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與我的前半生


《兩小兒辯日》與我的前半生

我,正值而立之年,不知道現在就定義我的前半生是否合適。但我想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以“社會生物鐘”來看,稱之為前半生也未嘗不可。而在這前半生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篇文章,那一定是《兩小兒辯日》。

2001年,懵懂的我於夏天升入初一,小學成績並不算好的我被莫名的分到了1班(在當時看來,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會被分到1班),少年時期的優越感莫名的得到了滿足,一時間竟然有了想學習的衝動。

於是,矬子裡邊拔大個,我從都不太優秀的科目了選擇了相對喜歡的語文,開始了我的逆襲之路。

初一的第一堂語文課上課之前,我就拿出了嶄新的教材開始預習(對於差生來說,是沒有提前一天或者更長時間來預習的概念的)。上課了,憨態可掬新任語文老師詢問大家有沒有人願意讀一下這篇《兩小兒辯日》——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我勇敢的舉起了手,同時也因為我是唯一一個舉手的同學被老師選中,讀了這篇文言文。

那個連“日”與“曰”都分不清楚的我,用了彷彿一個世紀的時間來磕巴了這一百餘字。記憶深刻的只有——加速的心跳、滿頭的大汗、同學懵逼的表情以及老師滿臉慈愛的微笑。

但也正是這次勇敢的經歷讓我受益終生,即使我日曰不分,哪怕我斷句如屎,老師依然面帶微笑,肯定了我。

那是一個農村的孩子,一個窮的繳不起課本費的孩子,一個無數次用“無所謂”的姿態來掩飾自卑的孩子。那一刻,他重生了,他涅槃了。看看其餘同學走過的路,如果不是這次改變,我想我會是其中混的最差的那一個。

不知為何,不知是源於天賦還是源於那次經歷,我對文言文一直都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即使是陌生的新文章,也可以理解到80%的意思。

對於每個人來說,最難得的便是自信!

《兩小兒辯日》

先秦:列禦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辯鬥 一作:辯日)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