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項行為習慣是決定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一項行為習慣是決定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漫畫帶來的啟示

記得多年以前看到這樣一幅漫畫:一個人扛著鐵鍬在挖井,在連續挖了好幾個深深淺淺的坑之後都因為沒有水源而選擇了放棄,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裡沒有水換個地方再挖。

那時候看到這幅漫畫總覺得好笑:明明再挖上幾鍬就可以看到水源了為什麼不往下挖了呢?

歲月匆匆而過,在人生的旅途上跌跌撞撞的走過了幾十年,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依舊是兩手空空才忽然想透了《挖井》漫畫的含義: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認準一個目標就要做精、做深、做透。

少年不解此中意,頓悟已是挖井人。

二、聰明還要勤奮

蘇軾在《晁錯論》裡說“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一個人天生聰明並不能代表必定風生水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這樣一種人:才思敏捷能說會道,對於陌生的事物一看就會一做就對但終其一生還是“泯然眾人矣”何也?正是聰明有餘勤奮不足,好高騖遠所致,結果是什麼都會,什麼都懂,什麼也沒做好。

歷史上的曾國藩少年時代很是愚笨,一天夜裡他在埋頭讀書的時候一個賊潛入家中準備偷點東西,可曾國藩一直在很努力的讀背一篇文章,如此往復幾十遍曾國藩依然背不下來,小偷等急了就從房樑上跳下來把文章背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

曾國潘雖然愚笨卻被譽為“千古一完人”小偷雖然有天份但終究是賊。

三、沒有任何藉口

要想把一件事持續做下去還需要摒棄外界的誘惑和自己放縱的內心。一開始可能滿懷信心昂首闊步的前行但是遇到一點情況馬上打了退堂鼓控制不住自己落個半途而廢。

你本來打算靜下心來寫一篇文章,結果來幾個朋友喊你一起喝酒或是打牌,你到底去還是不去?去吧文章寫不了,不去又怕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很容易讓你陷入兩難之中。

有很多被肥胖困擾的人士天天喊著減肥,健身卡也辦了,朋友圈也發了,公眾號關注了一大堆可到最後還是經不起誘惑利用種種藉口放縱自己,一邊懊惱一邊又下決心。

心學大師王陽明說過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破心中之賊正是需要一顆堅定之心清淨之心不為外物所動,有一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精神。

這一項行為習慣是決定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能有人會說:思路決定出路,良禽擇木而棲,方向不對再努力也是南轅北轍。這話說得很對。

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說道“30歲前要拼命做加法,要去嘗試。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種可能,你也不知道命運將會給你怎樣的機緣。所以不試你怎麼知道呢?30歲之後,要懂得做減法。

什麼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最為渴望的,才是應該著手去做的,它背後的動力來源於興趣。

有人冒險徒步穿越死亡地帶,有人一生樂此不疲的收集各種紀念像章,這些行為可能局外人大惑不解但其中的快樂只有當事人知道。

靜下心來想想自己需要什麼然後把它寫在紙上,不要在乎這個目標有多麼好笑。

還記得那封很火的辭職信嗎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就是作者遵從了自己的內心決定,勇敢的去追逐遠方的風采。

五、在總結中前進

在向著目標前行的過程中要有一個微調的過程,無論馬路多麼寬闊司機也不會把方向盤抓得死死的。

姜子牙看紂王無道才離開朝歌保了文王,郭嘉看袁紹無謀又投奔了曹操。

我們要在前進的路上不斷總結,能夠做到的末必就一定是合適的。

回想起往事或許正是很多時候因為不能堅持而讓我們活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堅持,專一”的行為習慣佔成功的很大比重。

聰明是天賦,勤奮是選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幹越甲可吞吳。

這幅千古名聯向世人昭示著一個生存的智慧。

這一項行為習慣是決定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