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天使,一面魔鬼,這個化學家怎麼改變了這個世界

菲力克斯•霍夫曼為減輕父親的關節炎,合成了一種可以安全使用的止痛藥,也就是阿司匹林,但他後來合成的海洛因卻成為萬千人的夢魘。

一面天使,一面魔鬼,這個化學家怎麼改變了這個世界

科學家菲力克斯•霍夫曼。

如果不是菲利克斯•霍夫曼,現代醫學就沒有最著名的非處方藥--阿斯匹林。但是同樣的,如果沒有霍夫曼,社會也將沒有海洛因,無數人也不會深陷其中而家破人亡。

早年的霍夫曼

霍夫曼於1868年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父親是德國路德維希堡的一家工廠主,也正是在這裡,年輕的霍夫曼開始喜歡製造並掌握了多種化學工藝。後來他讀於慕尼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於189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霍夫曼在化學和藥理學方面的天賦很快就被他的教授阿道夫·馮·貝耶爾注意到了。貝耶爾因其合成染料的工作而於190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後來介紹愛徒霍夫曼去德國製藥和染料巨頭拜耳公司工作。1894年,霍夫曼加入了德國埃爾伯費爾德的拜耳公司新成立的藥物研究部門。

霍夫曼作為研究人員被公司寄予厚望,公司希望他們可以合成出用作藥物的新物質,而不是簡單地從天然產品中提取活性成分。此時的霍夫曼想到了父親飽受的關節炎之苦,老霍夫曼患有退行性關節炎,行動不便,而當時的止痛藥嚴重不足,而且患者服用後有危險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發明

霍夫曼研究中用到的物質叫做水楊酸,廣泛存在於柳樹皮中。19世紀30年代,法國藥學家亨利•勒魯和意大利化學家拉斐爾·皮爾在實驗室中成功分離出了水楊酸。1859年,德國化學家赫爾曼•科爾貝成功實現了它的人工合成。但是水楊酸做為藥物並不成功,它有一種極為難吃的味道,而且對胃的刺激很大,很多患者無法忍受它的副作用。

霍夫曼後來找到了一種方法,即給水楊酸添加醋酸中的活性化學物質--乙酰基,終於在1897年8月10日霍夫曼合成出了一種分析純的穩定水楊酸,取名叫做乙酰水楊酸。

起初,科學界對霍夫曼的發現表示懷疑,但很快就有化學家驗證了他的發現。人體試驗隨之開展,為此拜耳製藥實驗室負責人海因裡希·德瑞瑟還親自試驗了這種新型藥物。無可爭辯地,這種化學物質可以減緩疼痛且減少發燒,同時也不會產生之前水楊酸對胃部的副作用。

乙酰水楊酸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其名字取自乙酰基Acetyl中的“A”和繡線菊Spirea的“spirin”,其中繡線菊屬植物富含水楊酸。插句題外話,據說除了霍夫曼和德瑞瑟,他們的主管阿瑟·艾肯倫也幫助發明了阿司匹林,但由於艾肯倫是猶太人,功勞簿上他被排除在外。

因為在當時的德國,拜耳是支持納粹德國的主要品牌之一。

一面天使,一面魔鬼,這個化學家怎麼改變了這個世界

1917年“紐約時報”的一篇拜耳阿司匹林廣告。

1899年後,拜耳開始銷售瓶裝的粉末阿司匹林。拜耳公司還申請了該產品的德國專利,但由於乙酰水楊酸很早之前便人工合成了,因此專利申請被駁回。實際上,早期的分離方法並不能得到純淨且可以穩定生產的乙酰水楊酸,霍夫曼合成方法不同,便捷且可以大規模生產。

儘管如此,旺盛的銷售使得拜耳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名字。霍夫曼父親的關節炎也大大緩解了。在阿斯匹林成為暢銷品之後不久,霍夫曼成為拜耳製藥部門的負責人。

或許,僅僅憑著阿司匹林的發明,霍夫曼便可名垂歷史,然而,霍夫曼的另外一項發明卻讓他的人生有了另外一個註腳。

海洛因發明

在霍夫曼合成阿司匹林的同時,德瑞瑟正在研究可待因的止痛性質,這是一種來自鴉片的提取物,屬於較弱的嗎啡。德瑞瑟想看看可待因如何影響呼吸,並要求霍夫曼對嗎啡同樣地進行乙酰化,然而,當霍夫曼成功乙酰化嗎啡時,得到的卻不是可待因,而是海洛因。

海洛因在被合成後,當時的研究人員尚未意識到海洛因的危害,所以拜耳公司銷售它來治療咳嗽、減輕分娩疼痛、麻醉病人以及控制某些精神障礙。後來,海洛因的危害逐漸為人們所發現且被明確禁止,但是作為毒品之王,海洛因至今被各個國家視為威脅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面天使,一面魔鬼,這個化學家怎麼改變了這個世界

來自1911年的拜耳海洛因廣告。

霍夫曼的遺產

霍夫曼於1928年退休,1946年在瑞士逝世,終身未婚。

在被髮明125年後,阿司匹林已被廣泛用於緩解疼痛和減少發燒,也用於心臟疾病和心臟手術的恢復,阿司匹林甚至可以通過防止動脈阻塞來減少血液凝塊,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一面天使,一面魔鬼,這個化學家怎麼改變了這個世界

經典的拜耳阿司匹林瓶。

但另一方面,海洛因已成為社會頑疾。在美國,僅在2017年,一些人15900 死於吸食海洛因過量所致。

也許,阿斯匹林拯救的生命有一天可以平衡海洛因造成的死亡和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