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完結篇》:一次體面的告別

走過十年曆程的《葉問》,到了和觀眾體面告別的時點。

《葉問4:完結篇》:一次體面的告別

  注意:本文有劇透

  《葉問4:完結篇》上映首週末就拿下3.24億元票房,是同檔期新片的票房冠軍,也是進入賀歲檔以來唯二兩部票房過3億元的影片之一(另一部是更早一週上映的《誤殺》)。顯然這個擁有IP的男人(《葉問》的英文片名為《IP Man》——當然這是“葉問”粵語發音的音譯,並非字面意義上的“知識產權男人”),在觀眾心目中的分量,依然十年如一日(首部《葉問》於2008年上映)。

  《葉問4》對整個系列的完結意義,不僅僅寫在片名裡。儘管不能排除未來繼續推出《葉問》前傳和外傳的可能性,但作為一個系列而言,走過十年曆程的《葉問》,也到了和觀眾體面告別的時點。畢竟歲月不饒人,主演甄子丹雖然仍然能打,也已經到了56歲,遲早面臨轉型——何況他的文戲其實並不弱,只不過長久地被武戲所綻放的光華而掩蓋。

  觀眾這些年看過了太多有關葉問的電影:除了《葉問4》之前的三部,尚有杜宇航主演的《葉問前傳》(2010)、黃秋生主演的《葉問:終極一戰》(2013),以及梁朝偉主演的《一代宗師》(2013)。如此多的華語電影圍繞著這位詠春拳宗師做文章,也難免讓觀眾審美疲勞。

  編劇讓葉問在影片一開始便已罹患肺癌重疾,更在影片結尾處讓其病重逝世,是下定了決心要為整個系列畫上句號。電影亦以此為葉問的孤身赴美交代了合理的行事動機:替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兒子葉正找到合適的寄宿學校。影片之後的所有故事,則都發生在葉問赴美期間。——編劇的時空騰挪用得巧妙而不覺生硬,只是對葉問的病人心態和病人行止描寫得過輕過淡,以致觀眾常常會忘卻影片裡那個“爆打老外”的葉問,其實已經是個癌症晚期患者。《葉問4》避免製造出《金剛狼3:殊死一戰》的悲壯感,原因或許是中國觀眾對傳奇故事的審美取向裡,即使可以接受美人遲暮,也難以忍受英雄白頭。

  電影在文戲和武戲間尋求艱難的平衡,文戲上讓葉問迴歸平凡人,武戲上卻仍然要讓葉問傲視群雄,又得避免讓葉問成為道德上的聖徒和武術上的“武神”。影片時長107分鐘,是標準的故事片長度,但仍然顯得意猶未盡,是因為影片想要討論的議題太多太廣,只夠匆匆如蜻蜓點水般掠過,卻很難深入下去。

  文戲上,葉問與兒子在情感上的生疏隔閡,華人女學生在校園遭遇的霸凌,美國白人社會對唐人街華人的敵視和排斥,華人社群對主動融入主流社會的拒絕與孤芳自賞,潛藏在華人社群裡的非法移民和非法勞工,以白人為主體的軍營裡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和偏見:每一個議題都值得另起一部電影。《葉問4》呈現出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華人在美國社會的生活圖景,儘管僅僅是一瞥而遠非全貌,也已經足夠複雜多元。

《葉問4:完結篇》:一次體面的告別

《葉問4》劇照,萬宗華(吳樾飾演)

  影片延續了系列電影在武戲上的精彩編排。武戲場次足夠多,涉及到的人物也足夠多。除了葉問領銜的幾場武戲,李小龍(陳國坤飾演)、赫文(吳建豪飾演)、中華武術總會會長萬宗華(吳樾飾演)以及中華武術總會的一干武林人物,都能有機會在影片裡施展拳腳。但或許是武戲太過分散的緣故,顯得有些零碎,缺乏《葉問》系列前三部所予人的酣暢淋漓感。這也與影片在武打設計上追求寫實有關。常有觀眾將功夫片和武俠片視為一體,實則武俠片更花拳繡腿,功夫片則講究“硬橋硬馬”。《葉問4》是誠實的功夫片,不僅僅因為演員是真打,也因為影片不將功夫拔高成“幻術”與“玄學”。

  近年來時有中華武術師與西洋拳師較量的新聞訴諸報端,雙方又真真假假,各有勝負,以致在輿論場域裡對傳統武術出現了不少爭議。《葉問4》的“中西對打”,心態包容,在滿足觀眾的觀影預期同時,儘量做到了對中西雙方的持平。

  現代意義上的格鬥,不僅僅是招式之間的較量,更離不開對人體學特別是對人體肌肉爆發力和持續力的科學系統研究。商業化的賽事裡一定要區分性別,以及嚴格按體重劃分級別,也是因為在碾壓性的體力優勢面前,純靠招式技巧,幾無取勝可能。電影裡中華武術總會眾人對戰Chris Collins飾演的海軍陸戰隊空手道教練,以及萬宗華對戰斯科特·阿金斯飾演的海軍陸戰隊軍官巴頓,武打設計裡有相似之處,都能看出中方在對戰前期尚能依靠招式打個平手甚至略佔上風,然而對方一旦憑藉強悍的體力實施壓制,便再無反擊之力。《葉問4》固然是要以眾人的落敗,實現敘事上的欲揚先抑,但也可說是對真實武術和格鬥世界的如實呈現。

《葉問4:完結篇》:一次體面的告別

 《葉問4》劇照,赫文(吳建豪飾演)

  觀眾如果對影片裡甄子丹對戰Chris Collins和斯科特·阿金斯的兩場打戲的觀感是“不得勁”,那也是因為影片剋制濫用“主角光環”,意圖誠實地為觀眾呈現儘可能真實的武打場面——儘管當然是經過了精心設計。葉問的兩場對戰,同樣是體能上並不佔據上風,最終能取勝,原因在於手速快、腿速快,以及攻擊對手要害部位的穩準狠——撩陰、拳擊眼眶、指節鎖喉、暴風驟雨般的擊打頭部,這一連串操作一氣呵成,或許從欣賞性而言不甚美觀,但實戰中相當有用。

  或許是作為補償,電影為觀眾安排了一場觀賞性頗佳的“過招”武戲,也即影片中段,葉問和萬宗華在中華武術總會進行室內比武的情節。然而這場戲最後以意外的地震而不了了之,大概是編劇實在沒找到讓雙方體面收兵的劇情寫法。

  萬宗華在影片裡登場時雖然給人以高傲的地頭蛇印象,但這一角色絕對不是反派。影片對萬宗華的性格設計和武術設計,也處處體現宗師氣派:得饒人處且饒人,不下狠手和死手——而至少部分地因為手下留情,萬宗華才在對戰巴頓時迅速落敗。影片讓葉問和萬宗華對打,招數上難分伯仲,葉問取勝的唯一可能則仍只能是攻擊萬宗華的要害部位,按傳統觀點,畢竟勝之不武。《葉問4》在這一情節設計上寧可讓編劇展現破綻,也不願意犧牲人物的性格完整性和人物行事邏輯,反映的是編劇對筆下人物的尊重。

  同樣,電影裡的兩大反派角色,背後固然有社會集體心態因素作祟,但更多地是個人行為,而不應被驟然上升到族裔衝突層面。《葉問4》不是煽動和發洩民族情緒的電影,這或許會讓影片裡的“爆打老外”不夠解氣,但影片不卑不亢的態度,才是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影片最後閃現過前幾部《葉問》裡的鏡頭剪輯。這位武師走過了清末,也走過了四分之三個動盪的二十世紀。四部影片呈現的不僅僅是傳奇武師傳奇一生的幾個剪影,也是大部分中國人在那個動盪年代裡高低起伏的一生的縮影。《葉問4》作為整個系列的完結篇,當然會給觀眾以曲終人散場的不勝惆悵低徊,但這是一次體面的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