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詩經》完整版(下)

收藏:《詩經》完整版(下)

更多優質文章,進主頁查看! 你想要的全都有。不看後悔,機不可失, 關注再走哦~

小雅·魚藻之什-14

【221.魚藻】刺幽王也。言萬物失其性,王居鎬京,將不能以自樂,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3章4句)

  1.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2.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鎬,飲酒樂豈。
  3. 魚在在藻,依於其蒲。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1、頒(墳fén):大首貌。 2、豈(凱kǎi):歡樂。 3、莘(申shēn):長。 4、那(挪nuó):安閒貌。

【222.采菽】刺幽王也。侮慢諸侯。諸侯來朝,不能錫命以禮,數徵會之,而無信義。君子見微而思古焉。(5章8句)

  1.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袞及黼。
  2. 觱沸檻泉,言採其芹。君子來朝,言觀其旂。其旂淠淠,鸞聲嘒嘒。載驂載駟,君子所屆。
  3.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紓,天子所予。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
  4.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樂只君子,萬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5. 汎汎楊舟,紼纚維之。樂只君子,天子葵之。樂只君子,福祿膍之。優哉遊哉,亦是戾矣。

01、菽(舒shū):《鄭箋》:“菽,大豆也。” 02、莒(九jiǔ):圓筐。 03、袞(滾gǔn):有卷龍圖紋的衣服。黼(輔fǔ):黑白相間禮服。 04、觱(必bì)沸:泉水翻騰貌。 05、淠淠(佩pèi)、嘒嘒(會huì):《毛傳》:“淠淠,動也。嘒嘒,中節也。” 06、芾(伏fú):《鄭箋》:“芾,太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謂之芾,其他服謂之韠(閉bì)。” 07、萬福攸(憂yōu)同:《集傳》:“為萬福之所聚。” 08、平平(蹁pián):《毛傳》:“平平,辯治也。” 09、紼(伏fú):系船的麻繩。纚(黎lí):拉船的竹索。 10、膍(皮pí):厚賜。 11、戾(立lì):止,定。

【223.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親九族而好讒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詩也。(8章4句)

  1. 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無胥遠矣。
  2. 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
  3. 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愈。
  4.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已斯亡。
  5. 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6. 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7.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8. 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1、騂騂(辛xīn):調和貌。 2、瘉(遇yù):病。 3、饇(遇yù):飽。 4、猱(撓náo):《毛傳》:“猱,猿屬。塗,泥。附,著也。” 5、晛(限xiàn):日氣。 6、婁(屢lǚ):屢次。 7、髦(毛máo):西南部族名。

【224.菀柳】刺幽王也。暴虐無親,而刑罰不中,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3章6句)

  1.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無自暱焉。俾予靖之,後予極焉。
  2.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無自瘵焉。俾予靖之,後予邁焉。
  3. 有鳥高飛,亦傅於天。彼人之心,於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兇矜。

1、菀(遇yù):《毛傳》:“菀,茂木也。” 2、暱(逆nì):病。 3、靖:謀劃。極:放逐。 4、愒(器qì):同“憩”,休息。 5、瘵(債zhài):病。

【225.都人士】周人刺衣服無常也。古者長民,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歸壹。傷今不復見古人也。(7章8句)

  1. 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
  2.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我不見兮,我心不說。
  3. 彼都人士,充耳琇實。彼君子女,謂之尹吉。我不見兮,我心苑結。
  4.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捲髮如蠆。我不見兮,言從之邁。
  5. 匪伊垂之,帶則有餘。匪伊卷之,發則有旟。我不見兮,云何盱矣。

1、都(督dū):美。 2、撮(搓cuō):帶子。 3、綢:通“稠”。 4、琇(秀xiù):《毛傳》:“琇,美石也。” 5、苑(遇yù,又讀允yǔn):積壓;蘊結 6、卷(拳quán):髮束翹起。蠆(chài):蟲名,尾巴上翹。 7、旟(於yú):揚。 8、盱(需xū):《傳疏》:“《卷耳》傳:‘盱,憂也。’言憂傷之深也。”

【226.采綠】刺怨曠也。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4章4句)

  1.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2. 終朝採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3. 之子於狩,言韔其弓。之子於釣,言綸之繩。
  4.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1、綠:一作“菉(祿lù)”,草名。又名王芻。匊(居jū):即掬。 2、襜(攙chān):指衣服遮著前面的部分,蔽膝或前裳。 3、韔(暢chàng):藏弓的套子。 4、綸(倫lún):糾繩。 5、鱮(敘xù):鰱魚。

【227.黍苗】刺幽王也。不能膏潤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職焉。(5章4句)

  1.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
  2. 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雲歸哉。
  3.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雲歸處。
  4.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徵師,召伯成之。
  5.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則寧。

1、芃芃(朋péng):《毛傳》:“芃芃,長大貌。” 2、隰(席xí):低溼的地方。

【228.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見君子,盡心以事之。(4章4句)

  1.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
  2.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3.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4.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隰(席xí):低溼的地方。 2、阿(俄é):美貌。難:通“儺(挪nuó)”,盛多。 3、沃(臥wò):柔美。

【229.白華】周人刺幽後也。幽王取申女以為後,又得襃姒而黜申後,故下國化之,以妾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為之作是詩也。(8章4句)

  1.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2.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3.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4. 樵彼桑薪,卬烘於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5. 鼓鍾於宮,聲聞於外。念子懆懆,視我邁邁。
  6. 有鶖在梁,有鶴在林。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7.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8.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遠,俾我疧兮。

1、菅(間jiān):《毛傳》:“白華,野菅也,已漚為菅。” 2、滮(標biāo)池:古河流名。 3、卬(昂áng):我。煁(神shén):可移動的爐灶。 4、懆懆(草cǎo):不安。 5、鶖(秋qiū):水鳥名。 6、戢(及jí):收斂。 7、疧(齊qí):《毛傳》:“疧,病也。”

【230.綿蠻】微臣刺亂也。大臣不用仁心,遺忘微賤,不肯飲食教載之,故作是詩也。(3章8句)

  1. 綿蠻黃鳥,止於丘阿。道之雲遠,我勞如何。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2. 綿蠻黃鳥,止於丘隅。豈敢憚行,畏不能趨。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3. 綿蠻黃鳥,止於丘側。豈敢憚行,畏不能極。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

1、綿蠻:小鳥貌。 2、後車:隨行副車。 3、謂:歸。 4、憚:畏。 5、極:至。

收藏:《詩經》完整版(下)

小雅·瓠葉之什

【231.瓠葉】大夫刺幽王也。上棄禮而不能行,雖有牲牢[雝下食]餼,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廢禮焉。(4章4句)

  1. 幡幡瓠葉,採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2.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3.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4.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1、幡幡(番fān):反覆翻動貌。瓠(護hù):葫蘆。 2、酢(做zuò):回敬。

【232.漸漸之石】下國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荊舒不至,乃命將率東征。役久病於外,故作是詩也。(3章6句)

  1.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武人東征,不遑朝矣。
  2.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山川悠遠,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遑出矣。
  3.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武人東征,不皇他矣。

1、漸漸(纏chán):通“巉”,山石高峻貌。 2、烝(蒸zhēng):《鄭箋》:“烝,眾也。” 3、蹢(迪dí):獸蹄。

【233.苕之華】大夫閔時也。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並起,因之以饑饉。君子閔周室之將亡,傷己逢之,故作是詩也。(3章4句)

  1. 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2.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3.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1、苕(條tiáo):植物名,又名陵苕、凌霄或紫葳。 2、牂(臧zāng):母綿羊。 3、罶(柳liǔ):魚笱。

【234.何草不黃】下國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國背叛,用兵不息,視民如禽獸。君子憂之,故作是詩也。(4章4句)

  1.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
  2.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3.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4.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棧之車,行彼周道。

1、玄(古音xín):赤黑色,是百草由枯而腐的顏色。 2、矜(關guān):和“鰥”字通。 3、兕(似sì):《集傳》:“兕,野牛也。” 4、芃(蓬péng):本是眾草叢生之貌,這裡用來形容狐尾的蓬鬆。

大雅·文王之什

【235.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7章8句)

  1.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2.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3.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4.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5. 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於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6.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鑑於殷,駿命不易!
  7.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1、於(烏wū):表讚美的語氣詞。 2、亹亹(偉wěi):勤勉貌。 3、祼(灌guàn)將:《詩緝》:“祼,謂以鬯(唱chàng)酒獻屍,屍受酒而灌於地以降神也。行祼之禮,謂之祼將。” 4、黼(撫fǔ):白與黑也。冔(許xǔ):殷商禮帽。 5、藎(盡jìn):進用。

【236.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覆命武王也。(8章6、6、8、6、8、8、6、8句)

  1.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2.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
  3.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4.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5.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6.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7.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8.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1、忱(陳chén):相信。 2、適:借為嫡(迪dí),嗣子。 3、摯(治zhì):《毛傳》:“摯國任姓之中女也。” 4、洽(合hé):也作“合”、“郃”,水名,在今陝西合陽縣。 5、俔(欠qiàn):好比。 6、纘(鑽zuān):美女。 7、燮(謝xiè):相會。 8、騵(原yuán):赤毛白腹的馬。

【237.綿】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9章6句)

  1.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冗,未有家室。
  2.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3.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4.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5.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6. 捄之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7.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乃立冢土,戎醜攸行。
  8.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9.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01、瓞(迭dié):小瓜。 02、土:讀為“杜”。 03、古公亶(膽dǎn)父:就是前注所說的太王。 04、膴膴(武wǔ):肥沃。 05、堇(謹jǐn):植物名,野生,可以吃。飴(移yí):用米芽或麥芽熬成的糖漿。 06、徂(殂cú):始。 07、捄(揪jiū):聚土和盛土的動作。陾陾(仍réng):眾多。 08、度(奪duó):向版內填土。薨薨(轟hōng):人聲及倒土聲。 09、屢(樓lóu):古“婁”字,讀同“僂”,隆高。馮馮(憑píng):削土聲。 10、鼛(皋gāo):大鼓名,長一丈二尺。 11、伉(抗kàng):高。 12、肆:故。殄(舔tiǎn):絕。 13、隕(允yǔn):失。 14、柞(做zuò):植物名,橡櫟之一種。棫(域yù):白桵(蕊ruǐ),小木,叢生有刺。 15、喙(惠huì):困極。

【238.棫樸】文王能官人也。(5章4句)

  1.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闢王,左右趣之。
  2. 濟濟闢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3.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於邁,六師及之。
  4. 倬彼雲漢,為章於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5.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1、芃芃(彭péng):《毛傳》:“芃芃,木盛貌。” 棫(域yù):白桵(蕊ruǐ),小木,叢生有刺。 2、槱(有yǒu):堆積木柴,點火以祭天神。 3、淠(必bì):船行搖晃貌。 4、烝(蒸zhēng):眾。 5、倬(卓zhuō):廣大。 6、追(堆duī):雕。

【239.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劉之業,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幹祿焉。(6章4句)

  1.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幹祿豈弟。
  2.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3.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4. 清酒既載,騂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5.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6. 莫莫葛藟,施於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1、楛(戶hù):木名。 2、燎:同“尞”。 3、勞(澇lào):保佑。

【240.思齊】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劉之業,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幹祿焉。(5章2:6,3:4句)

  1.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2. 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3. 雍雍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
  4.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聞亦式,不諫亦入。
  5.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

1、齊(摘zhāi):肅敬。 2、大姒(似sì):《毛傳》:“大姒,文王之妃也。” 3、恫(同tóng):痛。 4、斁(杜dù):敗壞。

【241.皇矣】美周也。天監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8章12句)

  1.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2.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闢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3.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4.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5.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
  6.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7.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訽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8. 臨衝閒閒,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衝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01、耆(其qí):憎怒。 02、作:同“斫(琢zhuó)”,斬。屏(柄bǐng):除去。 03、菑(姿zī):樹木立著枯死。翳(異yì):樹木倒著,枯樹。 04、檉(撐chēng):檉柳,西河柳。椐(居jū):靈壽樹。 05、檿(演yǎn)、柘(這zhè):木名,山桑,黃桑。 06、貊(莫mò):不聲張。 07、歆(新xīn)羨:羨慕。 08、祜(護hù):《鄭箋》:“祜,福也。” 09、仇:儔(籌chóu)。匹配。 10、墉(庸yōng):《毛傳》:“鉤,鉤梯也,所以鉤引上城者。臨,臨車也。墉,城也。” 11、馘(國guó):《集傳》:“連連,屬續貌。馘,割耳也。軍法獲者不服,則殺而獻其左耳。安安,不輕暴也。” 12、類、禡(罵mà):祭祀名。

收藏:《詩經》完整版(下)

【242.靈臺】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3章6句)

  1.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2.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3. 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鍾,於樂辟雍。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01、亟(急jí):《鄭箋》:“亟,急也。” 02、麀(優yōu):母鹿。囿(右yòu):養動物的園子。 03、濯濯(拙zhuó)、翯翯(赫hè):“濯濯,肥澤貌。翯翯,潔白貌。” 04、沼(找zhǎo):“沼,池也。” 05、牣(刃rèn)《集傳》:“牣,滿也。” 06、虡(劇jù):木架以掛鐘鼓。樅(叢cōng):鍾、磬(慶qìng)的崇牙。 07、賁(奔bēn):大鼓。鏞(庸yōng):大鐘。 08、逢逢(蓬péng):《毛傳》:“逢逢,和也。” 09、鼉(馱tuó):鱷魚名。 10、矇瞍(蒙叟méng sǒu):瞎眼樂師。

【243.下武】繼文也。武王有聖德,復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6章4句)

  1.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後在天,王配於京。
  2. 王配於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3.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4. 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5.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6.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祜(護hù):《鄭箋》:“祜,福也。”

【244.文王有聲】繼伐也。武王能廣文王之聲,卒其伐功也。(8章5句)

  1.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
  2.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文王烝哉!
  3. 築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
  4.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王后烝哉!
  5.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闢。皇王烝哉!
  6. 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7.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8.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1、遹(遇yù):遵循。 2、烝(蒸zhēng):美,盛。 3、淢(旭xù):護城渠。 4、芑(起qǐ):此處指杞柳。 5、孫:通“遜”,順。

大雅·生民之什

【245.生民】尊祖也。后稷生於姜嫄,文武之功起於後稷,故推以配天焉。(8章10、8句)

  1.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2.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拆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3.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
  4. 實覃實訏,厥聲載路。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5.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慄,即有邰家室。
  6.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恆之秬秠,是獲是畝。恆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7.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8. 卬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

01、禋(因yīn)祀:一種野祭。 02、弗:“祓(扶fú)”的借字。 03、介:讀為“愒(棄qì)”,息。 04、坼(撤chè):裂。副(劈pì):裂開,剖開。 05、菑(災zāi):“災”的異體字。 06、寘(至zhì):即“置”,擱。 07、腓(肥féi):隱蔽。 08、呱(孤gū):啼哭。 09、實:與“寔”同,作“是”解。覃(潭tán):長。訏(需xū):大。 10、以:同“已”。就:求。 11、蓺(意yì):種植。荏(忍rěn)菽:大豆。 12、旆旆(配pèi):即“芾芾(廢fèi)”,茂盛。 13、穟穟(歲suì):美好。 14、幪幪(猛měng):茂盛覆地。 15、唪唪(繃běng):《說文》引作“菶菶(繃běng)”,多果實貌。 16、茀(扶fú): 拔除。 17、種:猶“腫”,肥盛。褎(又yòu):禾苗漸長貌。引申為出眾。 18、邰(臺tái):地名,又作“斄”,音同。 19、秬(聚jù):黑黍。秠(披pī):一種黑黍。 稃(扶fú):指米粒的外殼。 20、穈(門mén):赤苗嘉穀(初生時葉純色)。芑(起qǐ):白苗嘉穀(初生時色微白)。 21、恆(更gèng):遍;滿。“恆之秬秠”言遍種秬秠. 22、任:猶“抱”。 23、揄(由yóu):《說文》引作“舀”,取出。 24、蹂(柔róu):通“揉”,揉搓。 25、烝:同“蒸”。浮浮:《說文》引作“烰烰(扶fú)”,熱氣上升貌。 26、羝(低dī):牡羊。軷(拔bá):祭道路之神。 27、燔(煩fán)、烈:燒烤。 28、歲:古讀如“雪”。 29、卬(昂áng):我。

【246.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內睦九族,外尊事黃耇,養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8章4句)

  1.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2. 慼慼兄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3. 肆筵設席,授幾有緝御。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4. 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餚脾臄,或歌或咢。
  5. 敦弓既堅,四鍭既均,舍矢既均,序賓以賢。
  6. 敦弓既句,既挾四鍭。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
  7. 曾孫維主,酒醴維醽,酌以大斗,以祈黃耇。
  8. 黃耇臺背,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01、敦(團tuán):聚貌。行(形xíng):道路。 02、緝(其qí):輪換不斷。 03、斝(假jiǎ):《毛傳》:“斝,爵也。夏曰盞,殷曰斝,周曰爵。” 04、醓醢(坦海tǎn hǎi):帶湯的肉醬。 05、臄(劇jù):舌頭。 06、咢(惡è):擊鼓不唱歌。 07、鍭(喉hóu):箭。 08、句(夠gòu):拉滿弓。 09、醽(如rú):酒味醇厚。 10、黃耇(苟gǒu):高壽。

【247.既醉】大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8章4句)

  1.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2. 既醉以酒,爾餚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3.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屍嘉告。
  4.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5.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6. 其類維何?室家之壺。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7.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年,景命有僕。
  8. 其僕維何?釐爾女士。釐爾女士,從以孫子。

1、俶(觸chù):始。 2、匱(愧kuì):《毛傳》:“匱,竭。類,善也。” 3、壺(捆kǔn):擴充,廣大。 4、祚(作zuò):福祿。胤(印yìn):後嗣。 5、釐:通“賚(賴lài)”,賜予。

【248.鳧鷖】守成也。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樂之也。(5章6句)

  1. 鳧鷖在涇,公屍在燕來寧。爾酒既清,爾餚既馨。公屍燕飲,福祿來成。
  2. 鳧鷖在沙,公屍來燕來宜。爾酒既多,爾餚既嘉。公屍燕飲,福祿來為。
  3. 鳧鷖在渚,公屍來燕來處。爾酒既湑,爾餚伊脯。公屍燕飲,福祿來下。
  4. 鳧鷖在潀,公屍來燕來宗,既燕於宗,福祿攸降。公屍燕飲,福祿來崇。
  5. 鳧鷖在亹,公屍來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屍燕飲,無有後艱。

1、鳧(扶fú):野鴨。鷖(以yǐ):鷗鳥。 2、湑(許xǔ):《傳疏》:“爾酒既湑,猶云爾酒既清矣。” 3、脯(葡pú):《說文o肉部》:“脯,乾肉也。” 4、潀(忠zhōng):港汊。 5、亹(門mén):峽中兩岸對峙如門的地方。

【249.假樂】嘉成王也。(12章8句)

  1.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2. 千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3.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福無疆,四方之綱。
  4.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於天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

1、右:通“佑”,助。 2、愆(遷qiān):《鄭箋》:“愆,過也。率,循也。” 3、解(懈xiè):《集傳》:“解,怠。” 4、塈(戲xì,又讀記jì):休息。

【250.公劉】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將蒞政,戒以民事,美公劉之厚於民,而獻是詩也。(6章10句)

  1. 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2. 篤公劉,於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3.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於京,京師之野。於時處處,於時廬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4. 篤公劉,於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5.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6. 篤公劉,於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乃理。爰眾爰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01、埸(易yì)、疆:都是田的界畔。 02、餱(喉hóu):乾糧。 03、橐(馱tuó)、囊:都是裹糧的用具,就是口袋。 04、巘(演yǎn):不連於大山的小山。 05、舟:通“周”。 06、鞞(俾bǐ):刀鞘上端的飾物。琫(繃běng):刀鞘下端的裝飾。 07、溥(譜pǔ):大。 08、覯(夠gòu):見。 09、蹌蹌(槍qiāng):行動安適貌。 10、豕(使shǐ):豬。 11、匏(刨páo):匏爵。 12、度(奪duó):測量。

【251.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親有德、饗有道也。(12章8句)

  1.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2.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3.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豈弟君子,民之攸墍。

1、泂(窘jiǒng):遠。酌:舀,取水。行潦(勞lǎo):路邊的積水。 2、挹(易yì):舀。 3、餴(分fēn):蒸飯。饎(赤chì,又讀西xī):酒食。 4、罍(蕾lěi):古代酒器。 5、塈(戲xì):《鄭箋》:“塈,息也。”

【252.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賢用吉士也。(10章6:5、:4:6句)

  1.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2. 伴奐爾遊矣,優遊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3.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4.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5.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6. 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7.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
  8.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於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於庶人。
  9.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10.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閒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01、卷(泉quán):曲。阿(厄ē):大丘。 02、伴(盼pàn)奐:閒遊。 03、昄(板bǎn):大。章:明。 04、茀:通“福”。 05、嘏(古gǔ):《鄭箋》:“純,大也。予福曰嘏。” 06、馮(評píng):憑依。 07、顒顒(喁yóng):溫和恭敬貌。卬卬(昂áng):氣宇軒昂貌。 08、翽翽(惠huì):眾多貌。 09、藹藹(矮ǎi):《毛傳》:“藹藹,猶濟濟也。” 10、菶菶(繃běng):草木盛貌。

【253.民勞】召穆公刺厲王也。(5章10句)

  1.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2.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隨,以謹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
  3.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4.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洩。無縱詭隨,以謹醜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5.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1、汔(棄qì):乞,求。 2、憯(慘cǎn):曾。 3、逑(求qiú):《毛傳》:“逑,合也。” 4、惛怓(昏撓hūnnáo):朝政紛亂。 5、慝(特tè):邪惡。 6、愒(憩qì):通“憩”,休息。 7、繾綣(遣犬qiǎnquǎn):喻朝政紛亂不順。

【254.板】凡伯刺厲王也。(8章8句)

  1. 上帝闆闆,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聖管管。不實於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2.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洩洩。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3.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4.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5. 天之方懠。無為夸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屍。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6. 天之牖民,如壎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攜無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闢,無自立闢。
  7. 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8.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遊衍。

01、卒癉(但dàn):勞累成疾。 02、亶(膽dǎn):誠信。 03、憲憲:通“欣欣”。 04、蹶(貴guì):《毛傳》:“蹶,動也。” 05、洩洩(易yì):多言多語貌。 06、輯(即jí)、洽(恰qià):《毛傳》:“輯,和。洽,合。” 07、懌(譯yì):《通釋》:“懌,朱彬讀為殬(妒dù)。 08、囂囂(熬áo):《集傳》:“囂囂自得不肯受言之貌。” 09、芻蕘(除饒chú ráo):打草砍柴的人。 10、耄(貿mào):八十到九十歲為“耄”,此指昏亂。 11、熇熇(賀hè):火勢熾盛貌。 12、懠(奇qí):憤怒。 13、殿屎(西xī):呻吟。 14、葵:通“揆”,揣測。 15、牖(有yǒu):通“誘”。 16、如壎(勳xūn)如篪(持chí):《毛傳》:“如壎如篪,言相和也;如璋如圭,言相合也;如取如攜,言必從也。” 17、益:借為“隘”,阻礙。 18、價(借jiè):《毛傳》:“價,善也。” 19、渝(玉yù):愉。《鄭箋》:“渝,變也。”

大雅·蕩之什-11

【255.蕩】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厲王無道,天下蕩蕩,無綱紀文章,故作是詩也。(12章8句)

  1. 蕩蕩上帝,下民之闢。疾威上帝,其命多闢。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 文王曰諮,諮汝殷商。曾是彊禦?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興是力。
  3.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而秉義類,彊禦多懟。流言以對。寇攘式內。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4.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女炰烋於中國。斂怨以為德。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5.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既衍爾止。靡明靡晦。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6.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
  7.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8. 文王曰諮,諮女殷商。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

1、諶(陳chén):誠信。 2、諮(恣zī):《毛傳》:“諮,嗟也。” 3、掊(抔póu)克:聚斂,搜刮。 4、炰烋(袍蕭páoxiāo):即“咆哮”。 5、湎(免miǎn):沉迷。 6、愆(前qián):《鄭箋》:“愆,過也。” 7、蜩(條tiáo)、螗(唐táng):《集傳》:“蜩、螗,皆蟬也。” 8、奰(必bì):發怒。 9、覃(潭tán):延伸。

【256.抑】衛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也。(8章3:8,9:10句)

  1.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2.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訏謨定命,遠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3. 其在於今,興迷亂於政。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4.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維民之章。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5. 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6. 無易由言,無曰苟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無言不仇,無德不報。惠於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7.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無曰不顯,莫予雲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8. 闢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於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9. 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
  10.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11.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12. 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01、訏(需xū):大。謨(磨mó):考慮。 02、共(鞏gǒng):執行。 03、逷(替yì):通“逖”,遠。 04、玷(店diàn):《毛傳》:“玷,缺也。” 05、捫(門mén):《毛傳》:“捫,持也。” 06、讎(仇chóu):反應,對答。 07、矧(沈shěn)、射(易yì):《鄭箋》:“矧,況。射,厭也。” 08、僭(見jiàn):差錯。賊:戕(槍qiāng)害。 09、荏(仁rén)染:《傳疏》:“荏染,柔意也。柔木:椅(依yī)桐梓漆也。” 10、緡(民mín):安上。 11、僭(見jiàn):《集傳》:“僭,不信也。” 12、臧否(劈pǐ):《釋文》:“臧,善也。否,惡也。” 13、耄(貿mào):《集傳》:“耄,老也,八十九十曰耄。” 14、忒(特tè):《集傳》:“忒,差。”

【257.桑柔】芮伯刺厲王也。(16章8:8,8:6句)

  1.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
  2. 四牡騤騤,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
  3. 國步滅資,天不我將。靡所止疑,雲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4. 憂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靡所定處。多我覯痻,孔棘我圉。
  5. 為謀為毖,亂況斯削。告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6. 如彼溯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雲不逮。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7.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癢。哀恫中國,具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
  8.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猶,考慎其相。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9.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穀。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10. 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11.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12.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維此良人,作為式穀。維彼不順,徵以中垢。
  13.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復俾我悖。
  14.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15.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雲不克。民之回遹,職競用力。
  16.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涼曰不可,覆背善詈。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01、殄(舔tiǎn)《鄭箋》:“殄,絕也。” 02、倉兄(愴曠chuàng kuàng):同“愴怳”,悽愴之意。 03、倬(捉zhuō):《鄭箋》:“倬,明大貌。昊天乃倬然明大而不矜哀下民。”矜(金jīn):憐憫;憐惜。 04、騤騤(葵kuí)、旟(餘yú)旐(照zhào):《毛傳》:“騤騤,不息也。鳥隼曰旟,龜蛇曰旐。” 05、燼(盡jìn):火燒東西的剩餘。 06、僤(但dàn):《毛傳》:“僤,厚也。” 07、覯痻(民mín):《集傳》:“覯,見。痻,病。棘,急。圉(雨yǔ),邊也。” 08、毖(必bì):謹慎。 09、溯(肅sù)、僾(艾ài):《毛傳》:“溯,向。僾,唈(邑yì)。” 10、荓(乒pīng):使。 11、蟊(毛máo):《鄭箋》:“蟲食苗根曰蟊,食節曰賊。卒,盡。癢(揚yáng),病也。” 12、恫(通tōng):痛。 13、贅(墜zhuì):連屬。 14、甡甡(申shēn):眾多貌。 15、譖(zèn)、穀:《鄭箋》:“譖,不信也。穀,善也。” 16、迪(敵dí):進取。 17、隧(碎suì):風疾速貌。 18、詈(利lì):罵;責罵。

【258.雲漢】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厲王之烈,內有撥亂之志,遇烖而懼,側身修行,欲銷去之。天下喜於王化復行,百姓見憂,故作是詩也。(8章10句)

  1.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壁既卒,寧莫我聽?
  2. 旱既大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瘞,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梗
  3. 旱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胡不相畏?先祖於摧。
  4. 旱既大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雲我無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顧。群公先正,則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5. 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我心憚暑,憂心如燻。群公先正,則不我聞。昊天上帝,寧俾我遁?
  6. 旱既大甚,黽勉畏去。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7. 旱既大甚,散無友紀。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馬師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無不能止,瞻卬昊天,雲如何裡!
  8.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無贏。大命近止,無棄爾成。何求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01、倬(拙zhuō):廣大貌。 02、辜(孤gū):《鄭箋》:“辜,罪也。” 03、殄(舔tiǎn):《集傳》:“殄,絕也。郊,祀天地也。宮,宗廟也。” 04、瘞(易yì):埋。 05、斁(度dù):《鄭箋》:“斁,敗也。” 06、孑(節jié)遺:《集傳》:“孑,無右臂貌。遺,餘也。言大亂之後,周之餘民,無復有半身之遺者。” 07、沮(居jū):《毛傳》:“沮,止也。” 08、滌滌(敵dí):《集傳》:“滌滌,言山無木,川無水,如滌而除之也。” 09、旱魃(拔bá):旱神 10、聞:同“問”,安慰。 11、遁(盾dùn):《通釋》:“遁,屯古同聲。當讀如屯難之屯。又遁困亦同聲。寧俾我遁,猶雲乃使我困也。” 12、瘨(顛diān):病。 13、鞫(居jū):《集傳》:“鞫,窮也。庶正,正官之長也。疚,病也。冢宰,又眾長之長也。” 14、卬(養yǎng):通“仰”,仰望。

【259.崧高】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復平,能建國親諸侯,褒賞申伯焉。(8章8句)

  1. 崧高維嶽,駿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於蕃。四方於宣。
  2.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3.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4.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既成藐藐,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5.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我圖爾居,莫如南土。錫爾介圭,以作爾寶。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6. 申伯信邁,王餞於郿。申伯還南,謝於誠歸。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7. 申伯番番,既入於謝。徒御嘽嘽。周邦鹹喜,戎有良翰。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8.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萬邦,聞於四國。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1、崧(松sōng):山高大貌。 2、申:《鄭箋》:“申,申侯也。甫,甫侯也。皆以賢知入為周之楨幹之臣。” 3、宣:垣(原yuán)。 4、纘(纂zuǎn):繼承。 5、蹻蹻(絕jué):《毛傳》:“蹻蹻,壯貌。” 6、近(記jì):表語氣,猶“矣”。 7、峙(制zhì):貯備。粻(張zhāng)、遄(穿chuān):糧食。 8、番番(播bō):《毛傳》:“番番,勇武貌。” 9、嘽嘽(灘tān):《毛傳》:“嘽嘽,喜樂也。”

【260.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8章8句)

  1.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監有周,昭假於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2. 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3.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於外,四方爰發。
  4.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5. 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禦。
  6.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7. 仲山甫出祖。四牡業業。征夫捷捷,每懷靡及。四牡彭彭,八鸞鏘鏘。王命仲山甫,城彼東方。
  8. 四牡騤騤,八鸞喈喈。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01、烝(蒸zhēng):《毛傳》:“烝,眾。物,事。則,法。” 02、秉彝(遺yí):秉性。 03、解(懈xìe):《集傳》:“解,怠也。一人,天子也。” 04、茹(如rú):吃。 05、矜(關guān):鰥。 06、輶(尤yóu):《鄭箋》:“輶,輕。” 07、袞(敢gǎn)職:猶龍章 08、彭彭(邦bāng):《鄭箋》:“彭彭,行貌。鏘鏘,鳴聲。” 09、騤騤(葵kuí):《集傳》:“騤騤,強貌。” 10、喈喈(接jiē):鈴聲。 11、遄(穿chuān):《毛傳》:“遄,疾也。”

【261.韓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錫命諸侯。(6章12句)

  1.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夙夜匪解,虔共爾位,朕命不易。粲不庭方,以佐戎闢。
  2. 四牡奕奕,孔修且張。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於王。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玄袞赤舄,鉤膺鏤錫,郭鞃淺幭,鞗革金厄。
  3. 韓侯出祖,出宿於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其殽維何?炰鱉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其贈維何?乘馬路車。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4. 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韓侯迎止,於蹶之裡。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諸娣從之,祁祁如雲。韓侯顧之,爛其盈門。
  5.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6.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實墉實壑,實畝實藉。獻其貔皮,赤豹黃羆。

01、甸(店diàn):治理。倬(拙zhuō):廣大貌。 02、纘(纂zuǎn):繼承。 03、共(工gōng):《毛傳》:“虔,固。共,執也。” 04、覲(今jīn):朝見天子。 05、簟(店diōn)茀(扶fú):《正義》:“茀者,車之蔽;簟者,席之名。言簟正是用席為蔽也。” 06、鏤錫(原yuán):馬額上的刻金飾物。 07、鞹鞃(擴紅kuò hóng):車前扶木裹以皮革。幭(篾miè):車軾上的皮套。 08、金厄(惡è):金環套於馬項。 09、蔌(素sù):素菜。 10、汾(焚fén)王:《鄭箋》:“汾王,厲王也。” 11、蹶(貴guì)父:《毛傳》:“蹶父,卿士也。” 12、娣(第dì):陪嫁姑娘。 13、訏訏(許xǔ):《毛傳》:“訏訏,大也。甫甫然,大也。噳噳(雨yǔ),眾也。” 14、羆(皮pí):《爾雅o釋獸》:“羆,如熊,黃白摹!?” 15、溥(譜pǔ):闊大。 16、追、貊(莫mò):部落名。 17、壑(赫hè):《鄭箋》:“築治是城,浚修是壑,井牧是田畝,收斂是賦稅。” 18、貔(皮pí):猛獸名。

【262.江漢】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錫命諸侯。(12章8句)

  1.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遊,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2.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3.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闢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
  4.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5. 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於文人,錫山土田。於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6.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1、鋪(瀑pù):列陣,指討伐。 2、洸洸(光guāng):《毛傳》:“洸洸,武貌。” 3、滸(虎hǔ):《鄭箋》:“滸,水涯也。” 4、闢(劈pì):開闢。 5、釐(黎lí):賜。《毛傳》:“釐,賜也。” 6、秬鬯(具唱jù chàng):古時釀的酒,用於祭祀。卣(有yǒu):酒器。

【263.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然。(6章8句)

  1.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2.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3.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遊。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4.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5. 王旅嘽嘽,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徵徐國。
  6.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1、繹(易yì)騷:騷動不安。 2、闞(喊hǎn):老虎發怒。虓(肖xiāo):老虎吼叫。 3、濆(焚fén):水邊高地。 4、嘽嘽(灘tān):《毛傳》:“嘽嘽然,盛也。”

【264.瞻卬】凡伯刺幽王大壞也。(7章10、8、10、8、8、8、10句)

  1. 瞻卬昊天,則不我惠。孔填不寧,降此大厲。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屆。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2.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說之。
  3.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婦有長舌,維厲之階。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4. 鞫人忮忒。譖始競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5. 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爾介狄,維予胥忌。不弔不祥,威儀不類。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6. 天之降罔,維其優矣。人之雲亡,心之憂矣。天之降罔,維其幾矣。人之雲亡,心之悲矣。
  7.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心之憂矣,寧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藐藐昊天,無不克鞏。無忝皇祖,式救爾後。

01、卬(yǎnɡ):通"仰"。 02、填(chén):通"塵",長久。 03、瘵(zhài):病。 04、蟊(máo):傷害禾稼的蟲子。 05、罟(ɡǔ):網。 06、瘳(chōu):病癒。 07、說(tuō):通"脫"。 08、梟(xiāo):傳說長大後食母的惡鳥。鴟(chī):惡聲之鳥,即貓頭鷹。 09、時:猶"是"。維:猶"為"。寺(shì):暱近。寺人,內侍。 10、鞫(jū):窮盡。忮(zhì):害。忒(tè):變。 11、譖(zèn):進讒言。 12、慝(tè):惡,錯。 13、賈(ɡǔ):商人。 14、識(zhí):通"職"。 15、狄(tì):同"逖",遠。 16、胥(xū):通"斯",是。 17、殄(tiǎn)瘁:兩字皆訓"病"。 18、幾(jī):近。 19、觱(bì)沸:泉水上湧的樣子。 20、忝(tiǎn):辱。

【265.召旻】凡伯刺幽王大壞也。旻,閔也,閔天下無如召公之臣也。(4章4:5,3:7句)

  1. 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2. 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
  3.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業業,孔填不寧,我位孔貶。
  4. 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苴。我相此邦,無不潰止。
  5. 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職兄斯引。
  6. 池之竭矣,不雲自頻?泉之竭矣,不雲自中?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災我躬。
  7.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闢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01、旻(mín)天:《爾雅·釋天》:"秋為旻天。" 02、瘨(diān):災病。 03、圉(yǔ):邊境。 04、罪罟(ɡǔ):罪網。 05、昏椓(zhuó):昏,亂;椓,通"諑",讒毀。 06、回遹(yù):邪僻。 07、訿(zǐ)訿:讒毀。 08、孔:很。填(chén):長久。 09、苴(chá):枯草。 10、粺(bài):精米。 11、兄(kuànɡ):"況"的假借。 12、頻(bīn):濱。 13、溥(pǔ):同"普",普遍。 14、烖(zāi):同"災"。 15、召(shào)公:召公奭,周武王、成王時的大臣。 16、蹙(cù):收縮。 17、於(wū)乎:同"嗚呼"。

頌·周頌-31

清廟之什

【266.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焉。(1章8句)

  1.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1、於(誤wù):嘆詞。 2、射(易yì):通“斁(譯yì)”,厭棄。

【267.維天之命】大平告文王也。(1章8句)

  1.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

1、假:通“嘉”。 溢:謹慎。 2、駿:順從。惠:順。 3、篤:專一,忠實執行。

【268.維清】奏《象舞》也。(1章5句)

  1. 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

1、緝熙(即西jí xī):光明。 2、肇禋(照因zhào yīn):《毛傳》:“肇,始。禋(yīn),祀。” 3、禎(真zhēn):吉兆,祥瑞。

【269.烈文】成王即政,諸侯助祭也。(1章13句)

  1. 烈文闢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無封靡於爾邦,維王其崇之。
  2. 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1、烈文:有功與德。 2、序:承繼。 3、無競:不剛強,意為恭謙有禮。 4、訓:通“順”。

【270.天作】祀先王先公也。(1章7句)

  1.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1、作:生。 2、荒:開墾。 3、康:使安康。

【271.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1章7句)

  1. 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1、成命:明確的命令。 2、後:君王。 3、基:謀。命:政令。宥:語助詞。密:勤勉。 4、於(嗚wū):嘆詞。緝熙:光明。此用為動詞。 5、單:竭盡。

【272.我將】祀文王於明堂也。(1章10句)

  1.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2. 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1、將:奉獻。 2、右:佑。 3、儀式:法度。刑:效法。 4、嘏(谷gǔ):遠大。 5、於時:於是。

【273.時邁】巡守告祭柴望也。(1章15句)

  1. 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後。
  2.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載戢干戈,載橐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

1、邁:巡視,視察。 2、序:助。 3、疊:驚懼。 4、戢(即jí):收藏。橐(高gāo):《毛傳》:“戢,聚。橐,韜。” 5、肆:施行。

【274.執競】祀武王也。(1章14句)

  1. 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2. 鐘鼓喤喤,磬莞將將,降福穰穰。降福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1、競:強。 2、烈:業。 3、皇:嘉賞。 4、莞(管guǎn):管。將將(槍強qiāng qiáng):《毛傳》:“喤喤,和也。將將,集也。” 5、穰穰(壤rǎng):盛多貌。反反:慎重貌,善貌。 6、反:復。

【275.思文】后稷配天也。(1章8句)

  1.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於時夏。

1、思:語助詞。 2、克:能。 3、極:德之至。 4、來牟(謀móu):《集傳》:“來,小麥。牟,大麥也。” 5、常:農政。

臣工之什

【276.臣工】諸侯助祭遣於廟也。(1章15句)

  1. 嗟嗟臣工,敬爾在公。王釐爾成,來諮來茹。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2. 於皇來牟,將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眾人:庤乃錢鎛,奄觀銍艾。

1、嗟嗟(接jiē):《毛傳》:“嗟嗟,敕之也。工,官也。” 2、諮、茹(如rú):《鄭箋》:“諮,謀。茹,度也。” 3、畲(餘yú):熟田。 4、於(嗚wū)皇來牟:《集傳》:“於皇,嘆美之辭。來牟,麥也。” 5、厥(絕jué)明:收成。 6、庤(至zhì):準備。錢(檢jiǎn):農具。鎛(勃bó):農具。 7、銍(至zhì):拿鐮收割。艾(亦yì):收割。

【277.噫嘻】春夏祈谷於上帝也。(1章8句)

  1. 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穀。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1、爾:招請的神靈。 2、服:從事。 3、耦(偶ǒu):《集傳》:“耦,二人並耕也。”

【278.振鷺】二王之後來助祭也。(1章8句)

  1. 振鷺于飛,於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無惡,在此無斁。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1、振:群飛貌。 2、戾(立lì):《傳疏》:“戾,至也。” 3、斯容:好儀容。 4、斁(亦yì):《鄭箋》:“在彼,謂居其國無怨惡之者;在此,謂其人來朝。人皆愛敬之,無厭之者。”

【279.豐年】秋冬報也。(1章7句)

  1.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1、稌(圖tú):稻。 齍(資zī):古代盛穀類的祭器。 2、秭(子zǐ):數量名。 3、烝畀(蒸蔽zhēng bì):《鄭箋》:“烝,進。畀,予也。” 4、洽(恰qià):齊備。

【280.有瞽】季冬薦魚,春獻鮪也。(1章13句)

  1.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應田縣鼓,鞉磬柷圉。既備
  2. 乃奏,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1、瞽:盲人。 2、樹羽:《集傳》:“樹羽,置五彩之羽於崇牙之上也。”業、虡(具jù)、崇牙:見《大雅o靈臺》(Y-082)篇注9. 3、虡(具jù):木架。 4、鞉(逃táo):搖鼓。敔(語yǔ):古擊樂器。

【281.潛】嗣王謀於廟也。(1章6句)

  1.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1、猗(依yī)與:嘆詞。 2、鱣(沾zhān)、鮪(偉wěi):魚名。 3、鱨(嘗cháng):黃頰魚。鰷(條tiáo)、鰋(掩yǎn):《毛傳》:“鰷,白鰷也。鰋,鯰也。”

【282.雝】禘大祖也。(1章16句)

  1. 有來雝雝,至止肅肅。相維闢公,天子穆穆。於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2. 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1、雍雍(yōng):繁體字寫成“雝”。和悅。 2、闢公:諸侯。 3、廣牡:《集傳》:“廣牡,大牲也。” 4、肆祀:陳設祭品。 5、假:大。

【283.載見】諸侯始見乎武王廟也。(1章14句)

  1. 載見闢王,曰求厥章。龍旂陽陽,和鈴央央。鞗革有鶬,休有烈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
  2. 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闢公,綏以多福,俾緝熙於純嘏。

1、載:初始。 2、鞗(條tiáo)革:《鄭箋》:“交龍為旂。鞗革,轡首也。”鶬(槍qiāng):金飾貌。 3、嘏(谷gǔ):《鄭箋》:“俾,使。純,大也。天子受福曰大嘏。”

【284.有客】微子來見祖廟也。(1章12句)

  1.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2. 言授之縶,以縶其馬。薄言追之,左右綏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1、萋、且(居jū):隨從眾多貌。 2、縶(值zhí):《鄭箋》:“縶,絆也。” 3、追:餞行。

【285.武】奏《大武》也。(1章7句)

  1. 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1、於(嗚wū)皇:《集傳》:“於,嘆辭。皇,大。” 2、劉:殺;征伐。 3、耆(紙zhǐ):致使;達到。

閔予小子之什

【286.閔予小子】嗣王謀於廟也。(1章11句)

  1. 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2. 念茲皇祖,陟降庭止。維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

1、閔:通“憫”。哀憐。 2、嬛嬛(窮qióng):孤獨無依貌。疚(舊jiù):痛苦。

【287.訪落】嗣王謀於廟也。(1章12句)

  1. 訪予落止,率時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將予就之,繼猶判渙。
  2. 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紹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1、率時:《毛傳》:“率,循。時,是。” 2、艾:閱歷。 3、判渙:分散,使廣大。 4、紹:繼承。陟(治zhì)降:升降。

【288.敬之】群臣進戒嗣王也。(1章12句)

  1.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2. 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1、敬:警戒。 2、佛(必bì):輔助。仔肩:責任。

【289.小毖】嗣王求助也。(1章8句)

  1. 予其懲,而毖後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1、毖(必bì):謹慎。懲(成chéng):《毛傳》:“毖,慎也。” 2、荓(平píng)蜂:《毛傳》:“荓蜂,摩曳也。” 3、辛螫(市shì):《傳疏》:“辛螫,《釋文》引《韓詩》作辛赦,雲:”赦,事也。‘辛事,謂辛苦之事也。“ 4、蓼(了liǎo):《集傳》:“蓼,辛苦之物也。”

【290.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1章31句)

  1. 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彊侯以。
  2. 有嗿其饁,思媚其婦,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實函斯活,驛驛其達。
  3. 有厭其傑,厭厭其苗,綿綿其麃。載獲濟濟,有實其積,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禮。
  4.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茲。

01、芟(山shān):鋤草。柞(擇zé):伐木。 02、澤澤(釋釋shìshì):解散。 03、隰(席xí):低溼之地,即指田地所在。畛(診zhěn):田畔路徑。 04、嗿(毯tǎn):眾聲。 05、略:鋒利。耜(似sì):農具名,用來插地起土。 06、驛驛(譯yì):《爾雅》作“繹繹”,連續貌。 07、麃(標biāo):除禾苗間的草,是耘的別名。 08、秭(姊zǐ):萬億。 09、烝(蒸zhēng ):進。 10、飶(必bì):本字為“苾”,芬芳。 11、匪:讀作“非”。且(租zū):此,指豐收。

【291.良耜】秋報社稷也。(1章23句)

  1. 畟畟良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或來瞻女,載筐及莒,其饟伊黍。
  2. 其笠伊糾,其鎛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獲之挃挃,積之慄慄。
  3. 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殺時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

1、畟畟(側cè):耜(似sì)深耕入土之貌。 2、筥(舉jǔ):圓形的竹筐。 3、饟(餉xǎng):“餉”的異體字。 4、鎛(博bó):農具名,用來除草。 5、薅(蒿hāo):拔除田草為薅。蓼(了liǎo):水田穢草。 6、挃挃(治zhì):割取禾穗的聲音。 7、櫛(治zhì):理髮器,梳篦總名。 8、犉(閏陽rún):黑嘴黃牛。 9、捄(求qiú):通作“觩”。

【292.絲衣】繹賓屍也。高子曰:“靈星之屍也。”。(1章9句)

  1. 絲衣其紑,載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吳不敖,胡考之休。

1、紑(否陽fóu):潔淨新鮮。俅俅(求qiú),恭順貌。” 2、鼐(乃nǎi)、鼒(資zī):《毛傳》:“大鼎謂之鼐,小鼎謂之鼒。” 3、兕觥(sì ɡōnɡ):盛酒器。觩(qíu):形容兕觥彎曲的樣子。

【293.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也。(1章9句)

  1. 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我龍受之,蹻蹻王之造。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1、於(嗚wū)、鑠(朔shuò):《集傳》:“於,嘆辭。鑠,盛。” 2、蹻蹻(絕jué):盛大貌。

【294.桓】講武類禡也。(1章9句)

  1. 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於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於天,皇以間之。

1、解(懈xiè):懈。 2、桓桓:威武貌。 3、皇:大。間(見jiàn):代。

【295.賚】大封於廟也,賚,予也,言所以錫予善人也。(1章6句)

  1. 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時周之命,於繹思。

1、賚(賴lài):賞賜,贈送。 2、於(嗚wū):《集傳》:“於,嘆辭。”

【296.般】巡守而祀四嶽河海也。(1章7句)

  1. 於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嶽,允猶翕河。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

1、嶞(垛duò):狹長的小山。 2、翕(細xì):合。 3、裒(掊póu):聚集。

頌·魯頌-4

僖公能遵伯禽之法,儉以足用,寬以愛民,務農重谷,牧於垧野,魯人尊之,於是季孫孫行父請命於周,而史克作是頌。。

【297.駉】頌僖公也。(4章8句)

  1.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
  2.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
  3.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騮有雒,以車繹繹。思無斁思,馬斯作。
  4.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魚,以車祛祛。思無邪思,馬斯徂。

01、駉駉(扃jiōng); 02、坰(窘jiǒng); 03、驈(欲yù); 04、彭彭(邦bāng); 05、騅(錐zhuī)、駓(坯pī); 06、伾伾(匹pǐ); 07、驒(馱tuó); 08、繹繹(易yì); 09、斁(易yì); 10、駰(音yīn)、驔(墊diàn); 11、祛祛(區qū);

【298.有駜】頌僖公君臣之有道也。(3章9句)

  1. 有駜有駜,駜彼乘黃。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鷺,鷺於下。鼓咽咽,醉言舞。於胥樂兮!
  2.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飲酒。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於胥樂兮!
  3.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載燕。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穀,詒孫子。於胥樂兮!

1、駜(必bì):《毛傳》:“駜,馬肥強貌。” 2、咽咽(音yīn):《毛傳》:“咽咽,鼓節也。” 3、駽(宣xuān):青黑馬。

【299.泮水】頌僖公能修泮宮也。(8章8句)

  1. 思樂泮水,薄採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旂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2. 思樂泮水,薄採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3. 思樂泮水,薄採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4.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5.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6.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徵,狄彼東南。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於訩,在泮獻功。
  7.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8. 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01、泮(畔pàn)水:《毛傳》:“泮水,泮宮之水也。天子辟雍,諸侯泮宮。” 02、茷茷(配pèi):《集傳》:“茷茷,飛揚也。噦噦(惠huì),和也。” 03、蹻蹻(焦jiāo):《毛傳》:“其馬蹻蹻,言強盛也。” 04、茆(卯mǎo):蓴(純chún)菜。 05、矯矯(攪jiǎo)、馘(國guó):割敵左耳。 06、訩(兇xiōng):爭辯。 07、觩(求qiú):《集傳》:“觩,弓健貌。五十矢為束或曰:百矢也。搜,矢疾聲也。” 08、鴞(蕭xiāo):《毛傳》:“翩,飛貌。鴞,惡聲之鳥也。” 09、黮(慎shèn):通“葚”。桑葚。 10、憬(景jǐng):強。琛(抻chēn):珍寶。 11、賂(路lù):贈送財物。

【300.閟宮】頌僖公能復周公之宇也。(8章17、12、38、17、8、8、10、10句)

  1.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2. 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至於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於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鹹厥功。
  3. 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於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乃命魯公,俾侯於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嘗。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4.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髮臺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5. 泰山岩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6.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於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7.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髮兒齒。
  8.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01、閟(必bì)、侐(續xù); 02、彌(迷mí); 03、重穋(路lù); 04、稙(直zhí)稚(直zhí); 05、秬(聚jù); 06、纘(纂zuǎn); 07、忒(特tè); 08、毛炰(跑páo)、胾(自zì); 09、縢(騰téng); 10、鳧(扶fú); 11、貊(莫mò); 12、諾(喏nuò); 13、純嘏(谷gǔ); 14、兒(尼ní)齒; 15、度(奪duó); 16、桷(絕jué); 17、奕奕(益yì);

收藏:《詩經》完整版(下)

頌·商頌-5

微子至於戴公,其間禮樂廢壞。有正考甫者,得《商頌》十二篇於周之大師,以《那》為首。

【301.那】祀高宗也。(1章22句)

  1.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2. 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3.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4.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1、鞉(桃táo)鼓:《毛傳》:“鞉鼓,樂之所成也。” 2、嘒嘒(惠huì):《集傳》:“嘒嘒,清亮也。” 3、斁(益yì):《毛傳》:“大鐘曰庸,斁斁然,盛也。” 4、恪(刻kè):《毛傳》:“恪,敬也。”

【302.烈祖】祀中宗也。(1章22句)

  1.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錫無疆,及爾斯所。既載清酤,賚我思成。
  2.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無言,時靡有爭。綏我眉壽,黃耇無疆。
  3. 約軧錯衡,八鸞鶬鶬。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將。自天降康,豐年穰穰。
  4. 來假來饗,降福無疆。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1、賚(賴lài); 2、鬷(宗zōng); 3、眉壽、黃耇(苟gǒu); 4、軧(齊qí)、鶬鶬(槍qiāng); 5、穰穰(攘ráng);

【303.玄鳥】祀高宗也。(1章22句)

  1.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2. 方命厥後,奄有九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3. 龍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4.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1、畿(基jī):《毛傳》:“畿,疆也。”

【304.長髮】大禘也。(7章8、7、7、7、7、9、6句)

  1. 浚哲維商,長髮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2. 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既發。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3. 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
  4. 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5. 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何天之龍,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
  6. 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苞有三櫱,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7. 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01、浚(俊jùn):《毛傳》:“浚,深。” 02、有娀(松sōng):《毛傳》:“有娀,契(屑xiè)母也。” 03、躋(基jī):《鄭箋》:“降,下。” 04、祗(支zhī):《集傳》:“遲遲,久也。祗,敬也。” 05、綴旒(墜留zhuì liú):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七:“球、共,皆法也。球讀為捄,共讀為拱。” 06、絿(求qiú):《通釋》:“絿對競言,從《廣雅》訓求為是。” 07、遒(囚qiú):《毛傳》:“優優,和也。遒,聚也。” 08、駿厖(芒máng):《通釋》:“駿與恂,厖與蒙,古並聲近通用。” 09、戁(赧nǎn):《毛傳》:“戁,恐。竦,懼也。” 10、櫱(聶niè):《毛傳》:“苞,本。櫱,餘也。”

【305.殷武】祀高宗也。 (6章6、7、5、6、6、7句)

  1.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2.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3. 天命多闢,設都於禹之績。歲事來闢,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4. 天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於下國,封建厥福。
  5.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6.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斷是遷,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閒,寢成孔安。

更多優質文章,進主頁查看! 你想要的全都有。不看後悔,機不可失, 關注再走哦~

收藏:《詩經》完整版(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