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民間沈萬三財神形象

楔子:故事得從2004年正月講起。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現平壩區)天龍屯堡,這裡生活著一群明朝徵雲南屯軍的後裔,他們保持著祖籍地江淮地區的習俗,600餘年未曾改變。

小鎮裡的幾百戶農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黔中腹地的大山裡獨享寧靜。

那一年的正月初四晚,小鎮的平靜被一位神秘的來客打破了。

來者叫扎西劉,是一位來自南京的民俗學專家,3年前對沈萬三這個歷史人物產生興趣。

傳說沈萬三是明朝首富,因得罪朱元璋,被髮配到雲南充軍(當時貴州尚未建省,部分區域歸屬雲南管轄),此後便杳無蹤跡了。

扎西劉此行的目的就是追尋沈萬三及其後裔的下落。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天龍屯堡

在天龍屯堡,歷盡千辛萬苦的扎西劉終於得到一個重大發現:當地的沈氏族人正是沈萬三的後人,並且有族譜為證。

塵封了幾百年的謎底被揭開後,立即引發蘇黔兩地的轟動,媒體爭相報道這一事件。天龍屯堡的沈氏老宅被認定為萬三故居,族人尋根問祖的活動隨即展開……

這戲劇化的一幕是真的嗎?在我看來,其中疑雲重重,仍有不少謎團待解。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天龍屯堡漢族居民的傳統服飾,保留了明代風格

1、沈萬三其人其事

沈萬三是中國歷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關於其事蹟和傳說,先來看一個比較普遍的版本。

沈萬三祖籍湖州南潯,名富、秀,字仲榮,萬三是民間俗稱。

元至順年間其父沈佑遷至蘇州周莊定居。父子兩代通過田產和開展海外貿易,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公元1367年,朱元璋的平吳戰爭進行到了最後時刻,張士誠的老巢已被朱元璋大軍重重圍住。

士誠仗著沈萬三的財力支持負隅頑抗,足足堅守了十個月後蘇州城才被攻破,其本人也做了俘虜。

不識時務的沈萬三令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齒。考慮到沈萬三仍是有用之人,剿滅張士誠後,朱元璋並未立即對沈萬三下手。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定都南京,之後便開始修築城牆。沈萬三自告奮勇,願意與朝廷對半出資進行這一工程,並和朱元璋打賭,看誰想先完工。

結果,富商戰勝了朝廷,沈萬三提前完成了工程。朱元璋認為沈萬三是心腹大患,於是找個藉口汙衊其謀反,要拿他問罪。

沈萬三不僅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惹禍上身,反而提出要替朱元璋犒軍,此舉終於觸怒了朱元璋,他生氣得說:“匹夫犒天子之軍,亂民也,宜誅之。”所幸馬皇后諫言,沈萬三才得以免死,但也落得個發配雲南充軍的下場。

沈萬三犒軍一事在正史中有記載。

吳興富民沈秀(即萬三)者,助築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後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戍雲南。——《明史·孝慈高皇后傳》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朱元璋馬皇后

既然在正史中有記載,那麼沈萬三發配雲南一事是否就是史實呢?

實際上,關於沈萬三生平的記載,大多出於明中後期文人的野史筆記,並且有大量相互矛盾之處,可見傳說成分肯定不少。

就算是《明史》有提及,但《明史》是清代編撰的,難免會採錄前代的一些野史。所以自清代以來,不少學者對沈萬三其人其事提出了質疑。

2、關於沈萬三事蹟的辨析

最早提出沈萬三根本沒活到明朝的,是清乾隆年間編寫的《吳江縣誌》。

縣誌中提到“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明史》亦云洪武時沈秀助築都城、請犒軍。其事互異,未知孰是” 。

這是否能說明,縣誌作者確實知道沈萬三死於明朝建立之前,但又礙於《明史》中矛盾的記載,不得不作調和呢?——“其事互異,未知孰是”。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周莊

據此,明史專家黃雲眉在《明史考證》中說:“(《吳江縣誌》)果可信,沈之死尚在士誠據吳時,則諸書所摭沈事,什九皆歸虛構,屏而不錄可也。”

如果以《吳江縣誌》為信史,那麼一切記載沈萬三在明初活動的諸書,確實是可以摒棄而不用了。

當代明史學界的權威顧誠教授在其代表作《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蹟考》,也明確提出沈萬三根本沒有活到明朝,後世關於其人其事的記載全都出於附會。

顧誠得出這個結論所引用的關鍵史料是王行所撰的《沈榮甫墓誌銘》。

通過研究銘文,顧誠認為,沈榮是沈萬三的第三子,卒年在洪武九年(1376年),如果當時沈萬三還健在,應該是90歲以上的老人。並且銘文中提到“榮甫之先君子”,可見沈萬三早已經過世了。

顧誠這篇論文論證嚴密,是研究沈萬三的經典文獻。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湖州南潯

不過百密一疏的是,後人考證沈榮並非是沈萬三的兒子,因此顧誠研究沈萬三的基礎都是錯的,沈萬三是有可能活到明初的(可詳見高壽仙《明朝有沒有沈萬三 ———沈萬三及其後裔考辨》)。這個觀點也有大批的支持者。

如此看來,不僅是古人對沈萬三事蹟的說法莫衷一是,今人的研究也一樣,但是綜合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也有一個共同點:即對沈萬三發配雲南持懷疑態度,甚至有人斷定,沈萬三入明沒幾年就死了。

3、從可靠史料分析沈萬三家族關係

關於沈萬三研究,目前有公認的三份靠譜史料,分別是兩份墓誌銘和洪武朝因“胡藍黨案”而頒佈的《逆臣錄》。

第一份墓誌銘是明初劉三吾所撰《故吳興處士沈漢傑墓誌銘》:

漢傑之先吳興人,家南潯。其大父祐,始徙今姑蘇長洲之東蔡村,愛其水田膏沃,土俗忠樸, 因家焉。人遂以其所在汙萊未田者歸之。躬率子弟,服勞其間,糞治有方,瀦洩有法,由此起,富埒於素封。恆謂二子: “樂莫如兼濟。”二子世遵先訓,益大厥家。長諱富,字仲榮,即萬三公; 次諱貴,字仲華,即萬四公。仲華二子: 德昌其長,漢傑其次。漢傑復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莊,讀書勤生,浸廣先業,在裡中為人排難解紛,奔人之急甚己之急,鄉里誦其有祖、父長者風……卒以大明洪武辛亥五月十三日,壽五十有二。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沈萬三財神廟

從這份墓誌銘可以得出幾個關鍵信息:

1、沈氏一家原籍南潯,後遷至蘇州長洲定居,通過耕種別人贈送的荒田起家,成為一方富豪。

2、沈萬三有一弟,名叫沈貴(又叫萬四),字仲華。沈貴有一子,名叫沈漢傑,徙家至周莊,卒於明洪武四年,享年52歲。

第二份墓誌銘是《沈伯熙行狀》:

公諱莊,字伯熙,姓沈氏,蘇人也。其先世以躬耕起家,曾大父祐由南潯徙長洲,見其地沃衍宜耕,因居焉。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父旺丰姿龐厚,有二子,長曰至,季即伯熙也。伯熙為人持重和遜,衣冠步趨襢如也。平居善事親,喜接賓客,閭閈間禮容恂恂,不倚富以自矜。雖愛憎一人,亦罔形乎詞色,內外鹹德之。尤克紀綱家事,好蓄書史奇玩,每清暇則出而陳之,坐若翁於堂上,俾家人具酒饌,伯熙與其兄獻壽稱觴,怡怡懌懌,一門之內,父子昆季藹如也。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縲紲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適與兄同系獄,入則抱其兄痛泣曰: “吾兄素羸,不堪事,今乃至於斯耶?”既而伯熙先出,遂得疾甚,藥莫療,竟以其年五月二十一日卒於京,春秋四十。

從這份墓誌銘又可以得出幾個關鍵信息:

1、沈萬三有一子,名叫沈旺。旺有兩子,分別叫至和莊(字伯熙)。

2、洪武十九年,沈至和沈莊兩兄弟因“戶役”獲罪入獄。沈莊出獄後即病死,享年四十。

這裡提到的因“戶役”獲罪實際上就是“胡藍黨案”。沈家和顧家擔任糧長時曾與藍玉交通,因此受到牽連。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逆臣錄》

第三份史料是《逆臣錄》中的“顧常招狀”。

顧常與沈萬三是姻親關係,沈萬三有一女嫁與顧常之子顧學文。

顧家因與藍玉有來往,結果被捲入“胡藍黨案”,並連及妻族沈旺、沈德全、沈昌年、沈文規、沈文矩、沈文衡、沈文學、沈文載、瀋海,凡八人,皆萬三子孫(實際上是八人,算上曾孫瀋海為九人)。

洪武三十一年處決“胡藍黨犯人”,系以沈旺、孫沈德全為首。

通過這三條史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其中並沒有沈萬三被髮配雲南的記載。

2、沈氏確實獲罪於朝廷,但起因是“胡藍黨案”,案發數年後被處決,並非是流放。

3、沈氏獲罪時的家長是沈萬三之子沈旺,不然如果沈萬三還健在,為什麼處決犯人時不以萬三為首?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屯堡地戲,源自明屯田軍士的“軍儺”

4、回過頭來說天龍

上述的三份史料是研究沈萬三及其家族的基礎,下面再結合天龍屯堡沈氏族人的記憶和族譜來分析天龍屯堡與沈萬三傳說。

當扎西劉找到天龍屯堡的沈氏族人沈向東後,確認其即為沈萬三後裔。

之後,沈向東根據家族回憶和族譜,口述並由他人撰文,寫下《沈萬三的屯堡後裔》一書。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書中說,沈萬三被髮配到雲南後,在天龍屯堡住了三年,之後便和張三丰修道去了,死後葬於福泉山(墓址仍存)。現在屯堡的沈氏族人是沈萬三另一個兒子沈茂的後代。

之前的史料只提到沈萬三的兒子沈旺,這個沈茂也是真實存在的。

據《吳江縣誌》記載,沈茂曾在明朝初年被朝廷任命為“廣積庫提舉”一職。

說到這裡,天龍屯堡沈氏家族的歷史記憶和史料產生了矛盾。

為什麼沈氏一族被“胡藍黨案”瓜連蔓引時,沈萬三和沈旺都未提及?合理的解釋有兩個:一是兩人在案發前就去世了,據此可以推翻沈萬三被髮配至貴州一說;二是沈氏族人所說的流寓到貴州隱姓埋名。

扎西劉說,沈萬三關係通天,在家族遇禍後安排子孫出逃,保留血脈,但這只是猜測,於史料無徵。

在這裡,暫且不提兩人是否有逃脫法網的可能,只分析沈氏父子兩人是否流寓到貴州的可能性。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福泉山沈萬三墓

在沈向東《沈萬三的屯堡後裔》一書中有幾個邏輯不通的地方,試舉幾例。

1、沈向東說,在族譜中,他們的入黔始祖只記載叫沈富、沈秀、沈仲榮,直到扎西劉找到他們後,才知道祖先叫沈富就是那個赫赫有名的大明首富沈萬三,因為上述幾個名字都是同一個人。

沈向東還說,據祖上傳,南京明城牆、聚寶盆還有賽公橋都是老祖公出錢修的,並且族人有祭財神的習慣(沈萬三在民間被認作財神)。這些記憶雖然未明確提到沈萬三,但明顯與其有關。

對於這種現象,扎西劉說,族譜上沒記載他們的入黔始祖是沈萬三,是因為沈萬三覺得自己的名聲太大,為避免再次被朝廷迫害才隱姓埋名。

這個說法,殊不可解。因為沈萬三並不是這位富豪的本名,他原名就叫沈富,字仲榮,族譜上的記載就是如實記載,這算哪門子的隱姓埋名?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明軍士形象

2、沈向東說,他們的祖先是被髮配來的,不是明軍徵雲南時留下的屯軍。

但在當地傳說中,天龍鎮在明初,有陳、鄭、沈、張四大姓之入黔始祖隨徵南大軍駐紮於此。

通政大夫陳典主管驛站,其餘三姓負責軍隊屯操。“就地屯田”後,為在異鄉戍邊生存,四人結為異姓兄弟,更名陳真定、鄭真定、沈真定、張真定共同開發這一塊陌生的土地。

族譜中說天龍屯堡的沈氏祖先是被髮配來的,當地傳說卻說是屯田的軍士。

歷史人類學認為,歷史記憶是指在社會集體憶裡, 部分以該社會群體所認定為歷史真實的形態來呈現並流傳。 民間傳說可以說是歷史記憶的一種表述方式。也就是說, 一則民間傳說的產生可能是依託於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但在不斷的流傳建構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幻想、虛構,甚至重構。

在上述的歷史記憶中,軍士屯田肯定是真實的歷史事件,四人結拜為異性兄弟明顯帶有加工過的藝術成分,這不就和沈氏族人的“發配說”產生矛盾了嗎?

此外,朱元璋徵雲南是在洪武十四年,假如沈萬三在明初就得罪皇帝被髮配,那時貴州還不是明朝的地盤,他怎麼可能會被髮配到貴州呢?

綜上,沈萬三被髮配至貴州且其子沈茂隱居在天龍屯堡的說法很值得商榷。

明朝首富及其後裔隱居在貴州?屯堡人與沈萬三傳說的幾點疑問

天龍屯堡沈萬三故居

結語:歷史的魅力在於通過對茫茫史料的解讀探尋真相,但對於沈萬三這個歷史人物來說,由於史料的缺乏,其人其事只能流於虛無縹緲的傳說。

因此,對於天龍屯堡的沈萬三傳說,在沒有實打實的證據下,誰也無法判斷其真假。

在我看來,居住在屯堡中的沈氏族人的確繼承了沈萬三勤勞持家、善於經商的優點,這是一種祖祖輩輩的心理暗示還是純屬巧合呢?這一切都已經顯得不重要。

就讓沈萬三的美好傳說繼續在天龍屯堡流傳下去,同時祝福沈氏族人將其傳統的家族美德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