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不息——劉高友

若能交得高人,且與其成為朋友,實乃人生一大幸事。劉高友先生大名高友,同時又是我交往多年,且引以為榮的高友了。

值此《劉高友文藝作品集》(五卷本)出版之際,我謹代表我個人和白水作協全體同仁,向這位德藝雙馨的“耄耋高友”,表示祝賀、祝願和祝福!

而今已七十有七的劉老,是白水作協五老中年歲最長者。他身材瘦小,精巧幹練,常常是未見其人而笑聲先至。那種充滿爽勁和利索勁的正能量,時常衝擊並感染著我們,因此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陽光老人”,而他則把自己的網名叫做“陽春三月”

劉高友先生是一位地道的農民作家、農民詩人和農民編劇。“農民”二字,卻正是我們這位高友讓人高看一眼的“制高之處”。他1944年出生於白水縣堯禾鎮西一個名叫苦村的小村莊,1961年三年困難時初中畢業,輟學務農至今。他天資聰慧,勤學善思,小學時就熟背《唐詩三百首》,初中時就是趙樹理農村作品的崇尚者。1977年,他曾在縣文化館舉辦的文藝創作培訓班學習,從此走上了群眾文化、業餘文藝創作之路。提起這檔子事,高友先生還是我們那一期學習班的師兄,只是當時我和他無緣結識而已。直到2014年初夏,我陪市劇協主席譚照文老兄去堯禾下鄉才認識了時任秦風劇社農民編劇的劉高友先生。當時他的獲獎小戲《月照龍山》劇本剛剛完稿。2016年,高友先生參加了市、縣作協,併成立了由他任社長、編劇和導演的“雁山劇社”。至此,我們這位高友一發而不可收,衝上了他農民作家創作人生的巔峰。而2018年1月1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以“陝西七旬老農自創文藝節目助力扶貧” 為題,專題報道了他的事蹟,為他拉開了這個巔峰時期的序幕。

追夢不息——劉高友

這部《劉高友文藝作品集》共五卷,近百萬字。其中之一系小說散文卷《鄉村明星夢》;其二為詩歌卷《黃土情懷》;三是劇本卷《雁山劇場》;四為快板卷《果鄉快書》;五為小品碎戲卷《彭衙碎戲》。面對這讓人眼花繚亂的視覺衝擊,我從這五卷的書名中各取幾字,以方便記憶,即“彭衙雁山夢,果鄉黃土情”。五卷共收錄篇目640餘個,由團結出版社鄭重推出。劉老這套文集,是果鄉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縮影,是農村土地承包到精準脫貧的長卷,是他為白水作協人樹立的一個百尺竿頭,更是他“定叫苦村變富村”的圓夢之作,是他老年歲月的“龍山晚照”。

劉老的高,在於品高。他是全國愛心志願者,白水“扶心扶志”講師團成員,全縣村歌村志工程的積極參與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十多年來,他經管著二畝核桃園,還精心呵護著因腦梗癱瘓在床的老伴,為她燒飯、洗衣、喂藥……他說:“只要有他在,就不給兒女添麻煩。出外無論遲早,每晚必須趕回家”。

劉老的高,還在於他這部書具有頗高的藝術造詣。他的作品,無不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很接“地氣”。他的作品,內涵豐富,雅俗共賞,特別為老百姓喜聞樂見。他的作品,內容廣泛,涉獵各界,在豐富人民群眾生活的同時,也宣傳了白水方方面面的文明進步。他的作品,語言活潑,妙趣橫生,主題鮮明,真情感人,因而在省市縣多次獲獎。由此可見,他所寫的以《鐵蛋借妻》等20餘個小劇,能在陝西電視臺《百家碎戲》欄目裡熱播,就不足為奇了。

小說大千,散文凝神。這本小說散文卷,是《劉高友文藝作品集》五卷中的開卷作。他之所以把這卷書名定為《鄉村明星夢》,是因為該書中收錄了他一篇與書名同名的作品。該作品曾獲得陝西電視臺慶祝建國60週年“我和我的祖國” 大型有獎主題徵文一等獎。同時,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作者“文祖故里君子風,鄉村明星作家夢”的人生追求。該卷收錄了劉老近年來60餘篇小說散文,約近20萬字,可謂“鄉情長曆歷,鄉愁長依依”。該卷中那篇《一條扁擔話人生》的散文,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該文以獨特的視覺,獨有的藝術感染力,獨佔了2019年全縣慶祝建國七十週年徵文的鰲頭,榮獲一等獎。

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劉老高友,用他的追夢不息,用他沉甸甸的五卷長著,用他數十塊的獎牌和數百場的演出,證明了他堪稱“果鄉趙樹理”、“渭北李十三”的佳話,證明了他在文祖故里文藝史和群眾文化史上的地位與價值,書寫出了一位農民作家追夢新時代的鄉村傳奇!

高友先生,堪為良師,無愧益友,真高友也!文/王奇戈 (作者系國家研究館員,陝西優秀詞作家,渭南文化名人,原白水文化館館長,現為縣作家協會書記)採編:韓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