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馬蘭幣

四川馬蘭幣產生於民國7年(1918年),當時雲南總督唐繼堯繼蔡鍔之後反袁護法,率領護國軍進駐重慶,在重慶主持召開滇、川、黔三省聯軍會議,並就任聯軍總司令。軍閥唐繼堯嗜好將自己頭像鑄造於錢幣或徽章上,表現自己顯赫功績。為紀念這一盛事,重慶銅圓局鑄造一種,正面為五瓣大梅花,花中為唐繼堯肖像,背面馬形,直徑33毫米,厚2毫米的一種紀念幣,作為贈用之品。

民國馬蘭幣

馬蘭幣的種類較多,就目前收集的品種來看,大致可分為8類,120餘種。

1、正式流通用馬蘭幣。

2、紀念性質的馬蘭幣。3、有面值的馬蘭幣。

4、合背合面的馬蘭幣。

5、無馬無蘭的馬蘭幣。

6、鎏銀馬蘭幣。

7、銀質馬蘭幣。

8、特殊品類的馬蘭幣。

民國馬蘭幣

1、材質:黃銅、紅銅、白銅、銀質。

2、規格:馬蘭幣的規格可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

大型(20文)馬蘭幣,直徑一般為3.2釐米、厚0.2釐米、重10克。

中型(10文)馬蘭幣,直徑一般為2.8釐米、厚0.12釐米、重8克。

小型(5文)馬蘭幣,直徑一般為2.2釐米、厚0.1釐米、重4克。

民國馬蘭幣

鑄造時間:民國7年(1918年)~民國17年(1928年)左右;鑄造地: 成都銅圓局、重慶銅圓局。

馬蘭幣產生於特殊年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的四川小銅圓,它除有一般流通的屬性外,藝術性無也是一大特色。馬蘭幣面面觀以及深層內涵也有待於大家共同去探索和發掘。

民國馬蘭幣

馬蘭幣是民國早期四川軍閥混戰時期大量發行的代用幣。

當時由於國內軍閥戰爭中央貨幣流通受阻,甚至部分地區與外界經濟聯繫隔絕,國家鋪幣無法進入。民間力量、地方富豪或有權勢者就會出面鑄造臨時代用幣以解決交易問題。

民國馬蘭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