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智能航運如何為“新航海時代”掌舵

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貨船、船岸一體化……這些被打上“智能”標籤的突破屢屢刷新航運這個傳統的行業。但在真正的智能航運時代到來之前,更多、更全面的探索仍在進行。

「深度」智能航運如何為“新航海時代”掌舵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不斷髮展與突破,航運業從信息化時代走向智能化時代已是人們意料之中的事。但這一天究竟何時到來,很多人似乎對此並沒有明確的認識。“智能航運是一個發展過程,它剛剛開啟,我們已處在這個過程之中。”在“智能航運與未來”峰會上,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晨,向業界人士作出了這樣的解釋。

其實,航運智能化何時開始並沒有一個精準的時間節點。當前,人們對智能航運認識的每一次提高、對相應技術的每一次突破,以及政府與研究機構推動智能航運相關法律、法規的每一次調整,都是在為智能航運發展蓄力。

趨勢與變革:

多環節需打“智能”標籤

作為新業態,智能航運的核心定義在於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又以自主航行船為核心要素。

2018年4月,國際海事組織(IMO)召開了第99屆海安會(MSC),對海上水面自主航行船舶(Maritime Autonomous Surface Ships, MASS)相關法規進行了梳理,MASS合法化進程正式開啟。自此,船舶可以實現智能化,船舶的機艙技術、能效管理等方面也都可以進入自主進程。

船舶智能航行,還需智能航保,它起到支撐與保障的作用。自主航行需要有岸基支持,同當前狀況比,智能航運時代對導航運用精度、通信帶寬、網絡安全等都會有更高的要求與標準。

智能航運還對港口和航運服務有了新的要求。港口的智能化發端於自動化和信息化,代表性案例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下一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還將在港口的生產管理中得到進一步應用。大宗貨物全自動化與智能化作業,將是智能港口下一步主要的發展方向。

在船舶、航保、港口都發生重大變化後,航運監管的模式、方法、手段等,也要與航運要素的變化相適應,並促進彼此健康發展。未來的航運監管,將同時面對有人船和無人船。雖然貨船無人化是一種主要趨勢,但其他用途的船舶未必也有無人化的需求。

智能化最終推動的是智能航運服務,其最顯著特徵體現在航運服務交易、航運輔助服務交易的平臺化。主要包括兩種形式:航運服務和航運輔助服務提供者自建的乙方平臺,以及服務提供者和服務需求者以外的第三方營運的丙方平臺。平臺的好處在於,可以避免航運服務交易等環節的高成本問題,以及航運服務信息提供不充分、不及時和高度分散的缺陷。

這些業態的升級,需要方方面面的深刻變革,具體來說:

首先是航運平臺化的趨勢。張寶晨認為, 智能航運並不僅僅只有貨船無人化,行業平臺化是一種趨勢。屆時,航運公司的概念可能會逐漸模糊,貨主通過操作航運平臺即可完成貨物運輸與交付,航運企業到底是誰,將變得不再重要。

其次是船員需求的降低與船員身份的轉型。未來的航運社會是有人船和無人船並存的,因此人工智能並不能完全取代人力,但機器高效、精準的運作可能會導致船員數量的減少以及身份的轉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季永青表示:“隨著智能船舶的普及,船上將不再有船員。”

最後是相關法律、法規的變革。在智能航運時代,貨船無人化將成為主流,現有的法律、法規將不能滿足行業未來的狀況,因此需要制定更加適合未來發展的法律、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