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共同討論

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共同討論

孩子們開始認識世界,接觸世界,他們會有很多的“為什麼?” “這是什麼?”這是因為外界的一切對他們而言都是新鮮的,他們急切想認識它們,知道它們。因而,要回答孩子的“為什麼?”就並不容易。他們的問題常常會使父母無言以對。要回答得當,就有很大的學問了。

春天,父母常愛帶孩子到公園去玩。看到初春盛開的桃花,母親會指給孩子看:“你看這桃花開得多好看!”這時,有的孩子就會好奇地問:“桃花怎麼會開的呢?”這個問題,母親還不難回答。她可以說:“春天來了,桃花就開了。”然而什麼是春天,為什麼到了春天花兒就要開,孩子仍然是迷霧一團,於是孩子不免要問,“為什麼桃花要在春天開呢?” 孩子們這類天真的問題很多,有些確實還很難回答。這是由於許多大人們認為是當然,或自然的事情,孩子們卻覺得新鮮稀奇。“為什麼?”正是孩子們推想出來的問題,也是他們求知慾的表現。如果這時父母對他們的問題等閒視之,隨隨便便給以搪塞,就會抹煞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扼殺孩子的求知慾。時間久了,孩子的推理思考能力,也會逐漸減低。

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說:“是呀,為什麼桃花在春天就會開花呢?這個問題問得好。”然後和孩子耐心地解釋並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春天的天氣是不是暖和些了,“冬天乾枯的樹葉現在沒有了,天氣一變暖,又長出了新的嫩葉,對嗎?所以天氣一變暖,花兒也就開了。”如果能夠這樣與孩子討論,啟發孩子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那麼就會增強和提高孩子的求知慾。同時,也會增加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學會與孩子共同討論,在子女的教育中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我們不能滿足時,我們不應粗魯而簡單地拒絕:不行!不准你去!或者在我們父母提出的要求,兒女不同意時,我們也不應簡單地採用命令方式:這事媽已經決定了!

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子女在喜好和興趣,甚至交友諸方面看法都會與父母有分歧。這時父母對子女的一些喜愛與興趣絕不能簡單地禁止。而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與子女討論,以求得共識或找出正確解決的途徑。我自己就曾遇過有關此類棘手的問題。孩子上高中後交上了一個不大讀書的朋友。俗話說:近未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不贊同孩子與那個同學常來往。有一天,當孩子又要找那個同學去玩的時候,我攔住了他。“你又要去找小宇玩呀?我不喜歡你同他過多的接觸”。孩子不以為然地問道:“為什麼?他又不是什麼壞人。”確實,小宇並不是什麼不三不四的壞人,只是不愛讀書。我不能以此而禁止兒子與他交往。但我又耽心交往的時間久了。孩子會受他的影。響也失去上進心。因為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於是我只得以商量的口氣問道:“你為什麼喜歡同他來往呢?他有些什麼優點?”孩子由於沒有感到什麼壓力,所以未多加思索地便說:“他為人很好啊,我喜歡和他聊天。”這時,我也就說出了自己的耽心:“小宇是個不壞的孩子,但是他有一個嚴重的缺點,不讀書。而青少年時代正是你們應該發憤讀書的時候,錯過了這個黃金時期,你們將來會受到一生中無法彌補的損失。你如果真心與他交朋友,你就應幫助他努力學習。你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就必須與他保持一定的距離⋯⋯”經過這次談話後,兒子才又把心收了回來,不再有時間就同小宇泡在一起胡聊了。

大人學會與孩子共同討論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與人相處,分歧是不可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