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不再奔跑

一、

豬似乎就是帶著貶義詞來到人間的。比如說某人頭腦不靈光我們就說是“豬腦子”或者“笨的像頭豬”那些沒眼力勁兒的合作者是“豬一樣的隊友”說這個人喪盡天良壞事做絕那叫“豬狗不如”就連吳承恩老先生筆下貪財好色光吃不幹的二師兄也被賦予了豬的形象。

從前在農村豬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家家戶戶都要養上一兩頭。用磚頭和瓦塊簡簡單單的蓋上一個遮風避雨的窩棚再用木板做的柵欄擋起來就是豬圈吃、喝、拉、撒、睡全都在裡面。

豬到了該出欄的時候,收豬的販子在熟人的帶領下來到農戶家裡仔細打量豬的體型、毛色然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達成共識就算拍板成交。豬很不情願的被人從圈裡強行扯出來趕到等候已久的車上和眾多的夥伴們擠在一起,它們將會乘上一輛更高更大的車奔向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二、

並不是所有的豬都是要賣給豬販子也有人會決定在過年的時候殺豬賣肉。

一頭嗷嗷叫的豬被幾個身強力壯的人死死的摁在案桌之上,旁邊一口大鍋在咕咕嘟嘟的翻滾著沸騰的熱水。

此刻殺豬的屠夫猛抽幾口煙然後操起一把明晃晃亮閃閃的尖刀狠狠的刺了出去。

冰冷的尖刀刺破豬肥厚的皮肉捅進它的頸喉接著又毫不留情的扭轉著向裡面探索延伸殷紅的鮮血順勢流落到地上的盆子裡,感到疼痛的豬猛的發出一聲嚎叫身體開始拼命的掙扎可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

等到豬徹底沒了氣息剩下的程序就是褪毛、開膛破肚、摘心挖肺。興高采烈的人們各自拎著自己需要的部位回到家裡準備著蒸、炒、烹、炸、煮、燜、熬、燉。

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個人若是突然之間有了名聲就會被數不清的攝像頭包圍起來讓人說著、笑著、用著、議論著、盡情的消費著,直到食盡鳥投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一頭豬長大了,養肥了,它的好日子也就走到了盡頭,等待它的將是無情的一刀,斃命的一刀。

三、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突然颳起了一陣大量養豬的旋風,豬的地位瞬間提高了上去。簡陋的窩棚徹底的被推倒變成了一個寬敞明亮通風排水極佳的豬舍,汙水橫流泥濘不堪的地面改成了水泥地面。那些條件好的養殖戶蓋起了一排排的豬舍還添加許多自動化的設施儼然一個專業的現代化養殖場,家家戶戶一派六畜興旺的景象。

最令人擔憂的是母豬的生產期,這時候它會顯得躁動不安,撕咬一些雜物往圈裡拖看到這種情形農民就別想睡安穩覺了,一夜要起來幾次看看有沒有什麼情況,或者乾脆睡在豬圈外面生怕有所閃失。

人小心翼翼的伺候著豬,豬悠閒自在的活著。它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天上那輪圓圓的明月與它無關,春天盛開的鮮花與它無關,人世間的愛恨悲歡與它無關。

四、

就像當年美國西部的淘金浪潮帶動牛仔褲的熱銷一樣,大面積的養豬也催動了與之相關的行業。

一個是獸醫,這裡不必細說,自然是東家喊西家請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另外一個就是打飼料行業。這個時候餵豬是不可能讓它再吃些殘羹剩飯青菜葉子之類的雜物必須用科學的餵養方法以便它的正常生長。打飼料的人不僅會幫你配好飼料還會親自開車送到你家裡在指定的地點卸下來。你手頭沒錢也不要緊賣了豬再給也一樣,總之大家互惠互利。

這個世上有人靠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有人不願意付出卻千方百計的想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後者便稱之為賊。

偷豬賊像遊蕩在鄉間的鬼魂一樣,他們踩好點後會在月黑風高的晚上用自己的一套辦法把別人家的豬悄悄地運出村去。

第二天主人發現豬被人偷了猶如十冬臘月天一盆冷水從頭潑到腳底下徹底的涼透了。女人顧不上做早飯就開始破口大罵,她們時而站在大街的中央,時而從村子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毫不猶豫的把滿腔怒火轉移到偷豬賊的家庭成員身上,所有能想到的洩憤語言像是奪城掠地的炮火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攻擊。男人則是一語不發臉色鐵青的出去叫上幾個朋友到外面走走看看希望能查出點眉目來,其結果往往都是一無所獲。

五、

凡事總有它的兩面性,大規模的養豬業漸漸呈現出它的弊端,收豬的販子開始挑三揀四起來那些莫名其妙的疾病也不可遏制的四處蔓延,豬的出欄率和成活率被打上了一個折扣,況且餵豬用的都是買來的飼料,這樣算下來幾乎賺不了幾個錢,有的甚至在賠錢。養豬業開始從鼎盛走向了衰落。豬舍再一次的被推倒而改建成了車庫和堆放雜物的所在。當然還有部分堅持下來的養殖戶至於他們是賺是賠沒人過問,也沒人討論這個話題。

有句老話說“沒吃過豬肉還不知道豬怎麼跑的嗎”從這句話可見豬的普遍性,而現在的孩子幾乎每天都在吃著豬肉卻很難看到豬跑了,他們對豬的感知只能從那些識字課本和影視作品中去尋找了。我想假如有一天這些孩子們看到一頭豬會不會和我們在動物園裡看到獅子、老虎、大象的心情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