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思念無盡頭;感恩銘記,教育在進行

“晴光轉綠頻,梅柳渡江春。”

今年的清明節,風和日麗,陽光璀璨,花搖柳笑、鶯歌燕舞。風光無限好,滿園春色留人醉。

但是祭掃的節日,心情還是顯得沉重。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民風變得淳厚。

慎終追遠,思念無盡頭;感恩銘記,教育在進行


一、慎終追遠是對逝者的懷念,是情感的寄託。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對逝者的思念是躲藏的思念、隱匿的悲痛。是鳥語花香時的黯然殤魂,是夜闌時分的小聲啜泣,是蒙冤受屈時的捶心頓足,是遙遠而悲傷的思念。

蘇軾思念亡妻時說: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那份對亡妻的思念,無處訴說,湧於心頭,訴於筆端,對月傾懷,悲及墳頭。塵世人的無限悲涼如冷霜裹體,對亡者的追憶亦是一種靈魂的寬慰。

慎終追遠,思念無盡頭;感恩銘記,教育在進行


二、慎終追遠是一種禮儀教化,是對道德的約束,是對品質的修養。

儒家重視喪祭之禮,他們把祭祀之禮看作一個人孝道的繼續和表現,認為通過祭祀之禮,可以培養個人對父母和先祖盡孝的情感。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認為,一個人如果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就不會喜歡冒犯長輩和上級,一個人若果不喜歡冒犯長輩和上級,就不會犯上與作亂。如果每個人都做到忠與孝,對自我品德有所約束與修養,那麼家庭就會和諧,社會就會穩定。

儒家的慎終追遠,在祭祀亡靈之餘,更在於形式背後所傳遞的禮儀教化的修養,它是通過祭祀亡靈,來實行教化,希望把人們塑造成有教養的忠孝兩全的君子。

慎終追遠,思念無盡頭;感恩銘記,教育在進行


三、慎終追遠是一種感恩,是對英雄的虔誠敬禮,對生命的真誠敬畏。

我們今天談慎終追遠,除了寄託對親人的思念之外,更有對民族英雄的致敬與對生命的敬畏之情。生命誠寶貴,可有一批可愛的人,他們捨棄安危、義無反顧、隻身赴險奮戰在抗疫第一前線;生命誠高貴,卻有一批堅韌的人,他們走在時代的前沿,敢於為正義與真理的發聲;生命誠珍貴,卻有一批守家者,他們忍受貧寒與冷清,堅守在高山與雪域,還後方一片安寧……他們都是新時代的守護者,是值得尊重與敬畏的神。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投屍荒野的革命先輩們,追憶者你們的忠貞鐵骨,英烈的精神在薪火相傳。

慎終追遠,思念無盡頭;感恩銘記,教育在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