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愛情,大概是人類最永恆的母題了。愛情,貌似是所有人都可以擁有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健康,還是疾病。聊到“愛情”,不管是黃口小兒,還是垂暮老者,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感悟。

所以,小說喜歡講“愛情”,電影喜歡講“愛情”,電視劇也離不開“愛情”。

但是真正能夠被寫進小說的愛情,往往不是一般的愛情。借用福樓拜的話來說,“所有的名著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通姦。

所謂“通姦”,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是指有配偶的男性或女性違背各自夫妻忠實義務與他人發生性關係的行為。”說通俗一點,就是婚內出軌;說清新一點,就是婚後遇到真愛。

當然,能夠成為名著,並在文學長廊佔據一席之地的愛情故事,都有一些共性——複雜的人性、衝突的意義、紛繁多樣的社會背景和歷史內涵。譬如,《安娜·卡列尼娜》、《紅與黑》、《紅字》、《包法利夫人》……講述的都是婚外通姦的愛情故事,但各有不同,各有背景,各有內涵。

《英國情人》——也是一部講“愛情”的小說,當然,也可以說是一部講“通姦”的小說。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英國情人》

01

《英國情人》,原名叫《K》。

K在英文26個字母表中,排在第11位。小說男主人公裘利安·貝爾用K來代表女主人公閔,意思是,這是他第11個情人。

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是抗日戰爭前後的中國。

僅從文本故事來看,這就是一個跨國通姦故事。故事的情節簡單且老套,無外乎相識相知——情投意合——愛慾難分——姦情暴露這類母題線索。但是,不同於以往的通姦故事之處,在於神秘的東方性文化背景的介入。

故事裡的裘利安·貝爾是一個懷揣著革命激情的英國自由主義者,他的母親是著名畫家範奈莎·貝爾,姨媽是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這個從小在布魯斯勃裡文化圈中長大的裘利安,天生帶有一種放浪不羈的情懷。他來到中國的目的,很簡單很純粹,就是想參加一場真正的革命,並且尋找一位漂亮的情人。

裘利安的獵豔過程非常短暫,他很快就染指了一位有文化、有身份、有家世、有丈夫的女人,閔。短暫的交鋒之後,裘利安認準了閔這位中國情人,而閔也為自己能夠遇到一位英國情人而顫慄不已。

裘利安被東方女人的身體吸引,那是嬌小的、緊緻的、無毛的軀體,不同於他之前的任何一位情婦。裘利安更被東方文化中的“奇葩”所震驚,房中術、玉女經、鴉片館,這位來自西方世界的登徒子從未經歷過如此神秘的性文化。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非常火熱的小說。小說作者虹影,也因為這部作品而被官司纏身,這也是小說原名叫《K》,修改後更名為《英國情人》的原因。問題出在女主人公閔的身上,這本是虛構的名字,但據說這個人物影射了一位姓凌的女士。在《K》中她姓“林”,在《英國情人》中她姓“閔”。

名字、部分內容的變動是虹影的妥協。因為她在與現代文化史上的名人、已故作家陳西瀅和凌叔華的獨生女陳小瀅的官司中一審敗訴,二審和解,條件是虹影對《K》的內容進行修訂,並以《英國情人》為名再版。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虹影近照

起初,虹影對這場官司是很有信心的。

因為,小說是允許虛構和想象的,《K》就是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除了裘利安·貝爾用的是真名外,其他人都是化名,非要對號入座是很荒唐的事情。而且,虹影也不認為“林”是放蕩的,“林”在小說中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權主義者,虹影也從未想過去醜化任何人。

但是,原告有原告的理由。

陳小瀅認為《K》以她父母過去的生活為背景,杜撰了許多不堪入目的情節,並且公開發表,這對陳西瀅和凌叔華的名譽,以及陳小瀅本人的精神構成了侵害。

原告的代理人指出,即便凌叔華紅杏出牆,與裘利安·貝爾有婚外情的事實,但是作家也不能根據這個事實,就把以凌叔華為原型的“林”描繪成“白虎星”蕩婦,並在小說中堆砌著赤裸裸的不堪描述。

而且,虹影自己也曾說過,“這是一本根據事實、實情寫成的小說”,“每件事都是事實,但都經過了我想象的重新攝製”

。虹影在創作小說前,花費了半年多時間查閱資料,這部小說也是根據裘利安·貝爾撰寫、發表的材料進行的虛構寫作,“K”的故事在國外是有據可考的。

所以,我們現在讀的《英國情人》是刪減版的《K》,但是,即便是刪減版,也令人咋舌。

02

據說,每一個死者的遺物,都會牽連出一串故事。等到屍體埋入土裡,這些故事就開始泛出昏黃的顏色。

死去的男人,叫裘利安·貝爾,在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參加西班牙共和軍發動的布魯奈特戰役。

他本應在馬德里參加世界作家反法西斯會議,但他拒絕了。他認為沒有必要參與那些文人的空談,畢竟,在炮火紛飛的時代,走向戰場,才是真正有力的詩句。

七月十八日,他的好運氣到頭了,一顆炸彈在卡車旁邊爆炸,彈片嵌入他的胸腔,醫生直接放棄搶救,當天夜裡,他就死了。

簽署死亡證明時,主治醫生才注意到,這個死去的男人叫裘利安·貝爾。

在英國,稍微有點文化背景的人,都知道他是布盧姆斯勃裡的“第二代”詩人,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外甥,範奈莎·貝爾的兒子。

主治醫生叫護士拿來裘利安的遺物,裡面有遺書。

遺書很長,落款的時間和地點是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伏見丸號剛剛始入上海港。這居然是兩年前在中國寫好的遺書?主治醫生有點疑惑,他的目光落到一條黃色的手帕上,看得出來手帕的質地很好,雙面絲綢,很有東方情調,手帕的一角繡了一個k字。

看來,又有一段故事隨著逝者而逝。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黃手帕的故事,在中國的一個城市醞釀出來。當時,那個城市不只叫青島,在德國人和俄國人的手裡,她有了一個新稱呼,Tsingtao。

這是一個半島城市,順著連綿的海岸線,建著一排排歐式房屋,中國寺廟和西方教堂在山巒之間連綿起伏。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有穿著長衫的,也有穿西裝的,還有一半中式一半西式的,這可真是個有趣的城市。

裘利安坐著人力車,在陌生的城市飛奔。他全部的注意力都被這個城市吸引了。人力車越跑越快,很快就追上一支婚慶隊伍,可能是車伕想看熱鬧,也可能是想炫耀自己拉了一個洋人。

兩車擦肩而過時,新娘掀開窗罩看了一眼裘利安。

車伕一聲吆喝,“小嫚好盤目。”裘利安沒聽懂這句話什麼意思,但是他看到車伕豎起了大拇指,他大概明白,這是一句讚揚的話。

裘利安深深地陷入車座中,鸚鵡學舌似的說著,“小嫚好盤目。”車伕轉頭笑著應和裘利安。

裘利安終於找到一點點來到中國的感受了,這是一個遙遠的東方國家,也許他會在這裡遇到不一樣的事情——和一個有著異國情調的瓷娃娃似的女人的豔遇。

這是一個二十幾歲的未婚男人,他心中有此念頭,也不能說是傷天害理。一個男人尚未娶妻,自然就有追求女人的自由。但是,愛情是很神奇的東西,你根本不知道它會把丘比特之箭射向誰。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她叫閔,是裘利安就職的國立青島大學外語系系主任的妻子,詩人,《青島文學》雜誌編輯。

裘利安入職半個月後,閔的丈夫鄭,以系主任的身份邀請裘利安到家裡吃飯。

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巧合,晚宴吃到一半,系裡的學生鬧事情,鄭不得不去處理事情,家裡只有閔和裘利安。閔吞吞吐吐地質問裘利安,為什麼嘲笑自己的好朋友。裘利安立即意識到閔指的是他評價徐詩人的事情。

裘利安想搗亂的衝動冒出來,可他這到底是搗亂,還是試探?畢竟,搗亂也不能那樣說話。他說,“徐詩人,他和你在床上如何?他功夫行不行?”

閔驚呆了,過了半晌,她才反應過來。她氣憤地說道,“你怎麼可以這樣講話,中國知識分子是不會這樣的。”

裘利安同樣也很吃驚,他滔滔不絕地講述他的母親、姨媽,以及她們共同的情人,還有她們情人的同性情人。閔難以置信,她疑惑地問裘利安,“她們這樣的關係,沒有爭吵?不會鬧翻?”

裘利安驕傲地說,他的家庭是反維多利亞道德主義的家庭,他們對性是自由無忌的。

聊天聊到這個份上,不發生點什麼,似乎有點不合時宜了。裘利安將閔攬入懷中,他撫摸了她的胸,她也被引導著撫摸了他的身體,讓她吃驚到驚慌不安的身體,不像人的身體。

幾周後,學校就要放寒假了,閔讓裘利安去北京找她,她給了裘利安一個大信封,裡面有閔在北京的地址,還有她寫的一部小說,拿給裘利安在火車上打發時間。

03

火車上,裘利安翻開了閔的小說,這是一箇舊中國的故事。

故事中的女孩在一個奇怪的家庭長大,父親有九房妻妾,女孩的母親是第三房,不知道為何,母親在父親的九房妻妾中最受寵愛,但女孩和母親依然不能在這個大家庭中安身立命。

閔寫的小說不長,裘利安很快就看完了。合起手稿,裘利安大概猜出這是閔自己的故事,他為閔的才華而感動,這個女人不僅僅是個美人。

裘利安根據閔給他的地址,找到一個豪華大宅,門人將裘利安引進去,層層疊疊,不知道穿過幾個院弄,裘利安才看到閔。

閔穿著絳紫色旗袍,旗袍上繡著銀閃閃的碎花,領口、袖口、下襬都鑲著棗紅色毛邊,濃密的頭髮挽成一個大髻,一排黑亮的劉海留在前額,這不就是中國古畫中的女人嘛!

裘利安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閔的家宅,就被閔拉走了。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閔非常急切地將他帶離自己的家,穿過臨街大門,叫了一輛車,兩個人默默地坐著,甚至連看都不敢看一眼對方,生怕抑制不住的慾望會噴湧而出。

好,可以倒計時了,三、二、一。

下了車、乘電梯、到四樓、給小費、進房間,兩個人抱在了一起。

閔的皮大衣掉在地上,旗袍上一顆兩顆三顆四顆……該死的盤扣,讓裘利安素手無策。閔忽然把裘利安推開,她緩緩地後退,一點一點地移動,裘利安的目光順著盤扣的位置不斷下移,裘利安的雙手順著自己襯衫褲子的走勢往下游動,兩具胴體似畫卷,慢慢展開。

中國女人的身體,讓這個西洋人大開眼界。

閔整個身體,沒有任何毛髮,這個三十多歲的中國女人周身泛著象牙般的光澤,腰腹非常緊緻,小小的臀,翹翹的乳,完全不像裘利安之前見過的女人。中國女人的青春期似乎可以延長很久,不像西洋女人,青春活力來的快,去的也快,衰老會在一夜之間降臨。

不知道時間過去多久,他們大概經歷了三次高潮,兩個人終於意猶未盡地走出房間,去找點吃的。在這樣一座東方城市,和一位東方佳人,坐在一間極具東方情調的餐館包間裡,裘利安問閔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在交合時會唱歌,而且每次唱得還不一樣?”

“親愛的,那不是唱歌,是嘯,是女子的氣性自然發生的。就像原野的風,像森林的波動,那聲音如歌如吟,但並不是什麼曲律。”

裘利安不認可這樣的說法,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種東方女人遮恥的叫床方式。此刻,裘利安還不懂東方文化包羅萬象,無所不能。

閔帶著裘利安穿過北京的大街小巷,去了香山,去了圓明園,去聽中國傳統戲曲,還陪伴著裘利安去見老朋友艾克頓。艾克頓帶著裘利安去拜訪好朋友齊白石老先生,裘利安只花了很少的錢就買了齊白石的一幅畫。

北京可真是一個好地方,難怪艾克頓說,北京是地球上最後一個天堂。但此刻,裘利安可能還沒真正理解“天堂”的含義。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閔帶裘利安去了一個好地方,那個地方很神秘,門臉很小很普通,進去後卻別有洞天。閔告訴裘利安,她是打著父親的名號才進來的,閔想讓裘利安享受真正的快樂。

這個地方,每個房間的門上都開著一個小孔,從外面可以看到類似中國春宮圖的畫面,但圖畫是靜止的,而眼前所見是活動的。裘利安倒吸一口氣,他大概明白閔的意思了。一個少女做閔和裘利安的墊子,抽著大煙,三人成舞。這應該是裘利安這輩子都不會有的經歷。閔在裘利安的耳邊喃喃細語,“這個地方,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閔有這個底氣說這句話。

這是裘利安與閔最快樂的時光,但是寒假會結束,他們不可能一直躲在北京這個天堂裡。他們終歸要回到青島,要面對他們最現實的處境,這是偷情,閔是有丈夫的。

04

一九三七年的尾聲,早晚要淪陷的北京,閃耀著末日的華麗,所有的瘋狂都有一個終點,在農曆新年來臨之前,閔讓裘利安先回青島。

火車上,裘利安端坐在窗邊,手裡拿著一塊黃色的手帕,上面繡著K字。

看來閔不再為此生氣了。對於閔這樣的知識女性來說,她無法接受自己是這個男人的第11位情人,代號K。可是,現在她親手將K繡在手帕上,這就是最好的說明——她不在乎他以前有多少女人,因為任何女人都無法取代她的位置。

閔的心裡一定是這樣想的,她覺得自己配得上這樣的自信。

剛回到青島,裘利安就知道他撰寫的書稿,直接被伍爾夫姨媽拒稿了。才享受完天堂一般福分的裘利安,似乎不是很能接受自己在事業上的失敗。也有可能,是因為閔回青島後沒有第一時間來見他,反正就是一些無謂的小事,讓他心生怨恨,有了這樣那樣的不滿。

不知是天氣微涼,還是思緒涼薄,裘利安像個柔弱的小男孩,打個噴嚏,人就病倒了。生病是最讓有情人牽腸掛肚的事情,閔得知裘利安病了,立即趕來。

裘利安不懂,他真的不懂閔的難處。這個女人愛他愛得那麼炙熱,那麼忘我,她怎麼可能從北京回來就變心呢?裘利安的病又一次把閔推過來,她已經被相思煎熬得瘦了一圈。閔是知道的,如果他們再見面,將會發生什麼。

閔全心全意地照顧裘利安,每日稀飯、小菜、湯水準備得妥妥貼貼,幾天時間,裘利安就痊癒了。坐在裘利安家的客廳裡,閔剋制地說,她和裘利安分別七天時間,就像七年那樣漫長。

裘利安知道,她愛他。

裘利安看著眼前這個渾身上下洋溢著愛的女人,而且是全部的愛都給了他一個人,他有點慌張。他害怕女人愛上他,有了性,不就好了嘛,為什麼還要有愛呢?愛上,就會互相製造痛苦,而且最終的結果也無聊透頂,至少根據他以往的經驗來看,愛情就是一個討厭的東西。

但是也不能完全不愛,如果沒有一點愛,那麼性也會變得不快樂。所以,裘利安給自己一個結論:愛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可是,問題又來了,這個程度到底怎麼衡量?對方接受這個程度嗎?

這,不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貓鼠遊戲。因為,閔的計劃和裘利安的不太一樣。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閔的方案很簡單,當然,也足夠大膽。裘利安每天早上打發僕人去買菜,九點以後回來。閔的丈夫每天早上八點在辦公室,閔利用這個時間來裘利安的房子,有一個小時的安全時間。

這是一個很不公平的約定,對於裘利安來說,他在一個陌生的國家,即便被發現了,拍拍屁股回國就是了。但是閔呢,一箇中國女子頂著和洋人私通的臭名,是難以生存下去的。可現在,閔要想讓他們的關係繼續下去,她只能主動要求上床,這是她最後一招了。

這是偷情,卡著時間在眾人眼皮子底下偷情。第一次,閔總是在看手裡的懷錶,裘利安一下子就沒了興致。第二次,緊緊張張做完事,發現還剩下半小時,兩個人百無聊賴地看著秒鐘一點一點移動。第三次,閔走進房間,她看到裘利安穿戴整齊坐在椅子上,他絲毫不掩飾臉上無聊的神色。

閔嘆一口氣,告訴裘利安,她在冒著生命危險和他做愛,今年是她的本命年,按照命理之說,她今年不應該行房事。裘利安不太相信中國的這些迷信,但是他被一個女人冒著生命危險和他做愛的情感打動了。這一次,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兩個人又找到了相愛的感覺。

第四次,北京的歡樂,又回來了。

也是這一次,裘利安才意識到每天早晨,閔只穿著一件旗袍,一路小跑,從自己家帶著早春微涼的晨露跑到裘利安的家,為了節省那一點點時間,裡面什麼衣服都不穿,難怪她的身體總是冰涼的。

大概,男人都會被女人這樣的愛意感動吧,尤其這還是一箇中國女人。

中國每個地方都會有“烈女譜”,記錄在冊的女人們成為當時中國女性的楷模,她們把貞操名聲看得比財富、比生命都要重要。

這種偷偷摸摸的狀態最開始讓裘利安感到興奮,但是很快他就陷入一種不安感,甚至有點賭氣。能夠理解,他生活在一個性自由的家庭,現在讓他這般隱藏感情,他受不了。再加上書稿被拒,所有的事情都不順心,他覺得自己糟糕透了。

所以,他和系裡的其他外教約會,美其名曰每一個春天,都要換一位女朋友。所以,他去青島的紅房子妓院,找了一個白俄女人,自我安慰這是沒有感情的交合。所以,這不算背叛。

05

事業的失意,愛情的不暢,讓裘利安深陷迷惘之中,他差點兒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選擇來到中國。快樂、神奇的東方情調、東方女人衝昏了他的頭腦。

裘利安向劍橋大學申請國外教書工作時,點名要來中國,倒不是為了豔遇,而是來參加革命。

出發之前,裘利安去了姨媽家,和姨夫倫納德·伍爾夫進行了一次長談,倫納德作為英國著名的政治學家,也認為裘利安的選擇非常正確,因為一九三七年的中國將是政治漩渦的中心,那裡會發生具有世界意義的事情。

當輪船越來越靠近中國大陸的時候,裘利安的決心也越來越堅定。有什麼比參加革命更能吸引他的呢?中國革命者的反法西斯立場,終於可以讓裘利安的自由主義信仰落到實處。革命是切切實實的行動,而不是坐在酒吧裡聊天。

裘利安先找一所大學做一個過渡,等情況熟悉了,再做下一步打算,他哪裡甘心做一個教書匠。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誰也沒想到,來到青島後,劇情大逆轉,他一下子忘記了來中國的使命。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現在,裘利安決定離開青島,他計劃沿著紅軍前進的路線追尋,當然,在沒有找到紅軍之前,他不能聲張自己的意圖。還需要再找一個嚮導,裘利安想來想去,找到了他的學生,易。

易說,紅軍前兩年一直在川北一代活動,與川軍有過激烈的軍事衝突,雙方都投入了數十萬到兵力,但紅軍最近似乎在往西移動,報刊上也未見報道,不過他們可以先到紅軍川北根據地打聽線索。

裘利安和易乘著船,溯著長江而上,再換汽車,又乘馬車。一路上看著中國農村在戰後殘破不堪的景象,裘利安很失落。他覺得有必要找點話題聊聊,兩個不是很熟悉的男人之間,最好聊的就是性。

好在易是大戶人家的少爺,對這樣的事情也是輕車熟路。裘利安問易,“有沒有聽過房中術?”

易很篤定地告訴裘利安,那些都是封建迷信,是中國文化中最道德敗壞的部分。裘利安愣住了,他沒想到易會如此直接了當地否定閔所肯定的東西。

裘利安又問,“那麼沒有腋毛陰毛的女人呢?”

易不好意思地笑了,那不過是傳聞,至少易是沒有見過這種女人。

裘利安問,“什麼傳聞?”

傳聞說,那種女人說白虎星下凡,會剋夫。不僅沒有男人會娶,即便是妓院,都不會收這樣的女人。

裘利安忽然開始同情閔,那麼美好的身體,卻是中國人鄙視的身體。

當他們到了川軍鎮守的地方,裘利安發現這不是他想要的革命,他不會贊同這種靠煽動階級對立,靠相互屠殺來進行的革命,他找不到自己在中國的革命之路。裘利安明白,他的中國革命之夢在這個小鎮破碎了。

回青島路途中,裘利安越發思念閔,他拿出閔送給他的黃手帕,K還在角落裡。裘利安看著那個K字,忽然發現閔根本就不是什麼K,她是唯一,她是第一,她是裘利安第一個愛上的人。

閔這樣一個女人,和鄭這樣的丈夫在一起,卻只能分床而眠。即便鄭不在意什麼白虎星的說法,但是鄭絕對不能容忍閔所謂的房中術。裘利安這時才明白,自己這個西洋人,毫不在意剋夫之類的迷信思想的西洋人,就是為閔而來的。

閔在中國這個文化裡,是左右為難的,她陷在無人理解的困境裡。裘利安終於明白閔為什麼對他如此依戀。當閔把自己當身體展現給他時,也是將她的世界——中國某些文化最深層的底蘊,毫無保留地展示給他。

現在,裘利安只想快馬加鞭趕回閔的身邊,告訴她,他愛她。

可是,造化弄人。裘利安回到青島還沒有來得及告訴閔,他的私奔計劃,他們就被鄭捉姦在床。裘利安的愛,像他的革命鬥志一樣,忽然就消失了。裘利安答應鄭,他離開青島,離開他們的生活,離得遠遠的。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八日,裘利安在布魯奈特戰役中犧牲。這一天,閔又一次自殺,鄭和僕人輕車熟路地將跳樓的閔送到醫院,但這一次,閔死了。

06

什麼是愛?

從來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

曾經有一個畫家說,“這世上本無愛,有的只是愛的證據。”因為這個畫家是外國人,所以這句話翻譯成長中文時,有許多版本,其中有一個版本是,“愛情這東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愛情的證據。

《英國情人》:一場人所盡知的婚內出軌

裘利安愛閔嗎?我想他應該是愛的,否則像他這樣的浪蕩公子不會以那樣的方式——遠離紅塵,走向戰場——結束自己的人生。閔愛裘利安嗎?我堅信她是愛的,不然她用不著自殺,以死亡這種方式讓自己的愛成為永恆。

可是,因為他們有愛,所以他們的行為就是可以原諒的嗎?

這個問題,沒法回答。因為,感情是非常私人化的行為。曾經聽過兩個故事,一個是林徽因和梁思成、金嶽霖的故事,一個是徐志摩和張幼儀、陸小曼的故事。

一個故事裡,妻子選擇和丈夫在一起,和另一個男人成為知己;另一個故事裡,丈夫選擇和別的的女人在一起,捨棄了妻子。兩個故事都貢獻了兩句經典名言,一句是金嶽霖講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我應當退出。”另一句是徐志摩講的,“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就不坐火車了嗎?“

林徽因過世後,梁思成再娶,續絃妻子林姝出了一本書《梁思成、林徽因與我》。在這本書裡,林姝講了這樣一段內容,梁思成對林姝說,他跟林徽因在一起很累,跟她在一起很輕鬆,有溫暖的感覺,有家的感覺。

徐志摩過世後,有人問張幼儀愛不愛徐志摩,她說,“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所以,什麼是愛?誰愛誰更多一點、更真一點?

說不清楚的。世人都知道的是金嶽霖終身未娶,但不知道他後拉也追求過其他人。世人都以為陸小曼的驕奢淫逸害死了徐志摩,但不知道她舉一人之力出版徐志摩的遺作。所以,你說誰愛得更多?

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不推崇用“愛人”來稱呼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因為似乎有一種共識在人群中達成,那就是丈夫或者妻子未必是自己的愛的人。

惟願世人都能與自己的所愛結成連理,惟願這世上的愛都不要被辜負,惟願走進婚姻圍城的人們能夠正視自己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