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科特·柯本。
在2018年上映的華語電影《狗十三》中,女孩李玩在遭遇了自己的狗“愛因斯坦”走丟、家人對她的情感需要漠視、和父親爭吵後,哭著在房間開始聽一首嘈雜的歌。歌手的嗓音像在怒吼,歌詞恰好重合十三歲少女的心境:I don't care/Care if I'm old/I don't mind/Mind, don't have a mind/Get away/Away, away from your home,表達了一種我不在乎,我不介意,滾遠點的想法。
女孩把音樂調大到震耳欲聾的程度,門外的全家人都能聽到,年幼的她面對成年人只能哭,但音樂可以幫助她反抗。這首歌被歌迷們聽出,它是Nirvana(涅槃)樂隊最有名的專輯《Nevermind》中的一首,曾經的經典又開始被熱議(這張專輯封面是泳池裡的嬰兒,正在遊向面前的美元紙幣)。
作為樂隊主唱的靈魂人物,科特·柯本(Kurt Cobain)出生於美國的一個工業城市阿伯丁,小時候他就顯示出音樂天賦,會唱很多首歌,而他的家族本身也有多位成員跟音樂頗有淵源。家庭錄像顯示他出生的頭幾年是幸福的,每年的生日都被記得,家人們陪他在歡笑中度過。但後來父母關係逐漸惡化,在他9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在他們各自的家庭被踢來踢去。柯本後來在朋友家住過,也住過祖父母家,甚至還住過橋洞下,再後來就獨立了。
從幸福跌落的柯本性格發生了極大變化,這也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影響。一個嚮往家人和幸福的人遇到的都是拒絕和不幸,所以他的創作裡有力量、有反抗、有不忿,也有迷茫。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對外有戰爭,對內有高失業率,對於柯本,原生家庭對他的傷害本身也是痛苦的養料,他用垃圾搖滾(這種搖滾不滿傳統搖滾樂日漸華麗,強調由節奏及和聲所帶來的力量感,在內容上表現了青年人在社會壓抑下產生的悲觀失望的情緒)。
只有音樂能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他和同伴們給樂隊名起名涅槃,和當時佛教文化的流行有關,也可能是他們從詞義中汲取到了力量,從此鳳凰涅槃。樂隊裡好幾位都經歷過不幸的家庭,但他們用音樂向死而生,並且影響了一代代年輕人。他們在臺上怒吼、摔吉他,歌迷們在臺下瘋狂晃動頭髮、舉起雙手鼓掌、尖叫,向這個替他們表達情緒的樂隊展示愛意。
涅槃火了,從地下的小規模演出到世界巡演,唱片發幾百萬張。1992年,《Nevermind》從Billboard200強的第六位上升到首位,取代了邁克爾·傑克遜的《Dangerous》,人們說他是青少年叛逆精神的象徵,雖然柯本本人非常不喜歡這個說辭。
柯本曾對記者說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他反覆讀了好幾遍。他喜歡這本書可能因為主人公格雷諾耶和他都是悲觀主義者,柯本被家庭拋棄而格雷諾耶被母親拋棄,兩個人看待世界都很單純。兩人的結局也不同,格雷諾耶成了殺人犯,而柯本選擇了結束自己的人生。1994年4月5日,他選擇了開槍自殺,年僅27歲。人們把他放進“27歲俱樂部”,裡面都是些才華橫溢卻在27歲死去的藝術家。在他去世20年後的2014年,他入選了搖滾名人堂。
懷念柯本,今晚不如聽聽他的歌。
閱讀更多 新京報Fun娛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