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之戰:大明僅有的“一副家當”損失殆盡

孫傳庭自柿園之役敗歸陝西后,到處招兵買馬、發展生產、置辦武器,經過大半年的努力,陝西官軍實力有顯著增長。孫傳庭還發明瞭一種戰車,上面裝載火炮,車廂裡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糧食,名叫火車。這種火車共打造了二萬輛,組成一個火車營,由總兵白廣恩統領。五月,崇禎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不久又封他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並賜予尚方寶劍。八月,在崇禎的一再催促下,孫傳庭在西安關帝廟誓師,統率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部十萬眾東出潼關,同時檄調各路人馬夾攻李自成。李自成得知陝西官軍出關的消息,親統大軍北上河南迎敵。由於河南境內赤地千里,缺少糧草,李自成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郟縣以南的地區,把後勤問題留給長途跋涉的官軍。

由於民軍放棄了潼關到郟縣的廣闊地帶,陝西官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八月上旬佔領洛陽,九月八日攻佔汝州,民軍督尉四天王李養純投降。李養純的投降後向官軍洩露秘密,給民軍帶來很大損失,他報告說:民軍的老營在唐縣,精銳部隊在襄城,地方上任職的文武官員屯聚在寶豐。孫傳庭根據這個情報採取了有針對性的行動,首先攻破寶豐,斬偽州牧陳可新等,然後揮師唐縣,將安置在那裡的民軍家屬斬殺殆盡。九月十四日,官軍和民軍主力在郟縣進行激戰,民軍戰敗逃跑,官軍緊追不捨,果毅將軍謝君友被俘殺,李自成本人也差點被擒。後來民軍逃入襄城,官軍也尾隨而至。面對危局,一些民軍將士產生的投降的念頭。這時大雨整整下了七天,城外露舍的官軍苦不堪言,由於道路泥濘,官軍的糧車難以移動,官軍的後勤出現問題。官軍希望破郟縣獲取給養,但是郟縣早己坐吃山空,破城後只得到一些騾馬,很快就被士兵們分食殆盡。這時李自成派大將劉宗敏率一萬名騎兵從小路抄到官軍後方,切斷官軍的糧道,為了麻痺官軍,李自成用大牌寫下戰書,約定日期同官軍決戰,以此牽拌官軍。

士兵們有雨淋沒飯吃,情緒開始浮躁起來,孫傳庭無奈之下,只好決定回師迎糧,他命令河南總兵陳永福留守軍營,自己統率嫡系陝西官軍分路回師打通糧道。陳永福部下士兵看到陝西官軍走了,自己卻被留下來忍飢挨餓充當替死鬼,都憤憤不平,也都跟在陝西官軍後面撤退(前軍移,後軍亂),陳永福無法控制局面(永福斬之不能止),官軍隊伍大亂,民軍乘機發起進攻,官軍全線崩潰。官軍逃到南陽才緩過神來,調頭迎戰民軍,雙方展開大戰。民軍戰陣共有五重,第一重是饑民,第二重是步兵,第三重是騎兵,第四重是精銳騎兵,第五重是家屬。

官軍攻破了民軍前三重戰陣,與第四重戰陣的精騎相持不下,鏖戰中,白廣恩部火車營招架不住,率先潰敗。火車營的潰敗引發連鎖反應,騎兵也招架不住逃跑,戰場形勢瞬間發生鉅變,由雙方互相廝殺變為一方追殺另一方。民軍傾巢而出,窮追不捨,一日一夜追殺四百餘里,官軍死亡四萬餘人,損失兵器輜重數十萬。此役,大明僅有的“一副家當”損失殆盡,成了待宰的羔羊,民軍的戰略問題也迎刃而解,擴大戰果,乘勢奪取關中。

汝州之戰和松錦大戰一樣,都是決定明朝命運的戰略決戰,在這兩場戰役中,明軍並非沒有機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歸於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