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文|每日說彩

前言:

影片講述了男主維克多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從自己的國家乘坐飛機前往美國肯尼迪機場,出機場的時候卻被告知自己的國家發生了政變,導致個人的護照身份失效。由於手中的簽證無法再繼續使用,無可奈何的維克多隻能被迫滯留在機場。沒曾想這一留,卻長達9個月。在這9個月的漫長等待中,維克多的生活反而充滿精彩。他在待改建的登機口給自己造了一個家,靠著自己的聰明,幫了一個買藥救父的俄羅斯人,撮合了一段美好的姻緣,邂逅了一場朦朧的愛情,感染了一群原本不看好他的人。

該影片的情節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1989年一個伊朗流亡人士在法國戴高樂機場第一候機廳下機,因為沒有任何難民文件,法國當局只能批准其留在機場,卻始終都不允許他離開航站大廈。電影在拍攝的過程中,將人物的活動範圍鎖定在了一個相對侷限的空間內。在一定程度上,候機大廳展示了觀望人性與教條相沖突的一個窗口,本片藉助於這樣一個窗口來透視美國的社會眾生相

《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對於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格局,我一向是認同的,從《大白鯊》到《ET》,從《頭號玩家》到《辛德勒的名單》都一再證明了斯皮爾伯格一貫張揚的主題,那就是人性的光輝不會被磨滅。

在我看來,《幸福終點站》屬於一部極具治癒性的暖心佳作。影片的主題在表達生命就是一場等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處於等待狀態。小到排隊等待就餐,大到等待生命中那個對的人出現。

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機場等待,有人在等待升職而苦苦煎熬,有人在等待回家但又有所顧忌;有人在等待愛情卻不敢吐露心聲; 有人在等待一個回覆來驅散自己的孤寂;還有人在等待一個似乎任何人都不在意的答案。這麼看來,機場就是一個觀看大眾人生的萬花筒,別人的等待在我們看來毫無意義,我們的等待在別人那裡顯得滑稽可笑。很多人在生活裡都抱有一種執念,別人或許未曾理解,不管結果如何,在等待中也要做最好的自己。

《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01、即便身處絕境,也未曾放棄希望

維克多在過安檢的時候,他的證件出了一些問題而被暫時扣留。因為當維克多還在飛機上時,他的國家就發生了政變,於是他成了一個沒有國籍的人,只能等新的政府和美國重新建立關係後才能返回本國或進入美國。但維克多隻懂一點英語,根本聽不懂機場人員在說些什麼,並且維克多的活動範圍僅限於機場大廳。

如果你突然被告知國籍身份不存在,被孤困在異國他鄉的一個機場裡,語言不通,身無分文,進退兩難,你會怎麼辦?

自己國家主權的淪喪導致自己的合法身份失效,按理說,這樣的處境沒有多少人能夠坦然接受,但維克多反而為自己在機場的生活開啟了一塊新奇而安穩的舞臺。維克多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不如意,艱難困苦,他勇敢地去打破了這個悶局,選擇摒棄日復一日的疲憊與狼狽,讓自己的生活不再日復一日、千篇一律,果斷地將無聊與無奈摔成了碎在地上的殘渣。

《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維持多在機場的新生活彷彿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只要自己不放棄生活,生活也不會丟下你:只要你願意為一個漢堡包在機場裡打雜賺錢,只要你願意為與心愛的她共進晚餐去做裝修工人,只要你願意為完成父親的一個小願望在機場裡睡9個月的候機座椅……只要你願意為真正熱愛的東西去爭取,那麼你的生活一定會比從前過得更加快樂。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

02、但願有好運,如果沒有,也要在不幸中保留真摯與骨氣

①不讓暫時的放縱,成為後來的遺憾

弗蘭克是機場的二把手,他等了17年才等來了自己當上一把手的機會,於是上司也建議他,一定要在公眾面前樹立一個好的形象。而此時的弗蘭克注意到了監控錄像裡的維克多,弗蘭克原本以為維克多會乘機溜出去,但沒想到維克多是一個認死理的主,弗蘭克絕不允許任何人在這個關鍵時候給自己出亂子。於是他就找到維克多,給了他強烈的暗示,說警衛會在12點的時候換崗,有5分鐘的時間是無人把守的,在這個時間段他就可以偷偷地進入美國。之後,弗蘭克回到了監控室,並下令讓警衛離開。維克多猶豫著要不要走出去,但隨後就發現攝像頭一直對著他,他知道有人在監視他。其實,弗蘭克是準備等維克多踏出機場大門的那一刻就抓住他,但不以為意的維克多對著攝像頭說,“我要在這裡等”。

《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讓人為之觸動的是,維克多用自己初心、堅持和備受考驗的原則讓自己在陌生的環境站住了腳跟,贏得了他人的尊重。

當服務員收拾餐盤的時候,大家本以為維克多呆在餐廳是為了吃別人盤中剩下的食物,而實際上他只是在座位上思考著推車的潛在價值。在口袋裡一分錢都沒有的情況下,他不辭辛苦地選擇從1quarter(25美分)開始掙起,而不是找自己身邊的朋友們借。為了看懂新聞,維克多開始從頭自學英語,用的教材則是兩種語言的同一本旅行手冊。

人有志,竹有節。 不怕人窮,就怕志短。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哪怕是物質貧乏到一無所有,維克多也能讓人刮目相看,佩服不已。從始至終,他沒有不勞而獲,沒有收取任何無功受祿的財物。他明白,不是自己的東西絕不能要,絕不去索求。

《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②寧可暫時地忍受,也不願矇蔽自己的內心

當狄克遜告訴維克多隻要他說出恐懼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就可以被特殊照顧留在美國時,他卻說他害怕鬼,害怕吸血鬼,他愛自己的國家,不可否認的愛。

後來狄克遜偷偷地給他創造了逃走的機會,還有日漸熟絡的小夥伴向他表示隨時願意用裝貨的小車將他拖運出去時,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機場裡。其實他並不是不願意出去,只是他希望名正言順地出去。

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

還沒有得到班尼·高爾森的簽名,我父親就去世了。因為我承諾過我的父親,一定要幫他完成這個星願,所以我會遵守我的承諾。我承諾他我會去紐約,找到班尼·高爾森,得到他的簽名並放進這個罐頭裡。我住在這裡就是為了完成我父親的遺願。

這是他的初心,這個人心裡有一個目標,但他並沒有因為這個目標而喪失自己往日的原則。既沒有愚蠢和衝動,也沒有木訥與自私。我們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有原則地堅持,真摯地袒露自己的內心。其實,他的內心並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強大,只是他在心中始終留有一杆秤,一邊是骨氣,一邊是真摯,穩定地平衡著。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自以為是,認為耍耍小聰明就可以矇混過關,但是真正的聰明在於有所為,有所不為。

《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03、在等待中,詮釋了人性的自然與善良

①面對愛情,自然流露

儘管是一個被困在機場裡的異鄉人,面對愛情時,卻也會自然流露。影片彷彿多給了一個維克多去紐約的理由,他在機場邂逅了一段微妙的感情,用自己的真情打動了空姐艾米莉亞。他可以浪漫到用碎片時間去追求他的愛情,和朋友們利用簡單的條件佈置一桌燭光晚餐。打理好自己,一直保持一個成熟男人的狀態。

儘管這段感情後來無疾而終,但從他的幾番準備也看得出維克多的真性情。身處絕境卻依然相信愛情,依然相信美好的精神足以令人動容。

《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②身處劣勢,也不忘與人為善

維克多正是在身處劣勢、缺衣少食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個樂觀的好心態。在餓急了的時候,並沒有一看見食物就亂吃一通,反而是把免費的小餅乾摞在一起,他的紳士風度讓他放下焦急,細細地品嚐。最閃光的地方在於,他對別人的關愛與善意。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照樣能夠幫助別人。幫陌生人撿起掉了的鞋子;幫廚房的夥計向蓋章的女孩表白;幫那個給父親帶藥的俄羅斯小夥解圍,放棄了自己能夠馬上出去的機會;甚至還給百般刁難自己的主管弗蘭克送去他喜愛的模型。

直到維克多離開機場的時候,認識他的人都奔走相告,機場裡所有顯眼的地方都被大夥貼上了維克多右手的影印。

維克多的經歷讓人感動,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面對命運的變化,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上前迎合,讓自己處於主動的地位,不要因為任何壞消息而滿心絕望,一蹶不振。只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善於觀察,做出改變,就一定能發現適合自己生存的方式。畢竟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也會打開一扇窗。即便是身處劣勢,也不要忘記與人為善,因為與人為善,就是與己方便。

影片的結尾,計程車司機問維克多去哪裡?他說回家的一剎那,相信有不少的觀眾為之動容。為了一個承諾,失去了人身自由,在機場經歷了各種不同的境遇,現在他終於可以回家了,回到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幸福終點站。也許,幸福的終點站就是其最嚮往的地方。

《幸福終點站》: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

結語

法國也有一首詩歌寫到:無論什麼時候,置身於何地,都不要違背自己善良的初衷和本性的自然。不要浮誇,真心而為,不受誘惑,堅定不移。

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中做了最好的自己。即便深處絕境,人性依然熠熠生輝。

《幸福終點站》裡,等待是一種常態。似乎每一個人都在等待,只是他們為等待的事情努力的方式有所不同,付出的代價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同。

如果生命註定離不開等待,那麼就讓等待的過程變得精彩,在等待中做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