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我上課是為了自己快樂

吳非:我上課是為了自己快樂

我在教室裡上課,一直上到退休那一天,從沒以上課為苦,從沒感到厭倦,只是有時會感到疲憊而已。我能發現上課的樂趣,我每天都在檢驗自己的思維,每節課都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下課鈴響,會驚醒一些學生的沉思;有些學生會追著我提問,我有時會用一個反問讓他們恍然大悟,載欣載奔……這些樂趣只有我最清楚。如果是無意義的勞役,我也許早就“誓將去汝”,溜之乎也,人生那麼短,何必勉強自己?

每次聽到有人稱讚,說我“堅守課堂”,我會覺得這個人好像沒什麼見識,至少,他不是“知道”的人。不要以為土地上只有農夫苦痛的呻吟,自由思想也能讓一個人愉快地耕作、安靜地生活。

有時,我也想到教育的意義有限,也會因為漫漫長夜而苦待黎明,但這時反而體會到人生挑戰的價值——這件事我不去做,讓別人來做,也許還不如我做得好呢。一個人在黑暗中待久了,也可能得到另一種結果,即對光明的期待和想象成就了他的高素養,孕育了他美好的夢想,鍛鍊了他超乎尋常的意志。航海的人,哪裡會指望一帆風順!

我說,“中等的收入,樸素的生活,有趣的工作”,是生的滿足。這些,在當今並不難實現,難得的是保持追求思想自由的品格。我做不到“無私”,我也沒想過把教師職業當作奉獻和犧牲,我的課是自己的思想活動,其間有我的智慧和真誠,體現了我的精神品質,我的課不是拷貝來的僵硬祭品,而是自由的生命吟唱。我用心血把課上好,是因為自己的職責,也因為我能從中享受快樂。如果沒有快樂,那隻能是“無私奉獻”了。——“犧牲”,多崇高的一個詞,可是“犧牲”的本義到底是什麼?估計很多人不瞭解,如果他們瞭解了,也許就未必願意接受這種讚譽了。那些不顧一切地總是鼓勵人們去“犧牲”的人,不是心理陰暗就是愚蠢,他們內心沒有人的快樂和自由。

教育的目的是讓人能美好地生活,而非“活著”。在課堂上,學生需要看到思想之光,看到講臺前教師的智慧與情感;他是來學習的,不是來接受“奉獻”的。講臺不是擺放祭品的供桌,而是人與人心靈溝通的平臺,在中小學12年的課堂上,他肯定不願,也不想每天看“犧牲”。無法想象,如果學生看到講臺像供桌一樣,擺著幾個“完整的人”,他還能有什麼美的感受和生活追求?

教育教學,要讓學生能把學習經歷當成生命禮物,成為一生的記憶,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起始。如果學校的教育,把學生教到不想、不肯、不敢當教師,那就是教育的破產!可惜的是,幾代教師辛辛苦苦地工作,換來的往往正是那樣一顆苦果。

退休時,我依然認為,教師,是一份適合我的職業,教學,是我有能力掌握的技術。這份工作讓我享受思考和發現的樂趣,讓我的生活變得充實。教育教學,不但有靈魂的震撼,還是有血有肉的、真正的生命活動。

一名教師在他有限的職業經歷中,大約要上一萬多節課,每上一節就會少去一節;我在用生命上課,我自然會把每一節課當作生命的一部分一樣珍惜。如果浪費了這節課,就是糟蹋了生命的一部分——學生的,我的。我得盡力,得用心。雖然每上一節課就少去一節,但是每上一節,卻有可能多積累一分智慧和一分情感。我至今不理解那些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毀滅自己照亮別人”的陳腐觀念,21世紀了,怎麼還那樣虛偽,那樣站立不穩?那些不能正確認識教師職業價值的人,憑什麼要來管教學,來說三道四?

同樣,我努力讓學生了解教師和教學,讓他們明白,趣味是引導人珍惜生活的光,作為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同時必須有“熱愛”的稟賦。當然,不必指望學生都能理解教師和教育,學生未必全都單純,有些學生的“社會經驗”遠遠超過他們的老師。30年前,有位畢業生回校訪問,看到那些過於精明的學生,嘆息道:“其實,學生也要有配得上被老師教的資格。”退休多年,我才方便轉述他的話。學生對教師的尊重,不是一束鮮花可以代表的。學生也要不斷反思自己對教育的認識。

中年以後,我才真正體會庖丁解牛之後的那種“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的感覺。每次下課離開教室時的那種愉快(抑或失落),只有我自己知道,同事都未必能全明白,更不用說外行了。有誰知道我在第35分鐘時為什麼要說那兩句話?有誰知道我在提問前並沒有預期學生會有那樣的解說?有誰知道我當時只不過是靈機一動?有誰知道我提問後為什麼多等待了十幾秒?有誰知道班裡哪位同學不再蹙眉,哪位同學眼光炯炯有神?……

我期望在和諧的氣氛中上出自己滿意,也讓學生輕鬆的課。雖然每節課都會有遺憾,雖然我經常會感到沮喪,但我每天都能看到昨天的不足,每天都會繼續著新的期待。我上不出最滿意的課,我後來明白:不可能有最滿意的課,因為所有聽課人也和我一樣,都在往前走。和我的讀書一樣,我的學養是有限的,教師對個人的作用要有清醒的認識。在學校,沒有全知全能的人,只有富有學習意識、始終在學的教師。讓學生看到一個雖然水平有限(或者水平很高)但一直在學習的人,正是有價值的“教”。

“你的努力是沒有頭緒的,你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你何必去想那些呢?”我當然明白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但我不會因為自己看不到某個結果就放棄作為人應有的追求。一個社會,人人抱著末日思想,整體墮落,混吃等死,何來振興?當年我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職業,我從自己的勞作中有所發現,並且長久地感受到趣味,我感到滿足。你少在我耳邊絮絮叨叨什麼“堅守”“奉獻”,只要你活著不給社會添麻煩,你也可以繼續睡著。

我估計,如果不是“為自己”,我可能不會選擇當教師,如果不是“為自己”,我不會一直到退休那天還在教室裡上課。

思考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也比較有把握了。現在,我和中青年教師談業務修養時,總會不由自主地說:“為了自己的快樂,把課上好。”

本文來源:源創圖書新書《照亮校園的常識》,吳非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