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有毒:不勸你成名,只望你擁有自己的小幸福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應該做的事情看起來更像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種狀態。

此文章有毒:不勸你成名,只望你擁有自己的小幸福

我們總應整潔而體面、具備40歲的智慧和20歲的面貌、隨心不羈而又樸素誠實、並且控制自己的慾望,過一種較為簡單舒適的生活。

每天每個人所有的想法裡,差不多有60%都是負面的,例如:我太累了,再也不想繼續下去;事情太難了;沒有什麼意思等等。時不時冒出頭的負面想法阻礙了我們的進取。如果你總是能打敗消極的想法、心態積極,又有充足的睡眠、能天天進行具有禪意的適當運動、關注新聞、關心流行,心態開放、為人低調而又自信,那麼你的生活狀態可算相當不錯。

此文章有毒:不勸你成名,只望你擁有自己的小幸福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無數次思考生命的意義。重大事件的發生總是和某些個人的魅力交相輝映,

總是希望自己能夠被記住,成為歷史長河中一個燦爛的標點。理想總是“江中斬蛟、雲間射鵰、席上揮毫”,做一個歷史驚濤駭浪中的關鍵人物,或者如司馬遷,留下千古文名。現代價值取向又不太一樣,

時常看到黑白膠片的老電影,感嘆如《羅馬假日》中的奧德麗•赫本可以永遠留下年輕時最美麗的身影。

因為想成為一個“偉大人物”,我們15歲的時候就感覺有些晚了,或者身世不夠傳奇,或者已經隱隱感到將成平凡的前兆。

曾經是父母寄予厚望的嬰兒、意氣風發的少年們,等到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大多數不過泯然眾人矣。哪怕長得不錯、學歷、綜合素質都十分過得去,所謂的偉大理想,在現實中好像也沒有什麼出路。25歲已經覺得老;35歲時覺得一切都快過去,只盼望如果能年輕10歲,那麼將可以如何如何。

此文章有毒:不勸你成名,只望你擁有自己的小幸福

35歲前,你一定要乾淨徹底地消滅自己做偉大人物的念頭。這種夢想至少有兩個危害:

一是讓你總是對自己失望;二是讓你總不能心甘情願地生活於現在時。

少年時偶爾失眠的晚上,總是恐懼著不知道第二天會怎樣的到來,不可預知的、做不得準的未來。想著茫茫的宇宙,漫長的時空,終有一天你將什麼都不再知道。多麼可怕!因為那時候日日所感的還都是單純的快樂,所以恐懼也就更深些。也許老至耄耋時,才會生出“此生足矣”的勇敢吧。也是因為這種恐懼吧,所以一個人才希望自己總要留下些什麼,希望被別人記住。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極端的人認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是寧可選擇“遺臭萬年”的。

可是這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此文章有毒:不勸你成名,只望你擁有自己的小幸福

世上已經有太多的“三分鐘名人”,現在日日活躍在眾人眼前,轉眼就會被忘記。

古來金榜題名的狀元不知凡幾,記得他們的還有幾人?而女人們最愛成為政治風雲波詭雲異中的一抹麗色,

王侯將相雖已沒,沒看見現在最熱門的職業是可以日日與各國政要縱論天下的華人女主播嘛。哪怕如秦皇漢武、孔孟老莊這樣頂尖兒的人物,後人哪又真的知道他們臉長臉短。又如梵高,藝術家身後才揚名的不少,自己又知道什麼。

幾千年的老典故混跡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確實記得這樣一些凝固的瞬間:秦始皇與孟姜女、

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崔護在春日見到的桃花……夾雜著事實與傳說的故事。權重一時的高官,在後世為人所知的也許反而是因自己賞玩而蒐集的一批藏書,當時這不過是他在各地遊宦時閒暇的消遣。

為了所謂的“名”,而要刻意去苦心志、勞筋骨嗎?慎言慎行,不敢偏離名人傳記中的成長腳步。

此文章有毒:不勸你成名,只望你擁有自己的小幸福


看到有人20歲已經大紅大紫,就恐慌自己快趕不上了。看到有的例子是35歲以後大器晚成的;還有到了48歲才開始寫作、或者嘗試創業也有成功的,就覺得自己還有希望。

全球最熱門的女性要算是《哈里•波特》系列的作者羅琳了。

這位35多歲的單親媽媽曾經一度靠領取政府救濟金生活,長得不算美麗,寫的東西是人們普遍認為很“

小菜一碟”的兒童魔幻故事。誰知道一經發表出來,聲望如滾雪球一般瘋長。現在她是全球年度收入最高的女性,而且是以這麼不庸俗的方式。

至要緊的還是此生的幸福吧。

此文章有毒:不勸你成名,只望你擁有自己的小幸福


張愛玲說生命就在於一些平凡的小樂趣。曬過太陽後新棉被的味道、豐衣、兩味最愛的小菜、開始生命新一階段時的滿懷希望……這些,只有獲得心靈的平靜之後才能感受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