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說中的情感刻畫——《霧行者》中那些未言明的情愫(2)

上一次我們談了一下端木雲和沉鈴的情感脈絡,今天我們趁熱打鐵,繼續聊聊重慶筆會上的其他人,來看看他們與端木雲的關係是如何發展的。端木雲對他們的看法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重慶筆會上主要人物除了端木雲、沉鈴,還有三個,分別是李東白、玄雨、單小川。我們就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今天的漫談。

李東白:

小說中李東白與其他幾人一起出場,由沉鈴介紹給端木。我們可以得知他較為著名,剛剛發表了十萬字的小說,留披肩發、穿西裝、像個詩人。而且在沉鈴介紹完幾個人之後,只有李東白說了一句:陣容龐大啊,沉鈴老師。

因為小說第二章的名字是“逆戟鯨”,而且主要講端木雲同名小說中九個短篇故事的來龍去脈,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儘管書中是第三人稱,但是視角是端木雲的視角,所以一些評論性質的話也可以看作是端木雲的態度,比如這裡說李東白像個詩人,就是端木對他的第一印象。同時,我們可以猜測,端木雲與李東白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至少端木雲是這樣認為的。端木雲除了聊文學時話比較多,平時還是挺沉默的,但李東白一開始出場就先聲奪人,明顯是個外向型性格,即便沒有導致端木雲的反感,至少也可以看作在表現自己或理解為向沉鈴示好。雖然按照我上一篇的分析,此時端木雲對沉鈴的感情並沒有特別清晰的概念,但往往情敵出現時,會加速這一進程,所以李東白此處可以看作是端木雲的情敵。

接下來,筆會晚宴上,李東白、單小川喝得挺開,端木雲不喜歡這種場合,提前離席。

這裡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端木雲和李東白截然相反的地方,試想,如果我們是端木雲,會對李東白有什麼看法呢?至少是越發確信兩個人“道不同”。

第二天,大家落筆簽名,李東白花式簽名,像明星似的。而接下來端木雲吃了一口火鍋就辣得咳嗽起來,李東白開玩笑說端木雲不喝酒、不抽菸、不吃辣,不知道大學是怎麼度過的。

前面我們分析了端木雲對李東白的印象,這裡的描寫則可以看出李東白對端木雲的印象,敵意。不得不說,李東白的玩笑不太合時宜,有點攻擊性,即便我們斷定李東白本身性格狂妄,對誰都是口沒遮攔、無所顧忌,但是這一段對端木雲的揶揄也令人難以接受。幸好小川和沉鈴及時解圍,否則端木真是有點下不來臺。

沉鈴的解圍很有意思,她開玩笑說寫小說和寫詩的人,在年輕時候遇到,要好好珍惜對方,據說到老了就會相互憎惡。然後幾個人大笑起來,一起舉杯。

不得不說沉鈴的情商非常高,在我上一篇的分析中就能探知一二,而在這裡,沉鈴明顯看出來李東白有些出言不遜,所以非常巧妙地避免了尷尬甚至衝突。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這只是表面上的和解,端木和李東白的樑子已經開始出現苗頭了,沉鈴也意識到這一點,而沉鈴的這一番說辭是否會令李東白理解為在幫端木,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端木想,李東白意氣風發,老了以後可能會是作家協會的頭頭。

這裡的直接描寫可以看出此刻端木對李東白可能並沒有太多的敵意,更多的還是認為二人差異巨大,理想和理念都不同。下面是他們幾個談對一個小說及作者的看法,很意外的,端木雲和李東白的意見還算比較一致,可以看作是二人之前潛在衝突的緩和。

接下來就是第一個名場面,即上一篇提到的李東白要幫玄雨出頭,並罵人的一段。全程端木都沒有發言,他只是作為旁觀者看著沉鈴幫李東白解圍,看著李東白刻意的和沉鈴套近乎。然後李東白還想喝酒,沒人應和,李東白說沒勁,不像文學青年聚會。

所以,就如前文所言,由於李東白這個“情敵”的出現,端木對沉鈴的情感意識開始覺醒,從潛意識逐漸顯現出來。基於此,端木此刻對李東白的態度應該也開始出現變化。下文沉鈴對他們幾個未來寫作的判斷,也使得端木對李東白的敵意逐漸明確。同時,端木雲意識到作家和文學青年的區別,自己是文學青年,而李東白很可能成為作家。端木對李東白的敵意不僅是情敵這麼簡單,也許還包含著無力的嫉妒感。

接下來,就是李東白誇端木衣服好看,端木有意告訴他是沉鈴送的這第二個名場面。同時,我們也可以把下面沉鈴與李東白談未來小說創作和如何做人的部分包含進來。

這裡,我們可以看作是兩個人各勝一局打平,沉鈴儼然成了他們爭奪的對象,二人的敵意也基本公開化。

接下來則是二人糾葛的高潮部分。筆會結束後,端木和沉鈴告別,回到自己來時租的旅館,沒想到巧遇李東白,二人眼神碰了一下,李東白先開口,端木礙於面子受邀一起吃飯,但是對李東白的話一點興趣沒有,而且不能認同李東白對作家、作協的想法。之後,二人平攤結賬,向兩個方向走去。

這裡的情節暗流湧動,兩個人眼神碰了一下,其實誰都明白對方的敵意,但是又不好意思鬧掰,李東白的性格又比較愛熱鬧,所以拉著端木聊聊可以理解,而端木也通過這頓飯更加確定自己和李東白不是一路人。平攤結賬也可以看出來這二位誰也不想欠誰人情,或者誰也不想讓對方佔便宜,感情沒到那份上,沒必要裝。我們看到這裡一定會認為兩個人的故事應該就此結束了,分道揚鑣這個詞可以概括,一語雙關,現實意味和隱喻並存。但是我們會覺得意猶未盡,甚至覺得這個結局不夠刺激。作者路內也是這麼想的,於是重慶筆會篇的真正結局到來了。

端木雲回到旅館,實在睡不著,下決心去找對面洗頭房的“小蘋果”,沒想到剛到門口,李東白和小蘋果正一起出來。李東白開玩笑說,你在偷窺嗎?端木心想:我怎麼會站在這裡。第二天,端木還是在小蘋果那裡失去了第一次。而之後,端木以此為藍本寫了一篇小說,小說中“端木”和“李東白”關係不錯,有共同的見解和憤懣。沉鈴告訴他這不能發表,並說即便他討厭李東白也不能把這種事寫到小說裡。沒成想,李東白也寫了一篇同樣題材的小說,還發表了。沉鈴說她看了以後很氣憤,覺得他們倆都在胡來。端木此刻竟然有些釋懷。

重慶筆會的情節以此結尾簡直太妙了,端木和李東白的衝突因為一個洗頭房小姐而終於爆發了,而且以文學青年的方式對決,雖然端木的文章沒發表,但是他知道沉鈴的態度了,他知道李東白在沉鈴那的好感度降低了。而且端木並非僅因這一點而釋懷,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寫小說的本質,發現了小說家的可悲之處。重慶筆會結尾的重點並不是這個略顯狗血的劇情,而是昇華到了小說理論或者文學思考層面,使得小說的格局忽然豁然開朗起來,就像《桃花源記》的柳暗花明,本以為走到了死衚衕,卻意外收穫了一個新世界。而端木雲和李東白的關係也從印象不佳到不認同到敵意再到仇視最後歸於釋然,至少端木是這樣。作為一個文學青年如果糾結於這種小事,那確實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通過端木和李東白的情感發展,我們能有這樣一些收穫: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也是同理,如果一個人給你的第一印象就不好,很可能是因為他的某些特質就是你討厭的,即便你一開始沒意識到。我們在小說創作時,如果想寫兩個仇人,一定要把他們放到一起寫,寫他們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或者反應,差異可以不大,但是一定要明顯且重要,那些基本觀點的差異就是三觀不同,就是兩個人之所以成為仇人的根源。

而關於重慶筆會場景的其他人,我們下一篇將一併談一下,如果篇幅夠用的話。


淺談小說中的情感刻畫——《霧行者》中那些未言明的情愫(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