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一期節目中,包文婧煮自熱火鍋時,不小心把開水倒入加熱包,導致自熱火鍋隨時會炸開,大家都驚呼“小心點”,而這時,包文婧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坐在地上哭了起來,大家都跑過來安慰她,一天的行程就這樣被耽誤了。


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你是不是也像包文婧這樣,經常陷入難過-自責-拖延-難過的“內耗”怪圈?


少點內耗,會活得更輕鬆

什麼是內耗型人格?

在工作或生活中,明明一天什麼都沒做,但已經感到累的不行。遇到一個小問題,內心活動異常豐富,思前想後,考慮所有人的想法,卻不敢馬上採取行動。

就像網友@一隻白 說的:

“內耗型人格。比如做事情需要兩小時。提前消化掉自己“要去做”這件事,以及提前預知所有可能出現的失敗的不幸的痛苦的結果,再到下定決心鼓起勇氣開始去做,花了八小時。還是帶著排斥和悲觀的心態。”

渴望通過自我控制達到一個完美的狀態,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中內心有過多的自我拉扯,最終導致內心資源和能量嚴重損耗。

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內耗型人格不等於內向。有些人雖然內向,不愛講話,但是做起事來卻是非常利落乾淨,也從來不會無理由的自責。而內耗型人格,活生生把自己的精力耗在內心世界裡,浪費了大量時間。

我剛畢業時,也因為“內耗型人格”吃了不少虧。

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在茶水間吃飯時,同事對我說了一句:“你看起好像畢業生啊!”我聽到這句話立馬就去想這句話的涵義,難道她是在暗示我工作沒有做好?還是說我今天的穿著打扮太不正式了?

就這樣,我連續三四天都在思考同事這句話的涵義,但是也不敢去問同事。因為思慮過度,那幾天精神也不太好,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另一方面因為常常自責,我在公共場合也顯得特別膽小懦弱,很少參加公共活動,與陌生同事的交流越來越緊張。


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後來,我去問朋友,“你看起好像畢業生啊!”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朋友笑著說:“誇你年輕啊,我要是聽到這句話肯定笑得合不攏嘴。”

是啊。聽到朋友的話,我恍然大悟,一句話有多種涵義,我何必去糾結呢。如果實在不懂,就主動開口去溝通吧,陷在自我否定與責怪中,會不斷損耗自己的精力。少點內耗,才能活的更輕鬆。

勇敢表達需求,別讓人際交往成為一種負擔

如何改善這種“內耗型”狀態呢?首先我們來看看那些外向型人格的特點。

在《青春有你》女團選秀節目中,虞書欣因為“話多、做作”而出圈。雖然不少人反感她的做作,然而這種“做作”是一種值得內耗型人格學習的“瀟灑”。


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虞書欣在節目第一期就表達了自己對導師Lisa的崇拜,甚至還要求Jonyj導師跟自己換座位。

在採訪時,她大膽承認自己做作,但是也說自己很可愛;在宿舍生活中,室友不愛搞衛生,她會當面指出每個人的“髒亂差”,要求她們要保持整潔...

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可以看出,虞書欣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且敢於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有什麼令自己不舒服的話或舉動,當面跟對方說出來,從來不讓心事過夜,這種利落直接的交流,才是更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性格。

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的女主角,是一位28歲的職場女性,她是個“老好人”,無論同事提出什麼要求,她都會答應,但是自己的需求不從來不敢提出。


她一邊做著無法拒絕的事,一邊討厭自己,成為了同事嘲笑的對象。


過度的妥協、周全、討好,並不會讓你變得更受歡迎,只會在內耗中損耗了自己的精力。

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說:有時,房間的門並未上鎖,只不過它是向內打開的,一個人如果總是向外推,而沒有向內推,就會被困在這個沒有上鎖的房間內。

內耗型人格,首先要做的就是邁出溝通的第一步,向對方說出自己的“困擾、疑問”,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打開困局的鑰匙,往往在每個人自己手裡,與其懊惱自責,不如去找找那把鑰匙,把門推開,就能看見前行的路。

內耗型人格VS外向人格|虞書欣的做作,也是一種積極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