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很多人都對人造景區沒有好感,但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都喜歡熱鬧,一些真正有底蘊的地方,反而曲高和寡,沒有人造景觀那樣受歡迎。

袁家村算是陝西客流量最密集的景區之一了,高峰的時候,遊客數量甚至超過了兵馬俑,然而,就在距離它只有2公里多的地方,還有一個景區,卻常年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光臨。

這便是昭陵博物館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袁家村所在的地方為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昭陵博物館就設在煙霞鎮的鎮上。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寢,昭陵博物館,顧名思義,陳列的都是和昭陵及其陪葬墓有關的文物。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博物館所在的街道

歷史上,昭陵素來以陵園大、陪葬墓多而聞名,根據禮泉縣政府官方網站的數據,昭陵佔地面積30萬畝,合200平方千米,陪葬墓多達209座。200平方公里是多大呢?黃小黃查了一下,網上說秦始皇陵的面積是56.25平方千米,故宮的面積是0.72平方千米,昭陵相當於2個秦始皇陵、兩百多個故宮那麼大!據說是中國最大的一座帝王陵。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只不過,昭陵雖大,但主陵和陪葬墓基本都被盜賊光顧過了。留給現代的考古人員的東西可能已經不多了,剩下最多的可能是搬不走的墓碑、石人石馬、壁畫和相對沒那麼值錢的陶人陶馬和鎮墓獸之類的,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昭陵博物館裡最多見的就是這些文物,而很少有金玉珠寶等。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但即便如此,僅僅是200多座陪葬墓的墓碑和墓誌銘,如果攢在一起,也十分可觀了。要知道,陪葬李世民的,除了皇親國戚、嬪妃公主,便是魏徵、房玄齡、李靖、尉遲敬德這樣的王侯將相、文武大臣,他們真人的風姿當然是領略不到了,但如果能見到他們的墓碑,也是相當神奇的一件事情。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昭陵博物館裡就收藏了很多這樣的墓碑。印象中昭陵博物館一共有4個展室,其中有兩個展室都是墓碑和墓誌銘。

其中,第一展室有20多塊,包括房玄齡碑、李靖碑、尉遲敬德碑、溫彥博碑。房玄齡碑是書法家褚遂良寫的。溫彥博碑是歐陽詢寫的。這個展室裡,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尉遲敬德的墓誌,碑文是用“飛白體”寫的,和其他規矩莊重的碑文墓誌比起來,有些飛揚不羈。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第二展室的墓碑是最近幾十年新收集的,墓碑主人的名字相對知名度不是那麼高了,有宇文士及、長樂公主、唐儉等。

走進這兩個展室的感覺很特別,這些墓碑都很高大,高達兩三米吧,於是展廳也就很高了,又因為要保護文物的原因,展廳光線是比較昏暗的,所以,猛的走進去,就看見眼前一片黑壓壓的墓碑……

另外兩個展室分別是精品文物展和壁畫展,都是文物和壁畫都來自這些年發掘的昭陵的陪葬墓,比如鄭仁泰、張士貴、李貞、安元壽等墓,還有昭陵博物館所在的徐懋功(李勣)墓。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是的,昭陵博物館就建在陪葬墓之一的煙霞鎮上的徐懋功(李勣)墓上,所以說,這既是一座博物館,也是一座古墓。

徐懋功(李勣)是什麼人呢?

徐懋功原名徐世勣,字懋功,被李淵賜姓李,為了避李世民的諱,就把中間的“世”去掉了,改名叫李勣(jì)

他是山東人,出身富豪家庭,隋末的時候加入了瓦崗軍,在李密手下領兵。他比較有名的一件事是:李密歸順李淵後,瓦崗軍的地盤、戶口本來都被徐懋功掌握,但他並沒有自己把名冊獻給李淵邀功,而是一五一十地記錄州縣的名稱數量和軍民的戶口,並把名冊交給李密,讓李密去獻呈。

這件事被李淵知道後,李淵十分欣賞他,不久就封侯、賜姓,賜予大量良田美宅。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徐懋功後來跟著李世民東征西戰,平定竇建德,降伏王世充,後來又大破突厥,滅高句麗,戰功赫赫,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本人境遇也很好,出將入相,歷經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76歲去世,陪葬昭陵,唐高宗李治還為他停朝七天,親自送葬。

就是這個徐懋功,在李治猶豫著要不要讓武則天取代王皇后,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也!”讓李治下定了決心,間接地幫了武則天一把。只不過,後來,武則天稱帝時,徐懋功(李勣)的孫子李敬業起兵討伐,於是徐懋功(李勣)不僅被剝奪了官爵,連墳墓也被挖開,棺材被劈碎……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為徐懋功(李勣)追復官爵,並重新安葬。

在昭陵陪葬墓裡,徐懋功(李勣)墓外觀上是很特別的,昭陵的陪葬墓有四種,分別是依山為陵、覆鬥形、圓錐形和象山形,其中徐懋功(李勣)墓和李靖墓都是象山形。

象山形,是指墳墓像山一樣。徐懋功(李勣)墓所在的煙霞鎮是平原,沒有山,唐高宗李治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特意為他造了3座“山”——其實是3座圓錐形的土包,呈“品”字排列,分別象徵著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主要是表彰他生前大破突厥的戰功。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登陵的臺階路

1971年,徐懋功墓被髮掘,當時墓裡已經被盜得差不多了,出土的比較珍貴文物是一頂三梁進德冠,餘下的便是壁畫和墓誌銘。相對而言,地面上的那塊墓碑反而顯得非同尋常了,據說是唐高宗李治親筆書寫的。

這個景區太委屈了!離袁家村只有2公里,卻被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徐懋功墓與昭陵博物館相結合之後,整體佈局比較簡單,大門正對陵山,左右兩側是展室,中間有個廣場,立著那塊高大的墓碑,兩側有石羊、石虎和石獅,一條通道直通向墓碑後的陵山。陵山不高,很快就能爬上頂。

對於這個景區,如果專程去一趟,肯定有些誇張了,但如果到了袁家村,黃小黃覺得還是可以順路去看看的,吃吃美食,品品唐文化,才更有意思。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