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不香、菜無味!土壤中沒有它,肥料用再多也是白搭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晚年曾把目光投向一種來自地下的生物精靈。他說,我們很難找到其他生靈像它們一樣,雖看似卑微,卻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得到達爾文如此讚譽的,正是蚯蚓。

瓜不香、菜無味!土壤中沒有它,肥料用再多也是白搭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

儘管蚯蚓在人們眼中微不足道,但在土壤生態系統中,蚯蚓卻是體量最大的生物。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教授趙琦說,蚯蚓在生態群落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很少有生物像蚯蚓這樣既屬於捕食食物鏈,又屬於腐食食物鏈。

蚯蚓吃土壤中腐殖質、細菌乃至動物排洩物,一條蚯蚓一天分解的物質重量相當於自身體重。蚯蚓自身的排洩物是天然的有機肥,含18種氨基酸,每克蚯蚓糞中的有益菌多達20萬至2億個。趙琦做過實驗,在同一片田地中,使用蚯蚓糞的蔬菜明顯長勢更好。

“蚯蚓是製造肥力的工匠。”曾有幸參加第一屆國際蚯蚓生態研討會的法國景觀生態學家馬塞爾布什在本屆蚯蚓大會上提醒人們,一公頃富有生命力的土壤中,至少需要3噸蚯蚓。


古老又新興的蚯蚓產業

蚯蚓產業是一個古老又新興的產業。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孫振鈞說,人類對蚯蚓曾有過三次關注:第一次是1975年,美國人發現蚯蚓的蛋白質含量高達65%以上,可作為高蛋白生物飼料;

第二次是1982年,日本科學家發現從蚯蚓中提取的纖溶酶可成為人體血管的“清道夫”;第三次就是當下,得益於蚯蚓在土壤修復中的作用被重新認識,催生了對蚯蚓的大量需求。

去年,趙琦團隊在閔行浦江鎮的試驗田裡,以每平方米土地500條的密度投放蚯蚓,到了農作物收穫時,他們檢測土壤的各項數據發現,土地的營養元素含量、酶活性和有益菌數量均有大幅提升。

除了改善土質,蚯蚓的另一項能力也被開發出來——分解廚餘垃圾。一家三口如果一天產生一斤廚餘垃圾,理論上一斤蚯蚓就能把它們分解得乾乾淨淨。趙琦團隊正在研發這樣一款生態箱,預計兩年內可走向市場。


壯大蚯蚓產業要靠產業鏈

1979年,天津市和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分別從日本各引進50萬條“北星2號”蚯蚓,開啟了我國人工養殖蚯蚓的先河。近年來,以土壤修復、蛋白飼料、有機肥等為目的的蚯蚓養殖在全國各地開花,蚯蚓產業正以每年20%的增速發展。

“以前蚯蚓產業發展沒有產業鏈概念,要麼養蚯蚓的越養越多,土地裡都放不下,要麼做藥材的沒有原材料,到處求購,質量無法保證。蚯蚓產業要進一步壯大,就要以蚯蚓為核心,壯大產業鏈。”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教授邱江平說。

這條產業鏈要以養殖為源頭,尾菜、秸稈和家畜家禽糞便為其提供飼料,經蚯蚓體內轉化為蚯蚓糞,經過後期加工,做成性能優異的生物有機肥,以更高附加值“迴歸”到蔬菜種植園。

蚯蚓養殖既改善了土壤,又繁育了更多蚯蚓,當蚯蚓數量達到土地的最大承載能力時,可將多餘的蚯蚓用於蛋白飼料或藥材加工,這樣,一條閉環的蚯蚓產業鏈就形成了。

在江西贛州,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的劉軍創辦了以蚯蚓為核心的生態科技公司,做成了一條汙泥治理的產業鏈。在他的“蚯蚓工廠”,5億條蚯蚓可分解100噸城市汙泥,形成30噸分解物和3噸蚯蚓,新增的蚯蚓就能成為其他產業的原料。

“所以,當人們對蚯蚓瞭解越多時,就越能透過它的外表,發現這是一種多麼可愛的生物。”馬塞爾布什總結說。

接下來,讓我們詳細瞭解下蚯蚓,這一神奇的生物

瓜不香、菜無味!土壤中沒有它,肥料用再多也是白搭


沒有蚯蚓的土壤都有毛病!請認真看完這篇文章!

蚯蚓是土壤肥力轉化師,

是象徵土壤質量好壞的生物體,

農田裡沒有蚯蚓代表著土壤已經出問題了!

那麼你是否留意過,

土壤裡已經好久沒看到蚯蚓了!!!

蚯蚓是用溼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大雨過後,水淹,雨水把土壤縫隙中的氧氣排擠出來,土壤中的氧氣減少,蚯蚓在土壤中無法呼吸,為了呼吸蚯蚓紛紛鑽出地面.

蚯蚓在土壤中鑽洞活動,能疏鬆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氣,有利於根系的呼吸和生長;蚯蚓的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無機鹽,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並改土壤善結構、

還能促進酸性或鹼性土壤變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適於農作物的生長.因此如果農田中的蚯蚓消失了,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因為蚯蚓能使土壤疏鬆、增加土壤肥力並改土壤善結構。


那麼為什麼我們耕地裡看不到蚯蚓了?

五十年代以來,農作物施肥主要靠化肥。由於我們長期的偏重於提高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殺蟲劑,造成土壤理化性質劣變,土壤肥力下降,加速表土沖蝕,土壤結皮,化學特性劣化(土壤酸化,土壤鹽鹼化,土壤板結,土壤肥力的流失等)以至於造成土壤蚯蚓生存環境被破壞從而導致蚯蚓的減少或滅絕,蚯蚓減少可代表土壤生物變淺,土壤質量降低!


要召回蚯蚓,因為土壤離不開它!

瓜不香、菜無味!土壤中沒有它,肥料用再多也是白搭


蚯蚓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有:消費者、分解者和調節者。

蚯蚓能破碎、分解和混合有機質。蚯蚓的取食活動加強了植物殘體分解中的生物過程,富含易水解氮的蚓糞又加快了周圍凋落物的礦化過程。

蚯蚓活動能改變土壤有機質的空間分佈,使土壤有機質呈斑塊狀分佈,並能將有機質與礦質土混合,形成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微粒, 為有機質提供物理保護,進而減慢有機質的週轉。

蚯蚓能提高土壤中可利用氮和磷的水平。蚯蚓活動能提高土壤礦化氮的濃度,原因是蚯蚓消費了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加速了微生物組織的礦化和週轉。

蚯蚓的掘穴行為及取食偏好與土壤有機磷源的特性關係密切,蚯蚓的活動便於磷向下移動,提高了磷在土壤中的斑塊分佈,同時在蚯蚓糞或洞穴等“熱點”區域能顯著改變磷的狀態,如可溶性、有機磷庫、鹼性磷酸酶活性等。

瓜不香、菜無味!土壤中沒有它,肥料用再多也是白搭


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蚯蚓對土壤結構、團聚體形成以及植物生長和養分吸收所需的物理條件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蚯蚓主要通過其排洩物及孔道影響土壤結構,能促進了土壤團聚過程,使空氣和水容易抵達植物的根部。

蚯蚓的活動還能對土壤pH值、氧化還原狀態、土壤溫度等土壤調節因子有所影響。如蚯蚓排洩物pH值明顯高於周圍土壤,能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瓜不香、菜無味!土壤中沒有它,肥料用再多也是白搭


土壤中的線蟲

對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動物的影響

對植物的影響:蚯蚓對土壤中可利用氮、磷有重要影響,可以促進植物生長,還可能使植物體內化學物質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植物與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對植物種子的散佈、埋藏以及植物幼苗的恢復和空間分佈均有明顯的影響。

對微生物的影響:在有蚯蚓作用的土壤中微生物總量減少,而可利用的營養物質增加。而且通過蚯蚓腸道後,雖然微生物總量減少,但有活性的微生物生物量增加。

對其他土壤生物的影響:

蚯蚓的活動也常有利於其他土壤動物的生存,比如它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跳蟲的丰度和多樣性。蚯蚓能通過很多途徑,如直接攝食土壤和凋落物中的線蟲,或通過蚓糞間接改變線蟲群落結構。蚯蚓糞中幾乎沒有植物寄生性線蟲,但食細菌線蟲比例明顯升高。


關於蚯蚓的好我們大概總結6點!

①改善土壤結構。蚯蚓活動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保水透氣性,能保護和保持土壤有機物。

②分解土壤有機物,提高土壤養分轉化效率。蚯蚓可分解、破碎土壤粗有機物,從而使有機物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提高土壤養分循環速度。

③提高土壤速效養分。蚯蚓活動可以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和養分週轉率,蚯蚓活動能顯著促進了土壤氮素的礦化,提高土壤有效氮的含量。

④對植物生長具有促進作用。蚯蚓活動對根系生長、植株發育和作物高產都有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促進植物有益菌的分散並可改變它們的菌落結構、抑制植物害蟲、寄生蟲、病原菌的數量和活性。

⑤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蚯蚓和蚓糞為微生物、微型土壤動物的生長及植物根的伸長、生長都提供了非常適宜的微生態環境。

⑥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蚓糞中的速效養分高,促進微生物生長,而微生物可分泌各種降解酶。蚓糞良好的結構為酶反應提供了合適的作用空間。蚯蚓的腸道消化過程也能促進酶活性的提高。

▲綜上,土壤中沒有蚯蚓,後果可想而知。


蚯蚓在農業上大有作為。蚯蚓減少不是小事!

化肥農藥的出現使農作物產量成倍增長,對解決溫飽問題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其副作用也日益明顯,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瓜不香、果不甜、菜無味的緣由!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讓蚯蚓歸田,還土壤一個美好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