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買新戰機“一箭三雕”,重點考慮核攜載能力

自律202004051355

據外媒報道,德國政府即將做出為空軍購買新一批戰鬥機的決定,將採購90架“颱風”戰鬥機、30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和15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以此取代 “狂風”戰鬥機,保持擁有可攜載B-61戰術核彈的作戰能力。

點評:

德國曾是歐洲空軍力量強國之一,但目前所裝備的戰鬥機普遍服役時間較長,壽命接近尾聲,正面臨著維護成本和可用性持續增長的問題。為此,德國政府一直在尋求合適的機型予以替代,並提出過多種方案。此次德國決定同時採購三款機型,其目的就是通過功能的相互補充,一方面對現有的“狂風”戰機進行更新換代,提高其空軍整體作戰能力,另一方面滿足北約框架下其戰機執行核任務的要求,同時還可以有效緩解平衡美法關於歐洲未來戰鬥機採購的矛盾,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德國買新戰機“一箭三雕”,重點考慮核攜載能力


德國空軍裝備的“狂風”戰鬥機

完成對“狂風”戰機的全面替換

“狂風”戰鬥機是德國目前裝備的數量最多同時也是最主要的戰鬥機型。該機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北約的戰略思想從“大規模報復”轉為“靈活反應”之後,為執行空中截擊等常規作戰任務由英、德、意三國共同研製的一款“多用途戰鬥計劃”, 可謂是“歐陸上空的老古董”,其當初定位是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對海攻擊,偵察,甚至是轟炸任務,以實施對地攻擊為主,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因此擁有強大的掛載能力,除了可以掛載各種空空、空地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常規炸彈外,最重要的一項功能是可以掛載核戰術導彈,在冷戰期間北約與俄羅斯的對抗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使得“狂風”與“陣風”、“颱風”戰鬥機一起,被稱為歐洲“三風”戰機。

冷戰結束後,隨著各國武器裝備的不斷更新,德國所裝備的“狂風”戰鬥機日益顯得不合時宜。目前,主要是德國第33戰鬥轟炸機聯隊的的45架 “狂風”戰機,這在冷戰時期是非常必要且實用的能力,很多系統和電子設備都已老化,難以勝任現代戰爭。例如,在2017年德國參加敘利亞作戰的過程中,其“狂風”戰鬥機由於駕駛艙內燈光過亮,根本看不清地面目標,無法執行夜間偵察任務,被稱為“表現最差”的空軍力量。目前,德國的“狂風”戰鬥機大多都已服役超過30年,若不盡快更新換代,其2030年前的維護費用將超過80億歐元,成為徹徹底底的“雞肋”。

為此,近年來德國一直在為更換“狂風”戰鬥機而努力,併為替換機型提出了一個硬性的要求,即必須具備核載荷能力。對於“颱風”戰鬥機來說,雖然整體作戰能力優於“狂風”,但卻不具備核載荷能力,要在其武器系統上整合B-61核彈,就必須將一些技術細節交給美國政府和承包商,從而獲得美國的資質認證,而這一過程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F/A-18“超級大黃蜂”已明確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明確同意,只需要3到5年的時間就可以集成B-61核炸彈,這成為此次德國採購的重要動因,此外,德國還可通過“咆哮者”電子戰機來完成“狂風”戰鬥機的電子攻擊功能替換。總體上來說,德國通過這三款機型的相互補充,將全面完成對“狂風”戰機的升級替換,提高德國空軍的整體作戰水平。

德國買新戰機“一箭三雕”,重點考慮核攜載能力


“狂風”戰鬥機與B-61核炸彈一同展示

多重因素促使德國放棄F-35選項

實際上,在對“狂風”戰鬥機的替換上,F-35一直是個不錯的選擇。目前,英國和意大利都已選擇F-35戰鬥機作為下一代主力戰鬥機,意大利更是引進F-35的生產線,在國內進行組裝生產。為了向德國推銷F-35,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作出承諾:如果德國空軍下單購買F-35, 在簽訂合同的3年後就可獲得首架該型機。而從價格上來看,F-35的採購成本和使用成本也不比德國目前擬採購的自制“颱風”戰鬥機高。但是,德國為什麼不願接受這款戰機呢?

首先,德國政府對美國有比較強的抵制態度。在默克爾領導的大聯合政府中,普遍傾向於對美國特朗普政府持抵制態度,很多向美國採購武器的議案都難在政府和議會內部通過。而在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對外政策下,美德貿易摩擦不斷上升,再加上美國在巴黎氣候協定上的失約以及自貿談判中的利己主義,均使得德國對美國深感失望。此前,又有爆料稱美國曾監聽過默克爾等德國高官的手機,更使得德國不得不懷疑引入F-35後,是否會將國防機密悉數掌握到美國手裡,畢竟以美國技術來看,通過技術手段應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為了防止引入的先進戰機日後全部受人所控,德國最終選擇放棄了F-35戰鬥機。

此外,法德之間不斷密切的合作關係對於德國採購F-35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法德是歐洲防務一體化的領頭羊,兩國一直呼籲歐洲“團結起來”,在防務領域要獨立自主,實現“歐洲防衛自主”,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持續批評北約盟國的情況下,法德兩國的防務合作關係越來越緊密,而最近簽署的“亞琛條約”,更將法德防務合作水平推到一個新高度。法國認為,如果德國大量引進F-35,很可能會削弱對下一代戰鬥機的需求,繼而影響兩國在下一代先進戰鬥機開發上的合作,這與歐洲的戰略利益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曾警告若德國選擇購買F-35,將停止兩國在聯合研製第五代戰鬥機計劃上的合作。因此,為了維持法德合作關係,德國最終排除了F-35的採購選項。

德國買新戰機“一箭三雕”,重點考慮核攜載能力


德國空軍“颱風”

戰鬥機可攜帶“金牛座”防區外空地巡航導彈,具備很強的遠程打擊能力

最後,德國希望通過採購“颱風”戰機能夠更好地照顧到德國本土及歐洲的航空工業。德國曆史上曾經有著強悍航空製造工業能力,但現在已經沒有辦法獨立的為德國空軍提供一款性能堪用的戰鬥機,這讓德國也感到不安。“颱風”是一款德國參與研發和生產的歐洲本土機型,德國希望通過大批量採購,來更深入地參與其研製和生產,並避免因採購需求不足而導致該項目流產的情況。而且,德國已經裝備了前兩個批次的“颱風”,繼續購買“颱風”,還可以使其戰鬥機型保持一定的連貫性,使得該機型在下一代先進戰鬥機投入使用前,成為德國空軍的主力機型,並更好地促進和扶持本國和歐洲航空工業的發展。

北約核共享機制使德國面臨諸多風險

德國是二戰戰敗國,與日本一樣不能研發製造裝備核武器,但由於是北約重要成員國,又所處歐洲重要地理位置,因此作為北約集體防衛體系的一部分,保留了專門的核攻擊機隊,其戰鬥機可以藉助北約現有框架下的核共享機制,攜帶和使用核武器,這樣就使得雖然德國不是核成員國,但擁有了有限核力量的渠道,間接實現了在條件適合時實施規模有限核打擊的能力。去年10月,北約在德國境內舉行了一場軍演,演習內容包括如何安全地將核武器從地下核武庫,運送到戰機上並進行掛載等。在演習中,數架德國空軍的“狂風”戰鬥機將儲存在地下核武庫中的戰術核武器掛載上,並升空展開模擬核戰演習。

正是看中了上述優勢,戰後美軍一直在德國駐紮重兵,並部署了戰術核武器。美國認為,從戰略對抗考慮,在歐洲部署核武器,一方面可強化美國領導下的北約在歐洲防務中的核心作用,進而保持美國在歐洲防務政策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保持對蘇聯(俄羅斯)的核威懾,為核裁軍談判留下籌碼。因此,雖然目前美國在歐洲部署核武器遭遇了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但美國不會輕易從歐洲撤出核武器。

德國買新戰機“一箭三雕”,重點考慮核攜載能力


EA-18G“咆哮者”具有很強的電子戰能力,目前只有美國和澳大利亞裝備該機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目前,美國一共在歐洲5個戰略地理位置關鍵的國家部署了大約180枚B-61核炸彈。這是美國在冷戰時期開發的一款用於戰機的戰術核武器,具有可變當量設計,可實施精確制導打擊,是目前美軍最具威力的空基戰術核武器之一。這些核彈可以按照北約的需求,由相應的北約國家戰機來投擲。其中,美國在德國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比謝爾空軍基地部署有約20枚B-61,這些核武器存放在德國,但管理權卻在美國空軍的第702彈藥支援中隊,所有載機都必須經過美國的安全資質認證,才能攜帶核彈。而目前,北約國傢俱備B-61核彈攜帶資質的戰鬥機只有歐洲研發的“狂風”戰鬥機和美國研製的F-16戰鬥機。

為了取代“狂風”戰鬥機,實際上德國空軍很早就開始尋求為其“颱風”戰鬥機配備B-61核彈的資質,並將相關的資質審查提交給了美國。對於德國來說,如果美國通過了“颱風”戰鬥機攜帶核彈的資質審查,那麼德國空軍就將繼續採購“颱風”來接替老舊的“狂風”執行歐洲核威懾的任務;如果美國拒絕為“颱風”戰鬥機發放資格認證,那麼德國就只能另尋他徑,或在“狂風”戰鬥機全部退役之後放棄執行此類核威懾性質的能力,這將會極大影響北約在歐洲的戰術核打擊部署戰略。而對於美國而言,則認為“颱風””戰鬥機曾發生多次事故,並不是非常成熟的平臺,目前性能還不足以達到攜帶核彈執行任務的能力;而且,美國還更擔心如果給“颱風”戰鬥機亮綠燈,那麼必然會影響F-35戰鬥機在歐洲的銷售。此外,美國一直向德國施加壓力,最終終於實現了後者採購F/A-18F “超級大黃蜂”的意願。

總之,對於德國空軍來說,只要北約集體防務框架沒有變,其戰術核打擊任務就不會被放棄,從而導致美歐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保持在核武器領域進行合作。但是,隨著近些年歐洲內部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以及國際恐怖主義的擴大,美國部署在歐洲的核武器已然成為了一個不安定的因素,一旦發生任何差池,所帶來的後果將難以想象,這也成為德國必須考慮和麵對的風險與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