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在中國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南方地域,生活著一個龐大的古代漢族移民群體,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這就是客家人。

千百年來,由於躲避戰亂的原因,客家人的民居建築都帶有強烈的軍事防禦色彩,形成了兩大客家建築文化經典:永定土樓和梅州圍龍屋。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攝影:寒殘一葉

然而,位於福建省閩西山區連城縣宣和鄉境內的培田村,至今仍保存著(全國)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攝影:寒殘一葉

其精緻的建築,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築文化的經典之作,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南方莊園”,有“民間故宮”之美譽。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攝影:寒殘一葉

培田古民居彙集京、皖、粵、贛、閩等地的建築模式和風格,建造技藝精湛。除此之外,培田古民居內保存大量楹聯、牌匾,其中不乏名人佳作,如清大學士紀曉嵐為培田書院題匾:“渤水蜚英”;明代兵部尚書裴應章考察培田後贈聯“距汀城郭雖百里,入孔門牆第一家”,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攝影:寒殘一葉

培田村的古民居建築群,大體由6座學堂、2座書院、3座庵、2座廟、2座碑坊和20座古祠、30餘幢民居,以及1條千米古街、5條巷道、2條貫穿村落的水圳組成。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攝影:寒殘一葉

培田古村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上曾出過進士百餘名,位居宰相等高官者不乏其人。寫著“恩榮”二字的村口牌坊,牌坊建於清光緒年間,是

光緒皇帝為表彰御前侍衛、武將軍吳拔禎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進村武官下馬、文官下轎。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攝影:寒殘一葉

培田古村落以典型的客家“九廳十八井”建築特色聞名於世。當地客家人繼承了古代中原建築文化的精髓,結合北方庭院建築特色,適應南方多雨潮溼氣候和地理特徵,建造了稱為“九廳十八井”的民居群。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攝影:寒殘一葉

九廳十八井,九廳指門樓、下、中、上、樓上、樓下、左花、右花、天廳等九個正向大廳,十八井包括五進廳的五井、橫屋兩直各五井、樓背廳三井。九和十八,只是一個表多數的詞,不一定就只是九個廳十八個天井,它代表的只是一種建築格局。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民間故宮” ,卻少有人知!

攝影:寒殘一葉

此外,走在培田,直接的感觸是無處不在的水。那些縱橫交錯的水渠、水塘,構成培田發達的水系。在培田,村中的排水系統主要由水圳、暗溝和水塘組成。在村中有二條水圳穿街過巷,貫穿全村,直通各戶,堪稱古代用水工程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