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最近有點劇荒,重溫了一下前段時間的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再次感嘆道具和細節的用心,可以說這部劇很大程度還原了“領先世界一千年的”宋朝美學。從酒樓商戶、市井風貌到內宅裝修,都一一遵循史料,細緻入微地復原一個時代繁華與風雅。而劇中屢次出現的焚香情節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案几上擺著一盞小香爐,點燃一片上好的沉水香,在嫋嫋青煙中,來來往往的人或是一家幾口聊聊家長裡短,拿出點茶的工具,炭火燒水,注水點茶,一步一步的做,慢慢的品,宋朝人的生活便是這樣“像宋瓷一樣的精緻”。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宋代的焚香雅事】

宋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歐美學者稱為“東方的文藝復興”,在社會人文藝術的影響下,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緻隱逸的生活。

宋朝由於經濟繁榮,所以有很多活動是其他朝代所不具備的。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點出了宋代文人雅緻生活的“四事”或“四藝”。此四藝者,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

劇中,盛家的三個女兒便是向孔嬤嬤學習焚香、插花的禮儀,還原了宋代的雅緻生活。

|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中國用香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時期調香、薰香、評香已成為高雅藝術,香道文化儼然成形。

宋代發展更達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讀書,一邊享受氤氳香氣,一邊讀經談畫論道。

歷代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愛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嘆“無香何以為聚”。蘇東坡晚年與弟子就是以沉香為伴,終日焚香作賦,度過晚年。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劇中主要採用了兩種焚香的方式,一種是是香篆,一種是隔火焚香。

【香篆】

用我們的話說,香篆就是先把香灰鋪平,然後放入篆模放好推平,這樣做就可以讓香灰變成篆模上的形狀或者字,燒完後很有藝術感。其實這個方式是古人用來計時的,後來也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隔火薰香】

宋代之後,“隔火薰香”而不是直接“燒香”的方法就廣為流行了,並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睞。雖然“燻”香不如“燒”香來得簡單,但其香氣更為醇和宜人,而且也能增添更多情趣,所以很多人也一直樂此不疲。

隔火薰香比焚香需要更多器具,薰香前應準備好香品、香爐、香炭、香鏟、隔火片、爐灰、香箸等。

1. 製備香品:燻燒的香應選擇天然香料製作的優質香品,可以是合香,也可以是原態香材。其體積不宜過大,應將香品分割為薄片、小塊、粉末等形狀。

2. 燒炭:點燃香碳,讓其充分燃燒,如果香碳燃燒不充分,香碳的異味會傳到香爐。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3. 搗松香灰:在香爐內放入充足的香灰,先用香筷旋轉搗松香灰疏鬆(很重要哦,空氣進入不到香灰裡面不利於香碳的燃燒且容易熄滅)。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4. 入碳:用火箸從灰中心部位轉出一個可以放入香碳的孔,孔的深度根據香品的品種而定。把香碳埋進香灰中心。香灰放入香碳後周邊留有5毫米的空隙,感覺下火力的溫度,這個過程是起灰製作之後最重要的重點。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5. 抹灰:用火箸梳灰,形成圓錐型。保持足夠的角度用灰壓把香灰堆成小山形狀,力道不宜過重如果壓的太緊,空氣就變得不夠碳的燃燒。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6. 掃灰:用羽塵打掃香爐內外邊緣,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7. 山峰開孔:用香箸在香灰上做模型;用火箸在香灰上開個孔直達香碳。測試碳溫孔的大小和深淺是調整薰香溫度的關鍵。用手捂住爐頂試其溫度,碳的溫度剛好燙至手心方可。

8. 放置隔火片:用銀葉鑷將銀片放置在通氣孔上。

宋代焚香雅事,知否?

9. 最後,置香材。將所要品香之香材切成小塊狀,用香箸放至銀片上。此時若有出煙,可稍待無煙時再品香,或將香灰加厚一點,即可減少煙氣。

如劇中所說:

冬日萬物蕭肅,諸景淒寒,

幽幽寒室中,若能隔火弄香事,

氤氳繞身,氣舒全軀,豈不樂哉。


讓我們一起DIY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