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待收百億平臺的倒掉

據某三方平臺爆料,信和財富要被清退了。

看到這個爆料,其實我並沒有感到太多的意外。

信和這個平臺在18年中旬的時候已經被爆出現了大量的逾期,平臺方對外的解釋是“為了合規,需要債轉退出”,卻採用各種方式來讓出借人續投。

雖然平臺想方設法在掙扎,但長時間逾期兌付的根本問題一直沒解決,加上平臺又不予正面回覆,出借人一氣之下就鬧到北京金融監督管理局去了。北京市金融局在1月30日回覆投資人信訪反映關於信和財富兌付問題時表示,“我們已要求平臺退出市場”,並有爆料人貼出了相關文件,看起來不像是PS。(以上爆料來自於網絡,本公眾號不對信息的真實性負責)

兩個待收百億平臺的倒掉

先看看利好新聞,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互金專項整治辦《關於進一步做好網貸行業失信懲戒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夯實近期打擊惡意逃廢債工作成果,北京互金協會決定:即日起,擴大工作範圍,面向所有北京市網貸行業從業機構徵集借款主體逃廢債名單;繼續完善逃廢債數據庫,落實名單將納入協會脫敏數據庫;以協會名義,對拒不還款的失信人發起公益訴訟,並公開發布所有訴訟信息。

公告提及,2019年2月起,協會聯合成員機構陸續在官網公示第一批、第二批網貸機構借款主體逃廢債名單,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平臺逾期率,增加了回款率,有效震懾了惡意逃廢債行為。希望更多北京市網貸行業從業機構從自身做起,積極配合,主動提供借款主體逃廢債名單,以保護出借人合法權益,化解網貸行業經營風險,維護北京市網貸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公告同時稱提及,協會近期將於官網陸續公佈下一批惡意逃廢債名單,相關名單查詢地址為:http://www.bjp2p.com.cn/maliceList


2014年,營銷機構華與華為信和財富想了一句驚為天人的廣告語:

“信和財富,說話算數”。

朗朗上口,直擊人心。

話裡是鏗鏘有力的“安全感”。

在信和這樣的線下理財機構地推銷售中,據說這句話對老頭老太們特別管用。

可惜,世事多變。

金融市場沒有百分之一百的安全,投資終究繞不開“風險”二字。

5年過去。

文采滿分的“說話算數”,終無法兌現一個滿意的現實答案。

話說的太滿,結局難免辜負。


兩個待收百億平臺的倒掉

去年中旬,坊間盛傳北京有2家待收百億的P2P已經深陷危機。

一時間風聲鶴唳。

回頭看,大概就這2家了吧。

信和財富其實很早就出現提現困難了,只是一直以各種“延期兌付”的方式死撐。

前些日子,投資人在上訪過程中得知,信和財富已經被列“清退名單”。

塵埃落定。

信和財富旗下金信網,目前待收97.66億,信和大金融,84.62億。

3月1日,坊間開始流傳一份《劉總全國客戶員工會議》的文件。

主要內容是成立十年的線下理財巨頭——冠群馳騁要清盤了。

“劉總”就是冠群的實際控制人劉廣東。

對於這個線下理財主理人,網叔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可怕的號召力”。

很多年前,網叔潛水於一個金融行業交流群。某天不知是誰把劉廣東“請”了進來,劉進群之後,開始發見面紅包。發著發著,群裡的人開始齊刷刷地在劉廣東的帶領下喊“劉總威武,冠群萬歲”,大有君臨天下之感。

那天晚上,劉廣東發了幾千塊錢紅包。一個群,齊刷刷喊了幾個小時的“冠群萬歲”。

萬歲談何容易。

很多投友知道,我向來都是反對投資任何線下理財機構的。

邏輯不是簡單的風險孰高孰低。

而是線下是一個永遠沒法進化和透明的黑盒子。

線上P2P有風險,但有各種三方機構的輿論監督和不斷提高風險識別能力的學習氛圍。你可以通過各種被逼著披露的信息去分析,去做選擇,去進行資產配置風險對沖。

投資人是理性地升級。

市場本身也在一天天進化升級。

線下理財有風險,除了高收益的理財傳單外,一抹黑真的什麼都無從瞭解。

投資人則陷在各種人情世故里。

在轉型純線上之前,市場本身的進化的可能性幾乎為0。

結果我們也看到,線上雖然也優勝劣汰,風險頻出。但慢慢地就熬出了一堆美股上市公司。

線下則整體在萎縮,漸漸消失。

囚徒困境

2018年7月雷潮以來,很多平臺都深陷流動性危機。

有些在慢慢轉好。有些則似乎在越陷越深。

流動性危機本質就是擠兌。理論上講,P2P不會出現擠兌,但實際上因為有了計劃類產品,計劃早於底層資產到期,然後就需要排隊退出。

這個時候,如果退出的人大於投資的人,就會出現排隊。如果退出的人遠大於投資的人,就會出現長時間退不出。

在各個三方論壇,日常撕逼最多的也就是那些個最著名的流動性危機平臺。

有投資人(出借人)聲淚俱下控訴:某某平臺,老子計劃到期3個月了,才債轉了5%,難道要5年後才能出來。某某平臺,快還錢!某某平臺就是騙子平臺,大家注意了,不要再去投了!!!

有投資人反駁:又是哪個借錢不還的老賴來黑平臺。可以去死了!!!

投資人何苦為難投資人啊。

但細想,不管資產怎麼樣平臺。一旦陷入流動性危機,很容易變成可怕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雖然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質,但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人際關係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即理論上講,一個平臺如果出現流動性危機,平臺的投資人跟平臺達成諒解,保持理性,有序退出,不製造輿論負面,讓平臺正常恢復人氣最終大家都平安落地。

但現實是,幾千上萬人組成的龐大投資群體,他們的共識是很難達成的。他們與平臺的共識,更是難達成的。

首先,陷入流動性危機的平臺,會不會恢復,什麼時候恢復都是未知數。在未知面前,誰先下車,誰就落袋為安。

所以,計劃先到期的人理論上希望是最大的,但也是最容易被現實打擊出現情緒失控的。情緒失控的結果就是在社交媒體制造輿論,然後債轉自然更沒有“動力”了。

其次,陷入流動性危機的平臺一般手上還是有一定自有現金的。這些自有現金用來幹嘛呢?

計劃到期的人認為,這些錢就是應該給我墊付。我計劃都到期了,難道還要讓我在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前跟你陪葬?

平臺和一部分計劃沒到期的人認為,這些錢應該用來恢復生產,去刪除負面恢復人氣,去繼續推進借款端發展,去做推廣。

計劃到期的人:挖槽,有錢都不讓我出來,還用來粉飾太平……

如果囚徒困境之下資產端還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旦崩潰,就是覆水難收。

平臺崩潰了。

投資人和平臺老闆,各自都為求生,“0和博弈”的戰場開始。這種博弈我們投資人其實非常弱勢,錢在老闆那,基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兩個待收百億平臺的倒掉

司法方向,如果資產真實合規性沒問題,善終基本就看平臺良心了。

可溯金融之鑑,至今尤心寒。

如果平臺自融,經偵介入,也會在馬拉松式的法律訴訟中資產貶值,最終能拿回也就可能是二三成。

平臺崩潰了,投資人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要麼老闆誠心好好善後,要麼意見不合把老闆送給經偵。

危機中,平臺願意活下來才是最大的希望。

本文章觀點,皆為交流探討所用。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兩個待收百億平臺的倒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