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停個車怎麼就這麼難

“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停個車怎麼就這麼難

隨著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劇增,停車供需矛盾日益加劇,“停車難、停車貴、停車亂”問題愈加突出。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多地調研瞭解到,種種亂象背後有城市規劃歷史遺留問題,也存在停車管理機制體制不健全等因素,是城市管理亟需破解的“必答題”。業內人士建議從優化停車位供給、促進停車資源共享、加強頂層設計等方面發力,調動各種資源共同解決城市停車之“痛”。


停車之“痛”困擾市民生活

有關部門對2000多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關於城市停車問題的調查顯示,88.6%的受訪者稱所在城市停車難問題嚴重,73.4%的受訪者認為亂停車現象普遍。在一些停車資源緊張的區域,停車難已經成為民生之痛。

痛點一:“開車只需十分鐘,停車花了半小時。”

家住瀋陽市渾南區的市民郭先生買車已有6年,行駛里程僅3萬多公里。“停車位太難找了。有次到一個機關辦事,找了近半個小時車位,才在1公里外找到了一家停車場,來來回回耽誤太多時間。”郭先生說。

痛點二:小區停車基本靠“搶”。“每天下班回家找位置停車特別煎熬,‘搶車位’成了‘必修課’。”家住濟南市領秀城社區的居民李先生說。

領秀城社區居住著數萬名居民。記者看到,在這個社區內的主要道路上,每到晚上,道路兩邊都停滿了汽車,完全不顧禁止停車的標誌。有的道路只有兩條車道,一些車主就乾脆將汽車車輪騎在馬路牙子上,令原本就不寬闊的道路更為擁擠。

李先生告訴記者,小區停車位數量非常有限,他沒有停車位只能把車停路邊。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有一輛甚至兩輛私家車,小區原來規劃的停車位滿足不了需求。

記者看到,不僅路兩邊停滿了車輛,連人行道上也見縫插針地停了不少車,行人不得不來回穿梭躲避。一些私家車甚至佔用了消防通道。

一些公共停車位被私自圈佔成為“私家車位”。記者在濟南市北小辛莊西街等道路上看到,道路兩側劃有很多停車位,但一些停車位卻被電動三輪車、自行車等佔據;部分道路兩側的停車位被沿街商鋪私自佔據,僅供自家顧客上門時停車。

痛點三:停車貴成為群眾新負擔。許多城市明確停車泊位收費性質為經營性收費,要發揮經濟槓桿在緩解交通擁堵和停車壓力中的作用。記者從濟南市泉城路多家大型商場瞭解到,這裡停車位收費標準由2元/小時上漲到目前的6元或8元/小時。

瀋陽市從去年開始實施智慧停車收費管理,許多免費的路內停車位也被劃入收費範圍。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市民張先生說,以前馬路內有免費車位,“智慧停車”實施後,原本免費的車位全部收費。記者看到,一些車主為了免交停車費選擇違停,人行道被大量違停車佔領;有的車在智慧車位線外與之並排停放,智慧車位大量空出。

一些新建小區車位只賣不租、開發商對車位隨意定價導致周邊區域停車難。

以違停發生率較高的銀川某小區為例,相關部門介入後,該小區車庫“只售不租”的模式有所改變,部分業主租上了車位,但月租金在500元至600元左右。“一年僅車庫租金就快六七千元,有些業主捨不得,還是選擇在小區外違停。”小區一名業主說。

瀋陽市渾南區某小區,許多車位價格在20萬元以上,這讓一些業主望而卻步。“我買的車才10多萬元,卻要花20多萬元買一個車位,實在很難接受。”小區業主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打算入住後就把車停在馬路內的停車位。


停車難引發多重“併發症”

多位受訪者表示,停車難問題集中體現在城市中心區,特別是商業區、醫院、學校、交通樞紐和老舊小區等,停車問題還帶來多種“併發症”:

交通擁堵,交通安全事故頻發。城市的商圈、醫院、中小學校周邊堵車嚴重,重要原因之一是這些區域停車需求旺盛但車位缺乏,加上一些地方地下停車場繞行距離長、出口難尋等因素,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普遍,嚴重阻礙交通。車主一邊行駛一邊觀望有沒有停車位,易造成交通安全問題。人行道被亂停車輛阻塞,行人不得不到機動車道上與車爭路,也加大了安全風險。

加劇機動車尾氣排放和交通噪聲汙染。大量車輛由於尋找車位帶來的無效繞行和等待車位帶來的長時間怠速候車等,都會增加車輛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重大氣汙染,還會帶來交通噪聲汙染等問題。這已成為當前城市環境健康的重要“殺手”之一。

加大城市管理成本,影響城市和諧。記者採訪瞭解到,一段時間以來濟南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停車管理問題的交辦件達到了平均每月3000餘件,約佔所有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交辦件的三分之一,主要反映老舊小區停車位不足導致亂停車,景區商圈周邊停車秩序、停車收費混亂,新建道路、小區周邊缺乏停車標誌導致亂停車等問題。在執法過程中,一些地方還發生多起違停車主與執法人員的糾紛事件。日前,瀋陽市于洪區某小區外亂停車現象嚴重,四名執法人員去貼條遭到小區業主圍攻。

新建不易?存量盤活遇瓶頸

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2018年底,濟南市機動車保有量226.5萬輛,其中市區汽車保有量近152.3萬輛。市區共有停車泊位113.8萬個,按國際通行車輛和停車泊位1∶1.2的比例測算,濟南市區共需停車泊位182.8萬個,停車泊位缺口69萬個。

專家指出,我國多地長期以來對停車預判不足,停車設施建設滯後於車輛增長速度。記者採訪瞭解到,按照住建部、公安部、發改委《關於加強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中確定的“配建停車設施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內停車位補充”原則,濟南市上述三類停車設施的合理佔比分別應為80%、15%、5%,但實際佔比為93.8%、4.7%、1.5%,供應結構失調,公共停車場嚴重不足。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城市的老舊小區、棚改區等配建停車位幾乎為零。專家指出,由於建築項目驗收環節不再對配建停車泊位數量、是否按設計方案建設立體設施等指標進行核實,一些新建小區存在地下車位(庫)應建未建、少建或挪用問題。

另一方面,由於建設項目選址難度大,許多城市建成區範圍內,特別是停車需求較大的中心城區,很難有合適的用地用於公共停車場建設。

“新建停車場投資高、經濟效益小、成本回收時間長,加上缺少配套鼓勵政策,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小,短期內很難通過增加數量彌補停車位缺口。”

南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設施工程大隊大隊長林偉權說。

為了緩解停車資源緊張,近年來,多個城市嘗試打造停車信息平臺,通過錯時共享、停車誘導等方式破解停車難。不少受訪者表示,目前各地停車信息平臺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讓更多的停車資源實現信息共享,以最大限度利用存量車位資源。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許多城市尚未建立較完善的停車場基礎信息報備更新制度,政府部門對各停車場基礎信息掌握基本上停留在首次報備的信息數據。信息出現變動,主管部門無從知曉,對停車場信息掌握滯後,嚴重影響業務監管及對外發布信息的準確性。

瀋陽靜態交通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明輝說,如果沒有大量的停車信息數據支撐,平臺建得再好也沒有意義。

記者採訪發現,許多社會停車場並不願意將停車資源信息接入停車信息平臺。絕大多數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配建停車場以及居民小區內部泊位由於面臨安全性、收費主體不同等問題,也未對社會車輛開放,停車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瀋陽市城鄉建設局交通建設管理處相關人員表示,“瀋陽目前尚有6萬餘個閒置的小區地下配建車位。如果將這些地下車位盤活,將解決瀋陽市四分之一的停車缺口。”

調動多方資源破解停車難

面對當前城市停車難,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從三個方面發力,調動各種資源解決城市停車問題。

一是優化停車供給,調控出行停車需求。遼寧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等專家建議,改造老舊小區,對於園區內部具備車位施畫條件的,儘量施畫停車位,將停車問題在小區內部解決,減少對道路的影響,還要推進“平改立”建設。

加大小微地塊、邊角餘地、閒置用地的土地供給,在核心區適度建設立體停車場,採取多元化措施擴大公共停車設施供給,保障市民基本泊位需求。

針對居民小區夜間停車和孩子上學放學接送停車難問題,可在老舊小區和學校周邊設置限時停車泊位緩解停車剛需。

二是摸清停車資源底數,促進停車資源共享。林偉權說,泊位的普查與認證最為關鍵,沒有完備的基礎數據,後續管理無從談起。建議政府委託專業調查公司,摸清停車泊位底數,建立停車基礎數據庫,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完善城市停車設施備案制度,確保新建、改建或擴建停車設施及時備案,實現停車基礎數據庫及時更新。

周明輝建議有關部門出臺相應法律法規或指導性文件,引導各類停車資源接入停車信息平臺,並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應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預約出行”的停車模式。

三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相關政策。城市停車管理涉及住房城鄉建設、公安交管等多個部門,專家建議圍繞停車規劃、車位配建、標線施畫等問題合力協作,統籌各方面力量和資源,共同推進停車問題的解決。

針對新建小區地下車位售價不規範等問題,受訪者建議儘快出臺政策規範住宅小區車位出售、出租和停車服務管理費用,促進車位使用,緩解停車壓力,同時嚴厲打擊開發商囤積居奇、肆意抬價、只售不租等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