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吐槽銀行APP“全家桶”,最多一家有16個,是時候做減法了

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絕大部分的人們都已經習慣用手機來搞定一切日常生活中能解決的問題,通訊、社交、出行、購物、支付等等,自從支付寶推出餘額寶、餘利寶等功能後,隨著支付寶用戶數越來越多(據去年支付寶財報顯示,支付寶在全球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8.7億人),很多人也都開始習慣把錢存放到支付寶,而這些數據也讓國內各大銀行開始分外眼紅,都紛紛大力推出自己的銀行APP,這也成為了銀行發力金融科技轉型的突破點,其實各大銀行推出的APP,確實讓用戶對於辦理銀行一些相關業務時方便了很多,這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很多用戶抱怨說,如果想購買銀行的一些理財投資類的產品來說,每買一個產品,就下載一個APP,這也讓很多用戶對銀行的相關app抱怨頗深。

用戶吐槽銀行APP“全家桶”,最多一家有16個,是時候做減法了

就工商銀行來說,就有中國工商銀行、工銀商戶之家、工銀融e聯、工銀e生活、融e生活、工銀e校園、工銀e支付、工銀e投資、工銀融e借、工銀融e行、融e購。本來覺得工商銀行本來就已經很多了,但是沒想到還有更多的,據瞭解,建行旗下總共有21個APP,其中有16個對個人用戶開放,包括有:中國建設銀行、建行龍支付、勞動者港灣、雄安居、上海住房租賃、建行惠懂你、建融公寓、陽光·美好家園、建行播報、CCB建融公寓、建融惠家、建行短信銀行、建行善融商城、CCB建融家園、網絡金融駕駛艙、隨芯用,都涵蓋了社區、支付、電商、社保、汽車金融等多個場景業務,簡直堪稱“全家桶”。

用戶吐槽銀行APP“全家桶”,最多一家有16個,是時候做減法了

據去年第三方研究機構NDFI統計顯示,21家銀行針對境內個人客戶開發的APP數量高達80個,除了工商和建行,就目前國內各大銀行來說,平均每家銀行約有3.8個app,對銀行這樣如此眾多的APP中,也容易給銀行用戶造成了一些困擾,甚至很多名稱都比較相似,同質化的功能也比較多,很多人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要下載哪一個APP,最後導致手機下載了一大堆APP,而這些APP有些有可能一年都用不了幾次,甚至還有個別用戶抱怨稱,去銀行辦理一項業務,就被下載了幾個APP,當拒絕下載使用後還有被銀行服務人員甩臉現象發生。

用戶吐槽銀行APP“全家桶”,最多一家有16個,是時候做減法了

其實對於銀行APP的“全家桶”的問題,此前也有相關銀行技術部門主管稱,造成銀行APP名稱混亂的主要原因是,傳統業務與生活服務等領域所定位不清晰,還有一些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競爭導致,從整個銀行APP的用戶活躍度來說,大部分的使用率都偏低,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銀行在用戶規模、粘性、活躍度來說,競爭都偏弱。

用戶吐槽銀行APP“全家桶”,最多一家有16個,是時候做減法了

關於銀行APP“全家桶”和偶爾“被甩臉”的情況確實時有發生,從普通用戶角度來說,建議銀行以用戶需求為首要目標,認真權衡用戶的體驗,明確手機銀行APP的定位,以及對同質化的功能、信息冗餘過剩造成的對銀行APP認知的混亂,在不影響核心主體業務的基礎上,儘量要做減法,以便給用戶通過更多更好的人性化服務,改善用戶對銀行APP的認知,為用戶帶來實際收益。

對於“一家銀行推出多個APP,但使用率不高的現狀”你有什麼觀點和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