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汕頭市“十大名人”名單及排行榜

汕頭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歷史上曾經湧現出許多有名的人物,也有很多現代名人也是出生於汕頭。這些人在汕頭文化的發展歷史上功不可沒,他們雖然在不同的領域,卻同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史名人

  唐伯元(1535年-1592年):澄海區溪南鎮仙門村人,明朝潮州名賢之一。1574年(明萬曆二年)中進士,歷任萬年、泰和知縣。一生著作甚豐,著有《醉經樓集》、《二程語錄纂》、《禮篇》、《易注》、《銓曹儀注》、《陰符經注》、《白沙文篇》等。


  盧侗(1023年-1094年):澄海區上華鎮冠山人,潮州前八賢之一。博通經史,尤精《周易》。


葉志匡:澄海區上華鎮冠山人,為清朝雍正年間進士,曾任開封府尹等職,後官拜鄭州正堂。


  鄭信(1734年-1782年):生於泰國阿瑜陀耶城。父鄭鏞為澄海區上華鎮華富村人,1723年-1735年(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阿瑜陀耶城,娶暹羅女洛央為妻,生鄭信。1767年4月,緬軍攻陷暹都,大城王朝滅亡。鄭信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組織軍隊抗擊緬軍,於當年收復大城,並遷都吞武裡。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史稱吞武裡王朝,稱鄭信為達信大帝。此後陸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於1770年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外擴張,成為泰國曆代幅員最大的王朝。


  翁萬達(1498年-1552年),字仁夫,號東涯,諡襄毅,亦作襄敏,揭陽人(今隸汕頭市區鮀浦片區)。嘉靖丙戌進士。歷官兵部尚書,總督宣大。一直廣被褒揚,深受後人敬仰,被譽為嘉靖中葉“第一邊臣”、“嶺南第一名臣”,或譽之為國之“干城”。著有《稽愆集》、《東涯集》,列入《耆舊集》,近年其後人輯有《翁萬達集》。


近現代名人

  張明漢:潮陽區谷饒鎮人,中國核電專家。


  郭任遠:潮陽區銅盂鎮人,中國心理學奠基人。


  李新魁:澄海區人,中國著名語言學家。


  趙汀陽:市區人,哲學家。


  林倫倫:澄海區人,中國著名語言學家。


  劉遵義:潮陽區谷饒鎮人,世界著名經濟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吳貫因:澄海區人,著名史學家和語言學家。


  黃際遇:澄海區人,著名數學家。


  杜國庠:澄海區人,哲學家、歷史學家,澄海中學校長。


  鄭麐:潮陽區人,政治學開創者之一,精研古代歷史哲學、英譯先秦古籍。


  丘成桐:數學家。美國國籍。生於中國廣東省汕頭市。1966-1969在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就讀。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李展騰:潮陽區人,為民畫派開創者,官員學者,被稱為“小饒宗頤”,是“潮汕前有李嘉誠與饒宗頤,後有馬化騰和李展騰”中的“一騰”,因為李展騰集藝術和學術及思想於一身,類似於饒宗頤,又是比較有潛力的年輕人,所以才被專家學者和媒體視為潮汕地區饒宗頤之後的一個接班人。


  鄭正秋:潮南區成田鎮人,中國電影事業奠基人之一。1913年編導中國電影史上首部故事片《難夫難妻》,20年代創辦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戲學校,培養出胡蝶等一大批電影藝術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潮陽區銅盂鎮人,1931年加入聯華影片公司,任編劇和導演,曾編導出轟動一時的《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優秀影片,建國後曾擔任國家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主席等,對我國電影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秦牧:澄海區人,1938年到廣州參加宣傳活動,後輾轉於粵、桂、川各地從事編輯、教育工作,積極創作文藝作品。建國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副主席、《羊城晚報》副總編輯,主編《廣東教育與文化》、《作品》等雜誌,後任廣東省文聯副主席等。主要作品有《花城》、《藝海拾貝》、《語林採英》等數十部。


  翁錦通:1917年中秋,出生於汕頭市區鮀浦蓬洲一個破落農民家庭。終一名蜚聲海內外的“商界奇才”、香港的“抽紗大王”。


  林百欣:潮陽區人,著名愛國慈善商人,麗新集團董事長,香港亞洲電視董事長,香港十大財閥之一。其子為林建嶽為寰亞娛樂老闆,香港娛樂三巨頭之一。在潮陽區棉城鎮創辦一所以其命名的學校:潮陽林百欣紀念中學。


  連瀛洲:潮南司馬浦大布鄉人,著名愛國慈善商人,銀行家,新加坡最大銀行大華銀行創始人。


  黃光裕:潮陽區人,國美電器等董事長,為2005、2006、2008胡潤內地首富。


  馬化騰:

人物|汕頭市“十大名人”名單及排行榜

潮南區成田人,騰訊創始人,董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