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你的雙手,孩子會走的更遠、更好

放開你的雙手,孩子會走的更遠、更好

一年輕的媽媽,當三歲的兒子每次出去和小朋友玩時,都很用心:當小朋友不和兒子玩時,這位媽媽就會想盡辦法讓小朋友和兒子玩;當兒子在玩的過程中有上不去的小障礙(其實繞一下就行,可孩子不懂),這位媽媽就會及時的伸出溫暖的手去幫助;當兒子與小朋友稍有爭吵,這位媽媽就會立刻去制止爭吵......

父母對孩子的愛無私的,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是不由自主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這種愛,是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須的。但是,凡事都會有兩面性,愛的方式不對了,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傷害。正如上面的這位媽媽,雖然保護了自己的兒子,但卻讓孩子失去了鍛鍊的機會。

案例:

小魏,“東方神童”,四歲就基本學完了初中的課程,八歲就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一所高中,十三歲考上了大學,17歲,他以總分第二名的絕對好成績進了中科大物理研究所。看到這裡,我很震驚!稱他為神童一點不過。

後來,上學期間由於長期生活不能自理,並且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已經讀了3年的研究生,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如此天才的一個孩子,因母親為了給他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隔斷了與“外界”的來往,幷包攬了兒子的一切飲食起居等事務,使孩子除了學習水平在不斷的提升外,其他能力並不能與他的年齡相匹配,導致後來獨自面對這個社會時,處處受阻。

兒子受挫後,作為母親的,才真正感覺到 這個世界上,不只是需要好的學習成績,更需要孩子具有管理自己、與人交往等能力。

好在這位母親能認真反思自己教育的失誤,並鍛鍊兒子的生活能力。目前小魏已有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小家庭,並有著自己要追求的夢想,期望他的未來更好。

分析:

當小魏走獨自生活後,才真正暴露出了他的不足:不能與人很好的交流,不善於管理自己的事務,不能與人很好的交往等等。看起來是不起眼的事,但卻讓這個天才受挫了。由此也就暴露出了對小魏的教育中的不足:

一、一味的強調學習,而忽視、限制了其他能力的提升,是造成他後期受挫的主要原因。孩子為什麼而學習?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有意義的生活,更幸福的生活。單純的學習是不能獲得這樣的生活的。這樣的生活需要孩子更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來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發展環境。需要孩子有更好的心理素質來承受生活中的各種順利與挫折。需要更好的實踐能力來把握自己的命運。

二、很多的能力並不是短時間能提升的。當孩子走向社會真正需要一些能力的時候,就會發現好多的能力、素質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這些能力、素質需要天長日久的鍛鍊才能擁有。比如與人交住的能力,比如實踐能力,比如心理素質。當你忽視了這些能力、素質的培養,就表明你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了。

三、有些東西是後期很難培養的。有些人,會無形中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使他與別人間形成了一個屏障。有些人,遇事從潛意識裡都總會依賴別人去解決。等等。如此的狀況,都是長期形成了,要想消除這些不良的狀況,而培養好的狀況,那是相當困難的。

啟示:

1、孩子的學習是主要的,但學習不是孩子的全部。我們追求的孩子未來更好的發展,是需要孩子具有很多能力來支持的,僅僅靠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從小重視孩子綜合能力的提升,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不要再做保姆式的教育,去包攬孩子的一切事務,去隔斷孩子與外界的各種交流。這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毀掉孩子。因為這些都是提升孩子能力的機會,消除了這些機會,孩子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3、教育孩子不要走極端。為了怕輸在起跑線,四、五歲的孩子,報八、九個興趣班,孩子上學了,除了學習,與學習無關的事什麼都不讓做,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什麼都不讓參與。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當孩子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如何去提升孩子其他的能力與素質?

4、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管教的同時,適當的、逐漸的放開自己的雙手,讓孩子去適應自己獨立的生活,去做自己的事情,在這種生活裡鍛鍊、提升自己的能力。生活就是一個萬能的訓練平臺,家長們是引導孩子在這個平臺上訓練的,而不是拆臺的。

還在百般照顧自己孩子的父母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適當的放手吧!你們的手每鬆開一點,就會讓孩子的能力提升一點。要想讓孩子未來走的更遠、更好,那就逐步放開你們的雙手,讓他們有機會去鍛鍊、提升自己獨立生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