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簡史(74)唐太宗李世民—真正的寵兒狂魔,為小兒不惜廢太子


皇帝簡史(74)唐太宗李世民—真正的寵兒狂魔,為小兒不惜廢太子


姓名:李世民

生卒時間:598年-649年;享年52歲;

在位時間:23年,時間長才能建立盛世;

出身:嫡次子出身,

如何上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後上位;

如何死的:病死

帝號含義:廟號太宗,諡號文帝;可見歷史上對其的定位是文治大於武功;

年號含義:貞觀,二字最早出現《易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也有“貞,正也;觀,示也。”的解釋;估計也是李世民為了掩飾自己弒兄逼父的行為。

主要輔政大臣:褚亮、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敬德、程知節、魏徵、王圭、尉遲恭、秦瓊;

生平:

李世民的豐功偉績自不用多說,這是歷史評價上少有的明君,也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文韜武略,上馬打天下,下馬成就貞觀之治,不管這個貞觀之治有沒有水分,但經過其二十多年的治理,人口增長、經濟和農業恢復,確實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皇帝簡史(74)唐太宗李世民—真正的寵兒狂魔,為小兒不惜廢太子


李唐能夠統一中國,並且其統治延續了近三百年,可以說李世民一人貢獻了大部分的基礎。從勸說李淵起兵造反,到破薛舉,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擊敗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基本完成統一。

上位後,連續發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高句麗等少數民族及長期騷擾邊境的勢力;為大唐王朝奠定了一個安定的大環境,從而有機會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帝國,長安成為世界級城市。

李世民的一生很明顯的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登基前,那時馬上打天下,表現出來的是他的軍事天賦和能力。

第二個階段是登基後,依靠之前弘文館的文人班底,自己也徹底的轉變為文治高手,開始以文治理天下。這種身份轉變能力,確實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能力,才會在他身負如此惡名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名留青史,成為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這或許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包袱和最大的理想。動用武力搶來的皇帝並不好當。

皇帝簡史(74)唐太宗李世民—真正的寵兒狂魔,為小兒不惜廢太子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背景和心理狀態,導致李世民成為一個寵兒狂魔,最後因為他的這種不正常的行為的,導致太子背叛,最後被廢。這是李世民一生中第二個的汙點。

629年,李世民成功搶奪了皇位,正式登基。隨即冊封8歲的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大唐帝國的繼承人。之後,李世民對太子寄望深厚,派出包括李綱等名師進行指導。就連李承乾生病,李世民也是非常上心,每次都會很關心,還會安排道士或高僧進行祈福。為了未來執政順利,李世民一開始就不斷讓李承乾接觸朝政,瞭解政務,開始培養太子的能力,讓他及早了解朝廷的運作和國家大事的處理。

事情發展到這裡,一切都很正常。但後來卻因為李承乾的同母的親弟弟李泰,而導致事情慢慢的出了問題。主要還是因為李世民太過寵愛李泰,讓李承乾明顯的感受到了威脅。李世民對這個兒子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首先在李泰的爵位上,就高人一等,很不合禮儀的封為正一品的親王,其他王子都沒有這個待遇。

皇帝簡史(74)唐太宗李世民—真正的寵兒狂魔,為小兒不惜廢太子


然後封地也是大其他王子很多倍,其他兒子最好的待遇可能是8個州的封地,而李泰竟然能得到16個州的封地。而且他還可以長期住在京城,不用去自己的封地就封。李世民甚至還想他這個兒子搬到皇宮中去陪他一起住。

據說李泰的王府在京城也是最大的,李世民一天見不到李泰都要寫信或者送禮物給他。因為李泰太胖,李世民不但不擔心他的身體,反而賜他在皇宮中坐轎子的特權。

有一次有人告訴李世民說,魏徵、房玄齡等很多大臣不尊重李泰,李世民竟然將這些大臣叫宮中,大罵一頓。完全不給大臣們面子,最後據說是在魏徵的據理力爭之下,李世民才承認自己是公私不分了。

還有一件太子接受不了的事情,那就是連李泰的兒子都深受李世民夫婦的寵愛,從小接到宮中,由長孫皇后親自撫養。

李世民這種行為,讓眾多的大臣都覺得不妥,多次看不過眼,上書勸阻,但並沒有有什麼效果。讓眾大臣和史官都無可奈何。

皇帝簡史(74)唐太宗李世民—真正的寵兒狂魔,為小兒不惜廢太子

而這個李泰,確實是很有才華的人,聰明絕倫,情商高會說話,而且愛文學,字也寫得好,還是當時很高水平的書畫鑑賞家。李泰還親自主編了一套書,名為《括地誌》,是介紹大唐地理、風土人情、山川河流、城池古蹟等方面重要書籍。據說他寫文章也很有水平,有二十卷的文集出版,只是到現在已經失傳。

李泰不但得到李世民的過分寵愛,最後還得到了自置文學館,自行招納人才以討論學問的權力。李世民就是靠這個權力,網羅了一大堆人才 ,最後才殺兄奪位的。這種事情一出來,只會給李承乾造成極大的威脅。

皇帝簡史(74)唐太宗李世民—真正的寵兒狂魔,為小兒不惜廢太子


這樣一個有才華,會搞關係的李泰,再加上李承乾跛腳,是個殘疾人,估計心理本來就比較脆弱。在李世民的有意無意的造勢之下,朝廷的風向也會跟著改變。本來沒有奪嫡之爭的事情,在李世民推波助瀾之後,也會無風起浪,朝廷的各派勢力自然就會選擇站隊,參與競爭。最後太子李承乾在權力之爭的落敗,太子之位被廢,失去繼承資格,並遷居到黔州,遠離京城。

而李世民最後也沒有立李泰為繼承人,而是選了一個更小的,排名第八的兒子,一個性格溫順,各個派系都能接受的人選,也就是李治作為太子繼位。據說,能讓三個兒子都活著,不會因為權力之爭而死,是他選李治最大的原因。兄弟之間的相互殺戮,李世民確實是有點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