自信,並對他人充滿信任;

具有求知慾去探索他們的家和他們周圍的世界。


疫情,讓學生提前進入社會


疫情期間,學生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更長,而且面臨的挑戰更多。


生活節奏的擾亂,疾病的洶湧,對於病毒的恐慌,人與動物倫理關係話題的重提,生命與死亡這一沉重話題的直面,信息的真假難辨,真相的撲朔迷離... ...


這一切是什麼?是社會!是今後孩子所要面對的真實世界。


或許如此殘酷的疫情不會再重現,但是在此疫情過程中遭遇的事情一定會重現。在疫情面前,他們無法自帶隔離罩,把自己與世界和社會隔離開來,更不能像以前待在象牙塔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孩子必須與大人們一起直面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一起應對嚴峻的挑戰。


美國倡導26年的教育理念,在家就能教孩子做“負責任的學習者”


還有,當“居家學習”模式啟動的時候,又是一種新的情況。


孩子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自我導向學習,做一個負責任的學習者。


如何學會自我管理、做出負責任的安排是孩子居家學習中所面臨的挑戰和任務,這些行為和責任,其實也是今後孩子走上社會所有面對的。在社會上,是沒有人監督、督促如何學習,學習什麼。


美國倡導26年的教育理念,在家就能教孩子做“負責任的學習者”


我們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不能告訴他們應該怎麼想或“別那樣想”等,且要學會與子女共情,將子女的處境轉化為成人的相似處境來理解,避免批評、嘲諷或貶低。


疫情期間,發生了很多故事,無論是悲傷的,還是令人振奮,或者是無奈的,我們都可以讓孩子設身處地獲取共情能力,體驗不同的情緒。


美國倡導26年的教育理念,在家就能教孩子做“負責任的學習者”


引導孩子做負責任的

自我導向學習者


網課就像一個放大鏡,讓孩子平時上課時被忽略的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給暴露得徹徹底底。


人生活中會有兩個時間:自然時間心理時間


自然時間是鐘錶時間,是客觀的;


心理時間的則是體驗時間,是主觀的。


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重合、重疊是一個人自制能力強的表現,他們知道如何根據客觀和外在的時間刻度,調整自己的狀態,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美國倡導26年的教育理念,在家就能教孩子做“負責任的學習者”

要讓孩子做一個負責任的人,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學習家務。著名的哈佛格蘭特研究成果是:“童年做家務是未來成功的基本要素,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因為通過做家務,孩子獲得兩個擁有快樂而成功的人生的關鍵因素,“愛”“職業道德”


在疫情面前,讓孩子學會負責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反思。


在災難面前反思,反思人和自然關係的,反思人與動物的倫理關係,對於持久價值的追求會讓孩子能夠對學習產生持續的意義感和目標感,使得自己更願意面對挑戰,並更願意對自己的行動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