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關事業單位做合同工,想出來又沒一技之長,該怎麼辦?

玥er


如果符合考編報名條件,可以努力考個編制,如果考不了的話,建議先不要辭職,機關單位雖然是合同工,但至少比一般企業工作更加穩定,在沒有其他出路之前,不要辭職。

想換工作的話,建議還是找和目前工作相關的崗位,也就是能把現在的工作經驗用上的崗位,這樣不至於重新開始。

如果非要轉行的話,建議先找到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或目標。可以試試去一些招聘網站上瀏覽一下自己目標崗位的招人要求,越具體越好,從而可以有針對性的去學習自己欠缺的技能。但是這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只能利用自己工作之外的時間去學習。好在現在在線教育也方便,想要學習比如編程,短視頻拍攝與剪輯,市場營銷,新媒體運營,英語,會計,辦公軟件等課程,網上一搜都能找到。只是重新去學習一項新技能並找到一份工作需要忍受漫長的煎熬,還不見得會成功,要看自己是否能接受這一點。


南風的小故事


工資低不是必須要離開的理由,如果用這個思路去闖蕩職場,那一定會陷入一個不斷抱怨的怪圈裡,跟你是不是在機關事業單位沒有關係。

咱們書歸正傳,回到問題本身,其實題主關鍵是“想出來”,那麼這個問題就簡單了,無非就是需要一些能夠幫助職場普通人成功跳槽的方略。這種錦囊太多了,用不著在這裡一一羅列,講三個故事,大家可以對號入座。

有本事的 發掘潛力讓他人前倨後恭

春秋戰國時期,蘇秦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谷子為師,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蘇秦甚感慚愧,於是閉門不出,遍觀所藏之書,感嘆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於是找到《周書陰符》,伏案鑽研。一年後,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

蘇秦再次出發,但依然在周、秦、趙碰壁。直到公元前334年,蘇秦到燕國,等待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蘇秦遊說燕文侯,先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國與趙國的相依之勢,接著批評燕國的戰略錯誤:擔憂千里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里之內的趙國;最後建議燕文侯合縱趙國,結為一體。

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說趙國,自此開始了蘇秦開掛的人生。

有人脈的 把朋友圈資源用到極致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公孫瓚與劉備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攜千金,販馬來到涿郡,見到劉備,於是給其資助,劉備得以用來集結到很多人。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二十三歲的劉備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來又因軍功任為下密縣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於是往奔公孫瓚,被表為別部司馬。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不能抵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到徐州後,陶謙又給劉備增丹楊兵四千,劉備於是又歸屬陶謙。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陶謙死後,劉備遂領徐州。

有抱負的 聞雞起舞成為文武全才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

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徵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Miu先生


年紀合適,就抓緊時間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可能改制,但公務員不會。

上歲數了,就忍著吧。沒有一技之長,出去也不太好找工作,年紀又大了。至於出去擺攤啥的,第一,一般機關單位都禁止職工兼職,第二,也掙不了多少錢,反而是虧錢的可能性大,萬一在聽什麼人忽悠進個不該進的組織,那就徹底毀了。

別聽那些讓你搞副業的,那些人99%都沒你現在掙得多,就等你這種人諮詢賣課掙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